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安远侯府(1)
方氏临产,院子里的人却并不慌乱,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晏斐赶到院里时,他的夫人甄氏和两个妾室罗氏、柳氏都在。看到他来,甄氏笑道:“刚发动不久,胎位很正,问题不大。”
晏斐点了点头,关心地说:“你们都吃些东西,别累着了。”
甄氏得到消息后仓促赶来,只穿着家常衣裙,长发松松地挽起,随意插着一支碧玉簪。便是这般素面朝天,她依然美得惊心动魄。
罗氏与柳氏同样不施脂粉,都身姿窈窕,清丽动人。
晏斐与她们坐在一起,大口吃着热腾腾的鸡丝汤面,听着产房里的动静,在深秋的凌晨感觉很温暖。
甄氏宽慰他道:“婷儿不是第一胎,有经验。咱们都是过来人,在她孕期里照顾得很好。她生起来会很顺利,咱们等一等就好。”
“嗯,我知道。”晏斐笑了笑,“生完这一个,咱们再也不生了。”
甄氏和罗氏、柳氏都笑了,“别人都希望多子多福,就你与众不同。”
“孩子太多了,吵得头疼。”晏斐叹了口气,“小子们淘气,姑娘们也不安静,有你们护着,别人都管不了。唉,慈母多败儿。”
甄氏笑得花枝乱颤,“孩子们活泼健康,多好,你还嫌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罗氏和柳氏用帕子掩着唇,也笑得如春花初绽。
“罢了,罢了,我是管不了了。”晏斐摆了摆手,“反正孩子们到了年纪就得开蒙读书,都由先生说了算,你们不可宠着护着。”
“那是自然。”三个大美女一起点头。
晏斐笑着摇头,神情间轻松中带着亲近。
甄氏有些好奇,凑过去轻声问:“看你这么高兴,难道是找到心上人了?”
晏斐一怔,一脸坦然地点头,“是啊,一见倾心。”
“他呢?他怎么样?对你好吗?”甄氏颇为好奇。
晏斐故意怅然地叹了口气,“他是老牌勋贵家里的重臣,非等闲之辈,不好办啊。”
“咦?”甄氏略一沉吟便美目闪亮,“是不是西山大营的苏大将军?安国公世子?”
晏斐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你见过?”
北晋皇朝并不提倡程朱理学,对女子的束缚并不严苛,没有缠足,没有贞节牌坊,鼓励寡妇再嫁,当然,三从四德还是有的,婚前失贞或者与人私通也是被人鄙视的。只要女子恪守传统礼教,那么出去逛一逛或者表示欣赏哪位男子,都是正常的,不会让人指责。所以晏斐才有此一问,以为甄氏看见过苏东辰。
甄氏掩唇笑道:“我一进京城,就听到他的大名了。这些日子参加了好些花会、诗会,都会听到他的名字,虽然没看到人,对他的方方面面却听了个遍。听说他是国公府世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八岁就中了武状元,接着从军,智勇双全,升迁极快,年纪轻轻就做到从二品的大将军。最重要的是,他长得极好,位列京城四大美男,而且重情,娶妻后没姨娘没通房,妻子去世后,一直没有续弦,也没纳小妾收美婢,洁身自好,品行极佳。这样的男子,那是多少闺中女儿家梦寐以求的良人。他家世好,人品好,相貌好,简在帝心,前程似锦,又是安国公世子,将来就是国公爷,所以啊,虽然年过而立,膝下还有两个快要成年的嫡子,也仍然是非常理想的夫婿。这京城里,有许多人家都看好他,想要与他联姻,便是几家长公主都想招他为婿,还有宫里的娘娘,都让娘家想办法嫁女儿给他,以便拉拢他,成为一大助力。”
晏斐对这些情况比她更加清楚,因而笑容满面,调侃道:“瞧你这模样,像是也觉得他不错,可惜你女儿还小,也没有妹妹,不然我还能找他联个姻。”
“得了吧。”甄氏飞了个媚眼,顿时活色生香,“你哪里舍得给他找女人?别人听说他十几年不续弦不纳妾不找女人,都以为他夫妻情重,心念亡妻。我可以明白人,男人哪能十几年不碰女人?我看他指定是不喜欢女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才娶了一妻,生下儿子,既然已经有了子嗣,自然不必再勉强自己。你说是不是?”
“是,是。”晏斐对她侵略性的美丽颇有些招架不住,连忙投降,“你说得都对,只是没人知道。他瞒得死死的,一直瞒到现在,也不容易,你可别漏出去。”
甄氏说这话时,那些丫鬟婆子都在忙进忙出,听到他们对话的只有罗氏和柳氏。甄氏左右看看,笑道:“只有咱们姐妹知道,自然不会跟外人说去,便是身边下人也不会听到。”
“那就好。”晏斐做放心状,笑眯眯地看向产房,“可惜潆姐儿才六岁,不然就可以跟他儿子定个亲。”晏潆是他惟一的嫡女,其他都是庶女,自然配不上安国公府的长房嫡孙。虽然他不讲究嫡庶,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可礼法如此,不可僭越,况且,他也不可能委屈苏东辰的儿子。
甄氏明白得很,满不在乎地说:“便是潆姐儿也攀不上,多少公主郡主盯着呢,不能嫁女儿给苏大将军,就嫁孙女给他儿子。他那对双生嫡子已经十二岁了,也差不多该相看起来了。听说那两位少爷都踏实稳重,天资聪颖,文武双全,将来前途无量,我们家的姐儿们虽好,到底家世有限,何必去高攀?以后找个门当户对的,姐儿们才有好日子过。”
“很对……”晏斐对她的聪慧理智非常欣赏,正要夸赞一番,便听到产房传来婴儿的哭声。他猛地站起来,喜形于色,“生了。”
甄氏、罗氏、柳氏也起身上前,等着产房里的人出来。
很快,就有人出来禀报,“方姨娘生了个少爷,母子平安。”
晏斐儿女双全,方氏生儿生女都好,听到她平安无事,晏斐和三位妻妾都很高兴,“赏。院子里侍候的赏一个月月钱,产房里侍候的赏三个月月钱。”
丫鬟婆子都喜气洋洋,连声称谢。
很快,甄氏的心腹妈妈抱着裹在襁褓里的婴儿,欢天喜地地对他们说:“小少爷六斤六两,生得很壮实,看眉眼很像侯爷。”
这时天已大亮,世子夫人董氏闻讯赶来,一听到这话便大喜,“好好,真是好孩子。”
安远侯三个嫡子,世子晏斓像父亲,晏斐却像祖父,晏忞像母亲,现在新生的小婴儿长得像安远侯,自然也就像世子晏斓,这更加坚定了董氏过继儿子的决心。
她以前就露过无数口风,晏斓没有异议,安远侯也同意,晏斐和甄氏等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她没有明着提出,大家便都装糊涂罢了。这时看她喜出望外的模样,晏斐与甄氏对视一眼,都暗暗地叹了口气。
古代的家族观念比现代要强烈得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诛连全族,因此家族内部没有各扫门前雪的说法,若有一个房头眼看要血脉断绝,其他房支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兴灭继绝,乃是他们应尽的责任。晏斐有那么多儿子,而他的亲兄长却没有子嗣,从他这一房过继一子,继后香灯,是应当应份的,他不能拒绝。
晏斐索性大方些,“大嫂,等到孩子满月吧。”
董氏听他主动松口,心里无比激动,顿时泪流满面,“谢谢,谢谢二弟、二弟妹。”
甄氏一直很同情她。董氏出身东平伯府,是嫡长女,却嫁了个先天病弱的丈夫,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却都是女儿。公公不管后宅,婆婆是继室,对她百般苛刻,太婆婆也对她很是不喜,因她母亲出自荥阳郑氏,是郑义成亲自逼着安远侯定的亲。自她过门以后,日子很是艰难,幸而晏斓虽然长年体弱,却胸有城府,才华横溢,一直待她很好,想尽办法护着她和女儿,这才让她能够支撑下来。她比甄氏大不了几岁,看着却苍老憔悴多了。
甄氏上前拉住她的手,温和地道:“大嫂别跟我们客气,都是一家人。如今我们是应了这件事,其他事情还要你和大哥出面。如果有什么需要跑腿打杂的事情,尽管使唤我们二爷。他与大哥是亲兄弟,当年大哥待他好,他一直记在心里。”
董氏擦了擦泪,感激得点头,“好好,我这就去告诉世子爷,然后跟父亲禀明,尽快安排,将孩子上了族谱。”
甄氏答应着,将她送出院子。
没几天,安远侯府就传遍了,世子爷要过继二爷的新生儿子,连名字都起好了,叫晏灏。
董氏亲自带着新生婴儿,抱给仍在卧床静养的晏斓看。小婴儿已经长开了一些,果然很像安远侯,也就很像他,瞧着就清秀灵慧,让他喜欢得不行,精神都好了很多。为了儿子,他决心定要振作起来,不能这么快就撒手西去,丢下他们孤儿寡母,日子更加难熬。
安远侯对这个过继到长房的小孙儿很是喜爱,等到摆过满月酒,就请来族中长老开祠堂,给孙儿上了族谱。
郑阁老的儿媳来看过一次,回去一形容,郑义成也感觉满意,送了不少礼物过来,对安远侯的态度也有了改观。
晏斐赶到院里时,他的夫人甄氏和两个妾室罗氏、柳氏都在。看到他来,甄氏笑道:“刚发动不久,胎位很正,问题不大。”
晏斐点了点头,关心地说:“你们都吃些东西,别累着了。”
甄氏得到消息后仓促赶来,只穿着家常衣裙,长发松松地挽起,随意插着一支碧玉簪。便是这般素面朝天,她依然美得惊心动魄。
罗氏与柳氏同样不施脂粉,都身姿窈窕,清丽动人。
晏斐与她们坐在一起,大口吃着热腾腾的鸡丝汤面,听着产房里的动静,在深秋的凌晨感觉很温暖。
甄氏宽慰他道:“婷儿不是第一胎,有经验。咱们都是过来人,在她孕期里照顾得很好。她生起来会很顺利,咱们等一等就好。”
“嗯,我知道。”晏斐笑了笑,“生完这一个,咱们再也不生了。”
甄氏和罗氏、柳氏都笑了,“别人都希望多子多福,就你与众不同。”
“孩子太多了,吵得头疼。”晏斐叹了口气,“小子们淘气,姑娘们也不安静,有你们护着,别人都管不了。唉,慈母多败儿。”
甄氏笑得花枝乱颤,“孩子们活泼健康,多好,你还嫌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罗氏和柳氏用帕子掩着唇,也笑得如春花初绽。
“罢了,罢了,我是管不了了。”晏斐摆了摆手,“反正孩子们到了年纪就得开蒙读书,都由先生说了算,你们不可宠着护着。”
“那是自然。”三个大美女一起点头。
晏斐笑着摇头,神情间轻松中带着亲近。
甄氏有些好奇,凑过去轻声问:“看你这么高兴,难道是找到心上人了?”
晏斐一怔,一脸坦然地点头,“是啊,一见倾心。”
“他呢?他怎么样?对你好吗?”甄氏颇为好奇。
晏斐故意怅然地叹了口气,“他是老牌勋贵家里的重臣,非等闲之辈,不好办啊。”
“咦?”甄氏略一沉吟便美目闪亮,“是不是西山大营的苏大将军?安国公世子?”
晏斐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你见过?”
北晋皇朝并不提倡程朱理学,对女子的束缚并不严苛,没有缠足,没有贞节牌坊,鼓励寡妇再嫁,当然,三从四德还是有的,婚前失贞或者与人私通也是被人鄙视的。只要女子恪守传统礼教,那么出去逛一逛或者表示欣赏哪位男子,都是正常的,不会让人指责。所以晏斐才有此一问,以为甄氏看见过苏东辰。
甄氏掩唇笑道:“我一进京城,就听到他的大名了。这些日子参加了好些花会、诗会,都会听到他的名字,虽然没看到人,对他的方方面面却听了个遍。听说他是国公府世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八岁就中了武状元,接着从军,智勇双全,升迁极快,年纪轻轻就做到从二品的大将军。最重要的是,他长得极好,位列京城四大美男,而且重情,娶妻后没姨娘没通房,妻子去世后,一直没有续弦,也没纳小妾收美婢,洁身自好,品行极佳。这样的男子,那是多少闺中女儿家梦寐以求的良人。他家世好,人品好,相貌好,简在帝心,前程似锦,又是安国公世子,将来就是国公爷,所以啊,虽然年过而立,膝下还有两个快要成年的嫡子,也仍然是非常理想的夫婿。这京城里,有许多人家都看好他,想要与他联姻,便是几家长公主都想招他为婿,还有宫里的娘娘,都让娘家想办法嫁女儿给他,以便拉拢他,成为一大助力。”
晏斐对这些情况比她更加清楚,因而笑容满面,调侃道:“瞧你这模样,像是也觉得他不错,可惜你女儿还小,也没有妹妹,不然我还能找他联个姻。”
“得了吧。”甄氏飞了个媚眼,顿时活色生香,“你哪里舍得给他找女人?别人听说他十几年不续弦不纳妾不找女人,都以为他夫妻情重,心念亡妻。我可以明白人,男人哪能十几年不碰女人?我看他指定是不喜欢女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才娶了一妻,生下儿子,既然已经有了子嗣,自然不必再勉强自己。你说是不是?”
“是,是。”晏斐对她侵略性的美丽颇有些招架不住,连忙投降,“你说得都对,只是没人知道。他瞒得死死的,一直瞒到现在,也不容易,你可别漏出去。”
甄氏说这话时,那些丫鬟婆子都在忙进忙出,听到他们对话的只有罗氏和柳氏。甄氏左右看看,笑道:“只有咱们姐妹知道,自然不会跟外人说去,便是身边下人也不会听到。”
“那就好。”晏斐做放心状,笑眯眯地看向产房,“可惜潆姐儿才六岁,不然就可以跟他儿子定个亲。”晏潆是他惟一的嫡女,其他都是庶女,自然配不上安国公府的长房嫡孙。虽然他不讲究嫡庶,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可礼法如此,不可僭越,况且,他也不可能委屈苏东辰的儿子。
甄氏明白得很,满不在乎地说:“便是潆姐儿也攀不上,多少公主郡主盯着呢,不能嫁女儿给苏大将军,就嫁孙女给他儿子。他那对双生嫡子已经十二岁了,也差不多该相看起来了。听说那两位少爷都踏实稳重,天资聪颖,文武双全,将来前途无量,我们家的姐儿们虽好,到底家世有限,何必去高攀?以后找个门当户对的,姐儿们才有好日子过。”
“很对……”晏斐对她的聪慧理智非常欣赏,正要夸赞一番,便听到产房传来婴儿的哭声。他猛地站起来,喜形于色,“生了。”
甄氏、罗氏、柳氏也起身上前,等着产房里的人出来。
很快,就有人出来禀报,“方姨娘生了个少爷,母子平安。”
晏斐儿女双全,方氏生儿生女都好,听到她平安无事,晏斐和三位妻妾都很高兴,“赏。院子里侍候的赏一个月月钱,产房里侍候的赏三个月月钱。”
丫鬟婆子都喜气洋洋,连声称谢。
很快,甄氏的心腹妈妈抱着裹在襁褓里的婴儿,欢天喜地地对他们说:“小少爷六斤六两,生得很壮实,看眉眼很像侯爷。”
这时天已大亮,世子夫人董氏闻讯赶来,一听到这话便大喜,“好好,真是好孩子。”
安远侯三个嫡子,世子晏斓像父亲,晏斐却像祖父,晏忞像母亲,现在新生的小婴儿长得像安远侯,自然也就像世子晏斓,这更加坚定了董氏过继儿子的决心。
她以前就露过无数口风,晏斓没有异议,安远侯也同意,晏斐和甄氏等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她没有明着提出,大家便都装糊涂罢了。这时看她喜出望外的模样,晏斐与甄氏对视一眼,都暗暗地叹了口气。
古代的家族观念比现代要强烈得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诛连全族,因此家族内部没有各扫门前雪的说法,若有一个房头眼看要血脉断绝,其他房支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兴灭继绝,乃是他们应尽的责任。晏斐有那么多儿子,而他的亲兄长却没有子嗣,从他这一房过继一子,继后香灯,是应当应份的,他不能拒绝。
晏斐索性大方些,“大嫂,等到孩子满月吧。”
董氏听他主动松口,心里无比激动,顿时泪流满面,“谢谢,谢谢二弟、二弟妹。”
甄氏一直很同情她。董氏出身东平伯府,是嫡长女,却嫁了个先天病弱的丈夫,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却都是女儿。公公不管后宅,婆婆是继室,对她百般苛刻,太婆婆也对她很是不喜,因她母亲出自荥阳郑氏,是郑义成亲自逼着安远侯定的亲。自她过门以后,日子很是艰难,幸而晏斓虽然长年体弱,却胸有城府,才华横溢,一直待她很好,想尽办法护着她和女儿,这才让她能够支撑下来。她比甄氏大不了几岁,看着却苍老憔悴多了。
甄氏上前拉住她的手,温和地道:“大嫂别跟我们客气,都是一家人。如今我们是应了这件事,其他事情还要你和大哥出面。如果有什么需要跑腿打杂的事情,尽管使唤我们二爷。他与大哥是亲兄弟,当年大哥待他好,他一直记在心里。”
董氏擦了擦泪,感激得点头,“好好,我这就去告诉世子爷,然后跟父亲禀明,尽快安排,将孩子上了族谱。”
甄氏答应着,将她送出院子。
没几天,安远侯府就传遍了,世子爷要过继二爷的新生儿子,连名字都起好了,叫晏灏。
董氏亲自带着新生婴儿,抱给仍在卧床静养的晏斓看。小婴儿已经长开了一些,果然很像安远侯,也就很像他,瞧着就清秀灵慧,让他喜欢得不行,精神都好了很多。为了儿子,他决心定要振作起来,不能这么快就撒手西去,丢下他们孤儿寡母,日子更加难熬。
安远侯对这个过继到长房的小孙儿很是喜爱,等到摆过满月酒,就请来族中长老开祠堂,给孙儿上了族谱。
郑阁老的儿媳来看过一次,回去一形容,郑义成也感觉满意,送了不少礼物过来,对安远侯的态度也有了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