见的肃顺附和,素来极少吭声的军机大臣文祥忍不住开口道:“元奇财雄势大,虽未公开作乱,但却把持半壁江山,实乃朝廷心腹之患,此番极力鼓动支持朝廷变法革新,实是有悖于常理,若是不能彻查其意图,朝廷焉敢放手变法革新,推行新政?”
原本心里不满,却被奕訢用大帽子盖住的怡亲王载垣连忙附和道:“言之有理,明知元奇怀有不可告人之企图,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皇上追问下来,当如何回覆?”
见他抬出咸丰来,绵愉不由的皱了皱眉,沉声道:“元奇鼓动支持朝廷变法革新,若是从坏处之想,不外乎两点,一是激发地方矛盾、社会矛盾,二是利用朝廷变法之机,与朝廷争夺民心。
湖广发匪、豫鲁捻乱之时,当是地方矛盾,社会矛盾最为尖锐之时,是元奇出兵平了捻乱,驱逐了发匪,如今天下太平,元奇没有必要再来激发地方矛盾和社会矛盾。
再说争取民心,最能影响民心的莫过于新学,元奇极力推行新学,不惜公开逼迫朝廷承认新学学生的身份,但却在新学的觉额、生额方面一再让步,显然只是为了单纯的推行新学,不存在其他居心。抛除这两点,元奇支持朝廷变法革新还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说到这里,他扫了众人一眼,提高了声音,“元奇确实肆无忌惮,野心勃勃,有割据地方之心,有对抗朝廷之意,确实是朝廷心腹大患,但公允的说,元奇识大体,顾大局,与朝廷也没公然决裂,没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不能恶意揣度!”
肃顺瞥了文祥一眼,接着道:“就算元奇包藏祸心,又当如何彻查?从何入手?总不能无法彻查,就不变法革新罢?”
大厅里一时间鸦雀无声,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纵容是怀疑元奇居心不良,但如何查证?朝廷变法革新总不能无限制的拖延!
奕訢端起茶盅浅呷了几口,鉴于元奇对朝廷造成的巨大压力,朝廷本身也是有着着强烈的变法自强的意愿,出访西洋使团回京之后提出变法,可谓是一拍即合,但咸丰对于元奇的戒备之心甚重。
这次派出三位亲王、一位郡王,两大军机还有个与易知足熟识的吏部侍赶来上海,不只是为了妥善解决推行新学事宜,更重要的任务是打探易知足对于朝廷变法革新的态度,打探易知足的真实目的。
离京陛见之时,咸丰就毫不讳言的跟他提及,怀疑元奇借助推行新学的机会挑拨朝廷与士绅的关系,制造新学与科举的矛盾,也担心元奇利用朝廷变法进行挑拨,制造矛盾,从而招揽民心,让他详加试探。
他心里很清楚,朝廷能否进行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就在于他们这几人态度是否能统一,若是分歧大,回京陛见之时各执一词,以咸丰多疑的性格,变法革新就有可能被搁置起来。
见的没人吭声,他放下茶杯,缓声道:“朝廷与英法缔结条约,天津开埠,兴建一系列工厂,修建两京铁路......,朝廷若是不进行变法,所做的这一切都将白费。
诸位都说元奇是朝廷心腹大患,可曾看到这些年朝廷与元奇的差距正越来越大?朝廷若是不能尽快变法自强,一旦元奇倡乱,朝廷如何抗衡?”
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变法革新,于朝廷而言,已是迫在眉睫,时日越久,朝廷与元奇的差距就越大,目前,有英法两国大力扶助,朝廷通过变法还有抗衡元奇,遏制元奇的机会,若是拖到明年后年或是更久一些,朝廷怕是连变法自强的机会都不会有。”
载垣就是因为与英法谈判,缔结条约才受咸丰格外器重,他清楚,朝中大多宗室和王公大臣都支持变法,就连咸丰本人也倾向于变法,再则,一旦朝廷推行新政,督办政务处主管一职,必然是非奕訢莫属,他又何必做恶人。
想到这里,他开口道:“变法图强,我并不反对,只是担心元奇居心不良,日后若有变故,我等难逃责罚。”
见他口气松动,奕訢心里暗喜,瞥了他一眼道:“怡亲王尽管放心,日后若有变故,皇上怪罪下来,本王一力承担。”
见这情形,文祥连忙拱手道:“王爷放心,下官不会因一己之得失而误朝廷变法革新之大局。”
镇海公府,长乐书屋。
三十出头,一头短发,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新式中山装的唐奎生快步走进院子,他是元奇义学出身,与燕扬天、陈洪明等同届,是最早一批遣派西洋的留学生中年纪最大的,前年回国之后,就一直主管教育——推行新学。
咸丰明发上谕,每年给予新学一定的举额和生额之后,东南各省新学堂人满为患,纷纷来电告急,他来了三次,皆被告知易知足在见客,闻报易知足回来,他也没在意是什么时辰急匆匆的就赶了过来。
见他进来,易知足不由的一笑,“可是各省新学人满为患?”说着抬手示意他坐下说。
唐奎生躬身见礼之后,这才落座道:“校长明鉴,东南各省府县所有学堂招生名额已经用完,但前来报名的依然络绎不绝,未能报名者怨声载道。”
易知足早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丝毫不觉意外,当即问道:“你是何想法?”
“学生认为,前来报名的一概允许,然后进行统一考试,根据名额,择优录取。”唐奎生不假思索的道:“如此一来,既显的公正,也能消除百姓的不满和怨言。”
“可以。”易知足微微颌首道:“不过,要警告各学堂教师,一旦发现有收受好处,徇私舞弊者,即刻开除,公之于众,永不录用。”
“学生明日就将校长命令通告各省。”唐奎生连忙道。
“不要什么事都打我的名号。”易知足摆了摆手,“以你这个教育部长的名义发布通告,教育体系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各省建教育厅,各府县设教育局,厅局官员暂着着地方官员举荐,以后再考虑从学堂选拔。”
“学生遵命。”唐奎生连忙站起身鞠躬道,心里又是兴奋又是紧张,兴奋的是他这个部长的职权之大,超v2t的想象,紧张的是这摊子太大,他又欠缺经验,担心弄砸了,他可是清楚易知足对新学的重视。
冷静下来,他才朗声道:“校长,朝廷支持推行新学,必然在全国掀起新学热潮,各省势必纷纷兴建学堂,急需教师,仅靠广州、上海、福州、宁波等地学堂的大学和高中毕业生,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你忘记了一个地方,南洋两省!”易知足笑道:“吕宋和爪哇从大举移民开始,就一直积极推行免费教育,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抽调过来,先救救急,告诉他们,所有的任教高中生,三年之后都有考大学的机会,根据在校表现,可以适当加分!”
听的这话,唐奎生不由的一喜,如今大学少,考大学的难度不比靠科举容易,这个政策绝对会让那些高中毕业生踊跃报名去教书,不过,他很快就犯愁起来,迟疑着道:“校长,三年时间会不会短了些.....?”
“不能再长了。”易知足道:“时间再长,他们学业怕是都荒废了,另外建立师范学校,初中毕业生报考,学制三年,以为补缺。”
顿了顿,他语重心长的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乃是长久之计,教育永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缓慢积累,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
唐奎生连忙诚恳的道:“校长训诲,学生必定铭记于心。”
一直没吭声的赵烈文却是突然插话道:“在传统蒙学中,先生大多由准备应考的童生或屡试不第的秀才来担任,实则新学的初中生毕业生已经具备教授蒙学的资格。”
初中生教书?易知足楞了下,道:“考不起高中的初中生基本都是学业较差的,而且新学的初中生毕业生年纪也不大,不过才十五六岁,自个都还是孩子,如何放心让他们去教孩子?”
赵烈文听的一笑,“不是说应届的初中生毕业生,最早的现在应该都二十多岁了罢。”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行,可以尝试一下,这批初中生毕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短期突击培训,教蒙学应该足以胜任。”
顿了顿,他接着道:“之前的教师考核晋级制度,也该适当的调整一下,最低五元月薪,调整为六元,其他各级相应增长二成,考核晋级把教龄要考虑进去,薪水以及一应福利待遇也要与教龄挂钩,再则,另行规定,满三十年教龄者,可以退休,每月领取中等教师薪水,直至身故。”
“如此优厚的待遇?”赵烈文轻笑道:“学生都想去新学堂教书了。”
“教育是根本,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他们才能安于职守,才能尽心尽力教书育人。”易知足说着看向唐奎生,“尽快将新学教师福利待遇公之于众,另外,教师考核晋级要增加难度,不能太容易了。”
“学生明白。”唐奎生声音压抑不住的兴奋。
待的唐奎生离开,赵烈文才试探道:“以后元奇的职员、工人,不会都循此例罢?”
“朝廷变法革新,元奇不能只看热闹。”易知足笑道:“这些举措足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元奇不只是要吸引和留住本国的人才,也要吸引留住西洋的人才,咱们起步太晚,底蕴太薄,必须制定优秀的制度来吸纳西洋人才。”
赵烈文沉吟了片刻,才道:“北方各省会不会有意见?”
“惠甫是担心朝廷有意见吧?”易知足笑道:“我既制定了规矩,朝廷就得遵循,否则,元奇不介意越俎代庖。”
话才落音,林美莲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美利坚公使伯驾求见。”
伯驾这么快就回上海了?易知足看了看表,见已经五点过了,不由的一笑,“这家伙专门来蹭饭的。”说着他站起身吩咐道:“让人就近去‘东来福’点几个招牌菜送来,再告诉后院一声,不用等我进餐。”
伯驾缓步走进院子,他是在获知战争结束之后才动身赶回上海的,一登岸,回到领事馆洗浴更衣之后就匆匆的赶了过来,倒不是诚心来蹭吃喝,见的易知足迎了出来,他连忙大步迎了上前,畅快的笑道:“国城,你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
易知足笑道:“确定是惊喜?应该是有惊无喜吧?”
“怎么会没有喜?”伯驾热情的与之握手,随即又给了他一个拥抱,这才道:“听到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干的漂亮!非常漂亮!”
易知足不习惯拥抱,尤其是两个大男人拥抱,轻轻拍了拍他后背,问道:“美利坚的经济情况如何?”
听的这话,伯驾登时热情大减,松开他道:“我很抱歉,他们没有重视阁下的忠告,发生了严重的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都崩溃瘫痪,大量的银行倒闭,惨不忍睹。”
“进屋说。”易知足说着吩咐林美莲道:“两杯红茶。”
两人进屋落座,易知足才宽慰道:“我国有句古话,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贵国这次堪称灾难性的货币危机,既是灾难,也是机会,相信经过这次严重的货币危机之后,贵国的银行业将会迎来一次重大的突破。”
伯驾匆忙赶回上海可不是来寻求安慰的,这次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让美利坚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国内急于通过与清国的贸易来提振经济,他也不兜圈子,径直道:“这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可能会持续三四年时间,我们急需得到元奇的帮助。”
“元奇从成立以来,与贵国就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贵国有难,元奇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易知足一脸的真诚,心里却是盘算着,再有三年,美利坚南北战争该爆发了吧。
原本心里不满,却被奕訢用大帽子盖住的怡亲王载垣连忙附和道:“言之有理,明知元奇怀有不可告人之企图,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皇上追问下来,当如何回覆?”
见他抬出咸丰来,绵愉不由的皱了皱眉,沉声道:“元奇鼓动支持朝廷变法革新,若是从坏处之想,不外乎两点,一是激发地方矛盾、社会矛盾,二是利用朝廷变法之机,与朝廷争夺民心。
湖广发匪、豫鲁捻乱之时,当是地方矛盾,社会矛盾最为尖锐之时,是元奇出兵平了捻乱,驱逐了发匪,如今天下太平,元奇没有必要再来激发地方矛盾和社会矛盾。
再说争取民心,最能影响民心的莫过于新学,元奇极力推行新学,不惜公开逼迫朝廷承认新学学生的身份,但却在新学的觉额、生额方面一再让步,显然只是为了单纯的推行新学,不存在其他居心。抛除这两点,元奇支持朝廷变法革新还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说到这里,他扫了众人一眼,提高了声音,“元奇确实肆无忌惮,野心勃勃,有割据地方之心,有对抗朝廷之意,确实是朝廷心腹大患,但公允的说,元奇识大体,顾大局,与朝廷也没公然决裂,没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不能恶意揣度!”
肃顺瞥了文祥一眼,接着道:“就算元奇包藏祸心,又当如何彻查?从何入手?总不能无法彻查,就不变法革新罢?”
大厅里一时间鸦雀无声,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纵容是怀疑元奇居心不良,但如何查证?朝廷变法革新总不能无限制的拖延!
奕訢端起茶盅浅呷了几口,鉴于元奇对朝廷造成的巨大压力,朝廷本身也是有着着强烈的变法自强的意愿,出访西洋使团回京之后提出变法,可谓是一拍即合,但咸丰对于元奇的戒备之心甚重。
这次派出三位亲王、一位郡王,两大军机还有个与易知足熟识的吏部侍赶来上海,不只是为了妥善解决推行新学事宜,更重要的任务是打探易知足对于朝廷变法革新的态度,打探易知足的真实目的。
离京陛见之时,咸丰就毫不讳言的跟他提及,怀疑元奇借助推行新学的机会挑拨朝廷与士绅的关系,制造新学与科举的矛盾,也担心元奇利用朝廷变法进行挑拨,制造矛盾,从而招揽民心,让他详加试探。
他心里很清楚,朝廷能否进行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就在于他们这几人态度是否能统一,若是分歧大,回京陛见之时各执一词,以咸丰多疑的性格,变法革新就有可能被搁置起来。
见的没人吭声,他放下茶杯,缓声道:“朝廷与英法缔结条约,天津开埠,兴建一系列工厂,修建两京铁路......,朝廷若是不进行变法,所做的这一切都将白费。
诸位都说元奇是朝廷心腹大患,可曾看到这些年朝廷与元奇的差距正越来越大?朝廷若是不能尽快变法自强,一旦元奇倡乱,朝廷如何抗衡?”
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变法革新,于朝廷而言,已是迫在眉睫,时日越久,朝廷与元奇的差距就越大,目前,有英法两国大力扶助,朝廷通过变法还有抗衡元奇,遏制元奇的机会,若是拖到明年后年或是更久一些,朝廷怕是连变法自强的机会都不会有。”
载垣就是因为与英法谈判,缔结条约才受咸丰格外器重,他清楚,朝中大多宗室和王公大臣都支持变法,就连咸丰本人也倾向于变法,再则,一旦朝廷推行新政,督办政务处主管一职,必然是非奕訢莫属,他又何必做恶人。
想到这里,他开口道:“变法图强,我并不反对,只是担心元奇居心不良,日后若有变故,我等难逃责罚。”
见他口气松动,奕訢心里暗喜,瞥了他一眼道:“怡亲王尽管放心,日后若有变故,皇上怪罪下来,本王一力承担。”
见这情形,文祥连忙拱手道:“王爷放心,下官不会因一己之得失而误朝廷变法革新之大局。”
镇海公府,长乐书屋。
三十出头,一头短发,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新式中山装的唐奎生快步走进院子,他是元奇义学出身,与燕扬天、陈洪明等同届,是最早一批遣派西洋的留学生中年纪最大的,前年回国之后,就一直主管教育——推行新学。
咸丰明发上谕,每年给予新学一定的举额和生额之后,东南各省新学堂人满为患,纷纷来电告急,他来了三次,皆被告知易知足在见客,闻报易知足回来,他也没在意是什么时辰急匆匆的就赶了过来。
见他进来,易知足不由的一笑,“可是各省新学人满为患?”说着抬手示意他坐下说。
唐奎生躬身见礼之后,这才落座道:“校长明鉴,东南各省府县所有学堂招生名额已经用完,但前来报名的依然络绎不绝,未能报名者怨声载道。”
易知足早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丝毫不觉意外,当即问道:“你是何想法?”
“学生认为,前来报名的一概允许,然后进行统一考试,根据名额,择优录取。”唐奎生不假思索的道:“如此一来,既显的公正,也能消除百姓的不满和怨言。”
“可以。”易知足微微颌首道:“不过,要警告各学堂教师,一旦发现有收受好处,徇私舞弊者,即刻开除,公之于众,永不录用。”
“学生明日就将校长命令通告各省。”唐奎生连忙道。
“不要什么事都打我的名号。”易知足摆了摆手,“以你这个教育部长的名义发布通告,教育体系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各省建教育厅,各府县设教育局,厅局官员暂着着地方官员举荐,以后再考虑从学堂选拔。”
“学生遵命。”唐奎生连忙站起身鞠躬道,心里又是兴奋又是紧张,兴奋的是他这个部长的职权之大,超v2t的想象,紧张的是这摊子太大,他又欠缺经验,担心弄砸了,他可是清楚易知足对新学的重视。
冷静下来,他才朗声道:“校长,朝廷支持推行新学,必然在全国掀起新学热潮,各省势必纷纷兴建学堂,急需教师,仅靠广州、上海、福州、宁波等地学堂的大学和高中毕业生,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你忘记了一个地方,南洋两省!”易知足笑道:“吕宋和爪哇从大举移民开始,就一直积极推行免费教育,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抽调过来,先救救急,告诉他们,所有的任教高中生,三年之后都有考大学的机会,根据在校表现,可以适当加分!”
听的这话,唐奎生不由的一喜,如今大学少,考大学的难度不比靠科举容易,这个政策绝对会让那些高中毕业生踊跃报名去教书,不过,他很快就犯愁起来,迟疑着道:“校长,三年时间会不会短了些.....?”
“不能再长了。”易知足道:“时间再长,他们学业怕是都荒废了,另外建立师范学校,初中毕业生报考,学制三年,以为补缺。”
顿了顿,他语重心长的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乃是长久之计,教育永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缓慢积累,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
唐奎生连忙诚恳的道:“校长训诲,学生必定铭记于心。”
一直没吭声的赵烈文却是突然插话道:“在传统蒙学中,先生大多由准备应考的童生或屡试不第的秀才来担任,实则新学的初中生毕业生已经具备教授蒙学的资格。”
初中生教书?易知足楞了下,道:“考不起高中的初中生基本都是学业较差的,而且新学的初中生毕业生年纪也不大,不过才十五六岁,自个都还是孩子,如何放心让他们去教孩子?”
赵烈文听的一笑,“不是说应届的初中生毕业生,最早的现在应该都二十多岁了罢。”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行,可以尝试一下,这批初中生毕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短期突击培训,教蒙学应该足以胜任。”
顿了顿,他接着道:“之前的教师考核晋级制度,也该适当的调整一下,最低五元月薪,调整为六元,其他各级相应增长二成,考核晋级把教龄要考虑进去,薪水以及一应福利待遇也要与教龄挂钩,再则,另行规定,满三十年教龄者,可以退休,每月领取中等教师薪水,直至身故。”
“如此优厚的待遇?”赵烈文轻笑道:“学生都想去新学堂教书了。”
“教育是根本,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他们才能安于职守,才能尽心尽力教书育人。”易知足说着看向唐奎生,“尽快将新学教师福利待遇公之于众,另外,教师考核晋级要增加难度,不能太容易了。”
“学生明白。”唐奎生声音压抑不住的兴奋。
待的唐奎生离开,赵烈文才试探道:“以后元奇的职员、工人,不会都循此例罢?”
“朝廷变法革新,元奇不能只看热闹。”易知足笑道:“这些举措足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元奇不只是要吸引和留住本国的人才,也要吸引留住西洋的人才,咱们起步太晚,底蕴太薄,必须制定优秀的制度来吸纳西洋人才。”
赵烈文沉吟了片刻,才道:“北方各省会不会有意见?”
“惠甫是担心朝廷有意见吧?”易知足笑道:“我既制定了规矩,朝廷就得遵循,否则,元奇不介意越俎代庖。”
话才落音,林美莲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美利坚公使伯驾求见。”
伯驾这么快就回上海了?易知足看了看表,见已经五点过了,不由的一笑,“这家伙专门来蹭饭的。”说着他站起身吩咐道:“让人就近去‘东来福’点几个招牌菜送来,再告诉后院一声,不用等我进餐。”
伯驾缓步走进院子,他是在获知战争结束之后才动身赶回上海的,一登岸,回到领事馆洗浴更衣之后就匆匆的赶了过来,倒不是诚心来蹭吃喝,见的易知足迎了出来,他连忙大步迎了上前,畅快的笑道:“国城,你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
易知足笑道:“确定是惊喜?应该是有惊无喜吧?”
“怎么会没有喜?”伯驾热情的与之握手,随即又给了他一个拥抱,这才道:“听到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干的漂亮!非常漂亮!”
易知足不习惯拥抱,尤其是两个大男人拥抱,轻轻拍了拍他后背,问道:“美利坚的经济情况如何?”
听的这话,伯驾登时热情大减,松开他道:“我很抱歉,他们没有重视阁下的忠告,发生了严重的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都崩溃瘫痪,大量的银行倒闭,惨不忍睹。”
“进屋说。”易知足说着吩咐林美莲道:“两杯红茶。”
两人进屋落座,易知足才宽慰道:“我国有句古话,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贵国这次堪称灾难性的货币危机,既是灾难,也是机会,相信经过这次严重的货币危机之后,贵国的银行业将会迎来一次重大的突破。”
伯驾匆忙赶回上海可不是来寻求安慰的,这次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让美利坚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国内急于通过与清国的贸易来提振经济,他也不兜圈子,径直道:“这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可能会持续三四年时间,我们急需得到元奇的帮助。”
“元奇从成立以来,与贵国就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贵国有难,元奇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易知足一脸的真诚,心里却是盘算着,再有三年,美利坚南北战争该爆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