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邾国公府别院,宇文温正在看杨济的来信,对方在信中提起一件事情,那就是山东一名叫做房彦谦的士人,带着将近八岁的儿子房乔来到西阳,和故友刘焯探讨学问。
房彦谦,清河房氏子弟,是山东士族一员,当然这里所说的山东,不是后世的山东省,现在是泛指太行山以东的一个地理名词。

杨济之所以特地提到其子房乔,那是因为这位男童将来会有一个表字:玄龄,也就是历史上的初唐名相、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之一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所谓房谋杜断,李唐建立之后,房玄龄是秦王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一代贤相。

如此一个历史名人,如今还是个孩子,跟着父亲来到西阳暂居,他是不是要趁机笼络、从小培养,让房玄龄将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这不可能。

不是宇文温高冷,也不是他目空一切,而是不现实,原因很简单,他根本没能力让房彦谦为己所用,所以不可能连带着把房玄龄留下来。

不要说是受限于如今的地位,即便是他父亲宇文亮也不可能留得住房彦谦,甚至连丞相尉迟迥想要让房彦谦为己用都很麻烦。

是房彦谦不屑于做官么?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尔。

这个问题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简而言之,是山东势力和关陇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历史上可是横贯隋唐,激起无数腥风血雨。

山东势力,在这个时候可以称之为山东士族集团,到了隋末唐初,又多了一个成员,叫山东豪杰,是为山东士族、豪杰。

而关陇势力,就是后世所说的关陇贵族集团,两者之间的矛盾很深,要想短期解决可是比登天还难。

山东士族是魏晋以后,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定族姓之后固定下来的概念,是指太行山以东广大范围内的门阀士族,主要有李、崔、卢、郑、王五姓士族。

他们都是绵延数百年的世家大族,经学传家自诩书香门第,看不上庶族,更看不上粗鄙的武人,尤其最近数十年异军突起的关陇贵族集团。

何为关陇贵族集团?

北魏六镇之乱,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涌现无数军事强人,其中一人名为宇文泰,率领武川军人入关中,和关陇豪右相结合,建立西魏以及北周,是以军事能力为基石的关陇贵族集团。

他们的身份,在山东士族看来不值一提,又是靠着打打杀杀起家,更是让山东士族看不起,因为武人对于他们来说,就意味着灾难。

一切又得溯源到北魏迁都洛阳那个时代,孝文帝汉化改革,与中原士族融合,其中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边军的地位急剧下降。

魏国北部的六个边镇,为朝廷抵御草原上的蠕蠕(柔然)大军,戍边的军人在改革之后,上升的通道被割断了。

谁断的?山东士族,按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他们这些天生贵种,还有北魏的达官显贵,其子弟轻而易举能够当大官。

那些在苦寒之地戍守的边镇军人,原本可以靠军功进位到京城当大官,结果份额被占,从此以后只能子子孙孙在六镇喝西北风。

矛盾越积累越多,叛乱随后爆发,摧毁了北魏王朝的根基。

朝廷大军四处镇压,军事强人不断涌现,以军功起家的权臣尔朱荣,发动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是为河阴之变。

北魏皇族被屠戮大半,而在朝为官的山东士族子弟伤亡惨重,从此烙上了对武人的恐惧记忆。

后来东西魏对峙,东魏是权臣高欢说了算,他的起家班底是北镇军人,是六镇之乱时的叛军或者官军,这些勋贵对于山东士族绝无好感,双方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东魏、北齐。

内斗频仍,加上皇帝昏聩,直接导致国力强于北周的北齐被对方所灭。

周国灭齐国,山东士族认为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周帝宇文邕抵达邺城之际,被高齐压制多年的山东士人欢欣鼓舞,云集邺城要为即将统一天下的雄主效力。

宇文邕做出很高的姿态,下诏称:邹鲁缙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宜铨录。

然而被周国录用的山东士子,往往降等授官,作为周帝所征用的山东士人,有十八人的经历可作为代表:

阳休之仕至和州刺史,袁聿修仕至东京司宗大夫,元修伯仕至载师大夫,崔达拏仕至小御正,源文宗仕至司成下大夫,李孝贞仕至少典祀下大夫。

颜之推仕至御史上士,辛德源仕至宣纳上士,王邵,闲置,陆开明仕至宣纳上士,卢思道告病还乡,薛道衡初为御史二命士,后来也告病还乡。

还有李祖钦、司马幼子、李若、陆又、高行恭等,所任皆非要职务,唯一例外的是李德林,但总而言之,山东士人并不为周国朝廷重视。

这些人都是当时山东士族之中颇有才学之人,满怀欣喜仕周,结果做的都是闲散官员,宇文邕实际上并没有打算重用他们。

换而言之,是有意压制。

为何压制?因为周国的基本盘是关中,关陇贵族的地盘,有你山东士人什么事?

更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周国选官无“清浊”之分,身为天生贵种,居然被任命为卑贱的浊官,让他们斯文扫地。

习惯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好处,山东士族认为“士庶有别”,如今周国把他们和庶族混为一谈,简直是不可理喻,所以这周官不做也罢。

除了崔达拏后来跟着尉迟迥、李德林后来跟着杨坚,许多人当时都辞官回乡,这些人当中,就有房彦谦。

即便是周武帝宇文邕,都不能让房彦谦效命,丞相尉迟迥也没能让他再出来做官,如今的宇文温又有何种本事让房彦谦效命?

房彦谦是无数个山东士人的缩影,他们怀念魏晋风度,怀念下品无士族的风光日子,瞧不上关陇那帮打打杀杀的粗鄙暴发户。

他们是家传的经学知识,自信有满腹经纶能够扶助帝王治理天下,所以希望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希望士庶有别,希望能有高人一等的待遇。

这些人的想法有错么?没有错,因为这个时代的政治现状就是如此,也就是所谓的门阀政治,李唐即便开了科举,也改变不了太多。

山东势力和关陇势力之间的角力,一直持续到武则天时期才告一段落,而门阀政治则是和唐朝一起寿终正寝,如今的宇文温,根本没这能力扭转大势。

他的父亲宇文亮,现在正极力收拢周国原本的基本盘,也就是曾经倒向杨坚的关陇权贵们,山东士人看在眼里,必然认定宇文亮集团是以关陇势力为核心。

有宇文邕当年的例子在,又有多少山东士人愿意来投奔?

宇文温亦是宇文亮集团的一员,即便偶有山东士族的旁支子弟来投奔,但想让房彦谦这种层次的人留下来当官,那就是痴心妄想。

大的不愿当官,想要培养小的为他效力,那可是难上加难,除非手握朝廷大权,如同曹**司马懿那样,强征对方出来做官,否则想都不用想。

收好信纸,宇文温叹了口气,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可能认同九品中正制,所以如今也没办法让那些士族情节深重之人效命。

终有一日,我要让你们嘴巴说不要,但身体却很老实!(未完待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