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西阳城外三台河边,一大群光头男子正满头大汗的挥动锄头,他们虽然光着头但并不是和尚而是被俘的陈军士兵如今在周军的监督下修建河堤。
别驾许绍站在一处土坡上看着这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感慨万千,亏得这些‘生力军’的加入他对三台河的整治工作进展加快了许多。
周国攻略陈国郢州之役大获全胜然后巴州多了五千余户百姓其中大部分都定居西阳城,除此之外还多了许多耕牛以及武昌库房里的粮食、钱帛之类但更让许绍激动的是多了数千活蹦乱跳的俘虏。
有了这些青壮他的手头就宽裕了许多,原本打算明年开展的修建三台河河堤的工作现在已经进行,几个要害地方的河堤完成正好挡住了一场大暴雨。
“走吧,去下一个地方看看。”许绍说完领着吏员走下土坡骑上马向东南方向走去,一行人沿着土路来到三台河下游那一大片洼地旁,这里的景象可比刚才还要热闹。
一条大堤已经耸立在三台河南岸,人们正在大堤上忙碌着,他们有的用锄头、铲子挖土有的则是肩挑车推在运土,治中郝吴伯正领着一群吏员在现场指挥。
这是定居西阳的武昌百姓被组织起来修堤,只要是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身体建康的都被安排在这个大工地上干活,连同西阳城原有的百姓加上维持秩序的州兵一起这一路过来足足有一万人在同时修堤。
治中郝吴伯负责灭钉螺预防鼓胀病,在投了不知道多少筐生石灰后这一大片河边洼地里的钉螺已被烫死捞走而接下来就是要化荒地为良田所以首要之事就是修河堤然后排水免得这些地块内涝。
还得修筑水渠一来可以灌溉二来能够排水所以许绍和郝吴伯需要联手对这片地区进行改造,按照刺史宇文温的说法这还是‘一期工程’先把三台河下游南岸的河堤修好将洼地变良田,等明年播种过后农闲时再征发百姓修北堤到时来个‘二期工程’把北岸的洼地也开垦成农田。
按计划这个一期工程要赶在春耕前完成到时后西阳城附近的农田面积算是翻倍,二期工程完工后又要在此基础上再翻一倍,虽然新开垦的农田收成至少要耕种数年后才会和熟田一般但怎么着都比颗粒无收的荒地要好得多。
“如何,进度赶得及么?”许绍问道,郝吴伯闻言点点头说有了这么多劳动力和充足的铁制工具修堤的进度比预期还要快些,此处的河堤已经和上游河堤连在一起若是再下暴雨至少南岸被淹的几率要小了许多。
“那风车抽水情况如何了?”许绍又问道,他一直在忙着民政焦头烂额对传说中‘威力巨大’的风车抽水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洼地开垦排水是个问题而宇文温别出心裁的弄出了个风车抽水来节省人力。为了说服众人还在前方不远处的私人院子里弄了一座风车作为‘技术验证’,许绍没空去看不过郝吴伯倒是专门去了几次。
“效果还行,只要有风那风车就不分昼夜一直在转,我派人专门守了一日统计能抽出多少水。后来细细一算果然能省不少人力。”郝吴伯答道,不过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就是太费钱了。”
按照宇文温所说,修一座风车要耗钱一千贯当然这只是前两座的价格若是推广开来应该会降很多但这也不是一般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他们的上官宇文温会赚钱更会花钱,许绍和郝吴伯作为‘资深合作方’知道宇文温靠着琉璃镜可谓是日进斗金可花钱的本事更厉害若不是大部分花在民生上怕是可以用酒池肉林来形容。
改造西阳城排水沟渠,新建住宅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扩大粮仓,打造铁制工具,为了攻略江南的陈国郢州要打造兵器、战船,妥善安置武昌百姓需要新建防止而关押战俘又需要扩建牢房,许绍和郝吴伯粗略算了下宇文温动用的钱财花费已经不下十万贯。
其中一项颇大的支出是安置武昌百姓,新建的房子可不是什么破败茅草房而是同西阳百姓般至少住的是砖木房,每户都发放充足的口粮而不是用掺沙的糙米糊弄,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可累积起来却是笔不小的开支。
巴州州衙言出必行是把带过江的武昌百姓当自己人而不是奴役的苦力,如今西阳城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日后缺的就是种田养蚕的人丁,好容易增加的户数可能随意挥霍。
许绍和郝吴伯是民政官所以此次对陈作战负责管理新增百姓和俘虏。他们没有参与军务但也对宇文温花在其中的钱财多有耳闻。
尤其那个耸人听闻的‘陆地行船’消耗的猪油和烧钱没什么区别,一头能拿出来卖的猪大约需要养将近两年其售价在一千文也就是一贯左右,郝吴伯想知道凑够那么多猪油得杀多少头猪便在闲暇时让手下算了算结果算出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黄州地界甚至连安州那边的猪都差不多被使君买光了连同襄州那边也有运猪过来。”许绍感慨道,托宇文温的福这几个月来他和州衙吏员、衙役吃的猪肉比往年都要多得多而虎林军士兵那就更不用说了。
肉多了油水够所以力气、精力也上来了,许绍和郝吴伯从年初忙到现在足有半年几乎是连轴转但最后都挺过来也慢慢的由新手变成老手,简单来说就就是会用人而不是事事亲为。
就像宇文温一般,把州务扔给他们几个‘限期完成否则提头来见’然后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如今他俩在忙着组织人手修水利开垦荒地而宇文温就发挥特长去安陆‘刷脸’抢好处,据说又要带回一些俘虏和百姓来西阳定居。
“这样一来,巴州的户数要有两万户以上。能做的事也就更多了。”郝吴伯感慨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原先以为州里户数多无非是收上来的租调多可如今一看果然还是人多力量大光是征调力役就能做很多事更别说兵役了。
“我看不止”许绍忽然低声说道,他看看左右见无人在近处又补充道:“使君似乎还要对江南动手。”
“还来!”郝吴伯闻言说话音调都高了几分。峥嵘洲一战他可是在西阳城头围观了全过程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可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个意外来个全军覆没那形势可就不妙。
他俩知道此次周军攻略郢州的策略是宇文温极力促成的效果也很好:陈国被撩拨得调动大军来救火好歹是被周军压下了。郝吴伯觉得这种事情来一次就够了没想到宇文温食髓知味又准备捅马蜂窝。
“攻势防御,这个词形容得很好,我也觉得应该如此。”许绍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与其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和陈军隔江对峙不如主动出击给他们放血!”
“你想想看,五洲已经拿在手上而使君又投下许多人力物力经营,有五洲戍在扼守长江水道不成问题。陈国水军如今伤筋动骨没一时半会恢复不过来所以正是我军扬威的大好时机。”
“莫非又要去掳人?”郝吴伯问道,他一时半会还不太能接受宇文温这种打劫式的战术,攻下了城池却不要直接带着人就溜了,当然这也省去和陈军纠缠的麻烦。
“人么,百姓是人,士兵也是人,使君要掳的是哪个还说不一定呢。”许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郝吴伯觉得他的表情看上去和某人差不多。
两人正谈得火热忽然有吏员来报说有人求见,那人是官军此次从武昌迁来的但不是百姓而是奴仆据其自述非陈国人而是去年陈国进攻梁国江陵时裹挟的百姓。
“先前官府登记身份时他为何不声明反倒要这时找本官诉苦?”许绍问道,跟着宇文温做事久了他也染上了疑神疑鬼的毛病。
根据内部通报他知道长安那边又派人到西阳城‘东搞西搞’,虽然说这伙人的首要目标是刺史宇文温但谁知道会不会来个‘杀鸡骇猴’所以许绍时刻提防着有刺客。
吏员说那人自称身份特殊怕说了没人当一回事反倒给不法之徒盯上所以不敢声张,方才在堤上做事时见着上官巡查到此便想当面申诉。
许绍和郝吴伯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后点点头让吏员领人过来,待得那人被带到面前他手按佩刀仔细的打量起来:此人看上去样貌堂堂只是皮肤黝黑有些沧桑大约三十多岁年纪,一身布衣看样子和寻常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你有何事?”
“使君,在下为梁国人而非陈国人,去年陈军攻打梁国江陵将在下掳走至今。”那人行了一礼说道,“如今幸得上国官军解救,望能放归故里。”
“你是何人?若是所述属实本官自然会办。”
“在下姓张名轲,为梁国张皇后之弟。”(未完待续。)
西阳城外三台河边,一大群光头男子正满头大汗的挥动锄头,他们虽然光着头但并不是和尚而是被俘的陈军士兵如今在周军的监督下修建河堤。
别驾许绍站在一处土坡上看着这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感慨万千,亏得这些‘生力军’的加入他对三台河的整治工作进展加快了许多。
周国攻略陈国郢州之役大获全胜然后巴州多了五千余户百姓其中大部分都定居西阳城,除此之外还多了许多耕牛以及武昌库房里的粮食、钱帛之类但更让许绍激动的是多了数千活蹦乱跳的俘虏。
有了这些青壮他的手头就宽裕了许多,原本打算明年开展的修建三台河河堤的工作现在已经进行,几个要害地方的河堤完成正好挡住了一场大暴雨。
“走吧,去下一个地方看看。”许绍说完领着吏员走下土坡骑上马向东南方向走去,一行人沿着土路来到三台河下游那一大片洼地旁,这里的景象可比刚才还要热闹。
一条大堤已经耸立在三台河南岸,人们正在大堤上忙碌着,他们有的用锄头、铲子挖土有的则是肩挑车推在运土,治中郝吴伯正领着一群吏员在现场指挥。
这是定居西阳的武昌百姓被组织起来修堤,只要是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身体建康的都被安排在这个大工地上干活,连同西阳城原有的百姓加上维持秩序的州兵一起这一路过来足足有一万人在同时修堤。
治中郝吴伯负责灭钉螺预防鼓胀病,在投了不知道多少筐生石灰后这一大片河边洼地里的钉螺已被烫死捞走而接下来就是要化荒地为良田所以首要之事就是修河堤然后排水免得这些地块内涝。
还得修筑水渠一来可以灌溉二来能够排水所以许绍和郝吴伯需要联手对这片地区进行改造,按照刺史宇文温的说法这还是‘一期工程’先把三台河下游南岸的河堤修好将洼地变良田,等明年播种过后农闲时再征发百姓修北堤到时来个‘二期工程’把北岸的洼地也开垦成农田。
按计划这个一期工程要赶在春耕前完成到时后西阳城附近的农田面积算是翻倍,二期工程完工后又要在此基础上再翻一倍,虽然新开垦的农田收成至少要耕种数年后才会和熟田一般但怎么着都比颗粒无收的荒地要好得多。
“如何,进度赶得及么?”许绍问道,郝吴伯闻言点点头说有了这么多劳动力和充足的铁制工具修堤的进度比预期还要快些,此处的河堤已经和上游河堤连在一起若是再下暴雨至少南岸被淹的几率要小了许多。
“那风车抽水情况如何了?”许绍又问道,他一直在忙着民政焦头烂额对传说中‘威力巨大’的风车抽水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洼地开垦排水是个问题而宇文温别出心裁的弄出了个风车抽水来节省人力。为了说服众人还在前方不远处的私人院子里弄了一座风车作为‘技术验证’,许绍没空去看不过郝吴伯倒是专门去了几次。
“效果还行,只要有风那风车就不分昼夜一直在转,我派人专门守了一日统计能抽出多少水。后来细细一算果然能省不少人力。”郝吴伯答道,不过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就是太费钱了。”
按照宇文温所说,修一座风车要耗钱一千贯当然这只是前两座的价格若是推广开来应该会降很多但这也不是一般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他们的上官宇文温会赚钱更会花钱,许绍和郝吴伯作为‘资深合作方’知道宇文温靠着琉璃镜可谓是日进斗金可花钱的本事更厉害若不是大部分花在民生上怕是可以用酒池肉林来形容。
改造西阳城排水沟渠,新建住宅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扩大粮仓,打造铁制工具,为了攻略江南的陈国郢州要打造兵器、战船,妥善安置武昌百姓需要新建防止而关押战俘又需要扩建牢房,许绍和郝吴伯粗略算了下宇文温动用的钱财花费已经不下十万贯。
其中一项颇大的支出是安置武昌百姓,新建的房子可不是什么破败茅草房而是同西阳百姓般至少住的是砖木房,每户都发放充足的口粮而不是用掺沙的糙米糊弄,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可累积起来却是笔不小的开支。
巴州州衙言出必行是把带过江的武昌百姓当自己人而不是奴役的苦力,如今西阳城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日后缺的就是种田养蚕的人丁,好容易增加的户数可能随意挥霍。
许绍和郝吴伯是民政官所以此次对陈作战负责管理新增百姓和俘虏。他们没有参与军务但也对宇文温花在其中的钱财多有耳闻。
尤其那个耸人听闻的‘陆地行船’消耗的猪油和烧钱没什么区别,一头能拿出来卖的猪大约需要养将近两年其售价在一千文也就是一贯左右,郝吴伯想知道凑够那么多猪油得杀多少头猪便在闲暇时让手下算了算结果算出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黄州地界甚至连安州那边的猪都差不多被使君买光了连同襄州那边也有运猪过来。”许绍感慨道,托宇文温的福这几个月来他和州衙吏员、衙役吃的猪肉比往年都要多得多而虎林军士兵那就更不用说了。
肉多了油水够所以力气、精力也上来了,许绍和郝吴伯从年初忙到现在足有半年几乎是连轴转但最后都挺过来也慢慢的由新手变成老手,简单来说就就是会用人而不是事事亲为。
就像宇文温一般,把州务扔给他们几个‘限期完成否则提头来见’然后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如今他俩在忙着组织人手修水利开垦荒地而宇文温就发挥特长去安陆‘刷脸’抢好处,据说又要带回一些俘虏和百姓来西阳定居。
“这样一来,巴州的户数要有两万户以上。能做的事也就更多了。”郝吴伯感慨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原先以为州里户数多无非是收上来的租调多可如今一看果然还是人多力量大光是征调力役就能做很多事更别说兵役了。
“我看不止”许绍忽然低声说道,他看看左右见无人在近处又补充道:“使君似乎还要对江南动手。”
“还来!”郝吴伯闻言说话音调都高了几分。峥嵘洲一战他可是在西阳城头围观了全过程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可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个意外来个全军覆没那形势可就不妙。
他俩知道此次周军攻略郢州的策略是宇文温极力促成的效果也很好:陈国被撩拨得调动大军来救火好歹是被周军压下了。郝吴伯觉得这种事情来一次就够了没想到宇文温食髓知味又准备捅马蜂窝。
“攻势防御,这个词形容得很好,我也觉得应该如此。”许绍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与其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和陈军隔江对峙不如主动出击给他们放血!”
“你想想看,五洲已经拿在手上而使君又投下许多人力物力经营,有五洲戍在扼守长江水道不成问题。陈国水军如今伤筋动骨没一时半会恢复不过来所以正是我军扬威的大好时机。”
“莫非又要去掳人?”郝吴伯问道,他一时半会还不太能接受宇文温这种打劫式的战术,攻下了城池却不要直接带着人就溜了,当然这也省去和陈军纠缠的麻烦。
“人么,百姓是人,士兵也是人,使君要掳的是哪个还说不一定呢。”许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郝吴伯觉得他的表情看上去和某人差不多。
两人正谈得火热忽然有吏员来报说有人求见,那人是官军此次从武昌迁来的但不是百姓而是奴仆据其自述非陈国人而是去年陈国进攻梁国江陵时裹挟的百姓。
“先前官府登记身份时他为何不声明反倒要这时找本官诉苦?”许绍问道,跟着宇文温做事久了他也染上了疑神疑鬼的毛病。
根据内部通报他知道长安那边又派人到西阳城‘东搞西搞’,虽然说这伙人的首要目标是刺史宇文温但谁知道会不会来个‘杀鸡骇猴’所以许绍时刻提防着有刺客。
吏员说那人自称身份特殊怕说了没人当一回事反倒给不法之徒盯上所以不敢声张,方才在堤上做事时见着上官巡查到此便想当面申诉。
许绍和郝吴伯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后点点头让吏员领人过来,待得那人被带到面前他手按佩刀仔细的打量起来:此人看上去样貌堂堂只是皮肤黝黑有些沧桑大约三十多岁年纪,一身布衣看样子和寻常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你有何事?”
“使君,在下为梁国人而非陈国人,去年陈军攻打梁国江陵将在下掳走至今。”那人行了一礼说道,“如今幸得上国官军解救,望能放归故里。”
“你是何人?若是所述属实本官自然会办。”
“在下姓张名轲,为梁国张皇后之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