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竖子之言,二弟不必如此郑重,司马青玄居于北疆,要说对鲜卑、高句丽有些了解,那还说的过去,交州之言不可信。”太尉府内,杨骏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吐沫星子横飞。
拿着信件的杨珧微微皱眉,就好像有一堆苍蝇绕着自己的脑袋飞舞,有这么一个人在,明显打断了自己的思路,很是疲惫的道,“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武帝为了灭吴,前后准备长达十几年,终于一战功成,大哥未免有些过于乐观。”
“象林之所以裂土为王,确实是因为中间这座名为横山的山脉,使得交通不便,当地的气候也确实让当年的汉军畏惧,进而哗变不愿远征。此次南下,这些困难都落在我们身上。”杨珧不慌不忙的对着杨骏道,“燕王建议,此次征兵范围包括、扬、荆、广、交等地的山越,在广州打造战船,一旦战船打造完成,水陆并进,直取横山,进而灭掉林邑。”
“二弟,你真的相信这个黄口竖子?”杨骏略微有些尴尬,总是被弟弟打脸这谁受得了?
而且杨骏和杨珧的性格相反,如何对待朝臣,如何对待贾后上从来没意见一致过。
“二弟,你这个征南大将军可是为兄争取过来的,都督两州兵马、征调四州、为征南大将军,如若一战功成,我杨氏的地位会越加稳固。你可不要辜负了为兄的期望啊。”杨骏提点着杨珧,一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样子。
这幅样子让杨珧心中郁结之气更加升腾,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道,“我走之后,希望大哥尊重宗室,敬重皇后,对朝臣以礼相待。不要像是现在这样,我就不担心了。三弟性格直接,你切不可疏远了他。”
司马季远在幽州,当然不知道这次南征成行的真正原因。原来是杨骏主动提出让杨珧出征,其实本来是想要杨济去的。因为三兄弟当中,杨济本身就以武艺出色声名远播,要不是杨济身兼太子太傅,杨骏本来想要让杨济去的。
杨珧、杨济虽然都对杨骏现在这副做派不满,但杨珧好歹还将就一下方式方法,杨济说话就很直接了,杨骏现在对杨济也颇为冷淡,杨济最近也没来过太尉府。
而这正是杨珧担心的地方,离开太尉府之后,杨珧就转道去了杨济的府邸,“我离开洛阳之后,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大哥心在太过于跋扈,稍有不慎可能让我杨氏遭到灭顶之灾,多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臣僚说过这种话,尤其司马氏诸王各个兵权在手,一定要慎之再慎之。”
早在司马炎活着的时候,右军督赵休亦上书说:“王莽五兄弟都为公,后来兄弟取代了刘姓。现在杨氏三公,都在高位,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朝廷变故,臣私下里为陛下担忧。“由此杨珧更加恐惧,固求退位。
“二哥你放心,我一定内护太子、太后、外劝大哥。”杨济郑重的答应道。
杨珧微微摇头无奈道,“主要是太子和太后,咱们这个大哥,眼睛一直在看着天上,地上有没有东西?会不会扳倒自己,他已经看不到了。”
“这?”杨济莫名的看着杨珧,不知道自己这位二哥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洛阳多留点心!”最后杨珧还是只能留下这句话。
第二天杨珧出洛阳,南下荆州,荆州只不过是第一站,此去遥遥上千里,随行的还有五千禁军,就像是众人所说,北人南征确实阻碍过多。幸亏晋朝已经一统天下,不然就会面临当年曹丞相的尴尬。
此次南征,杨珧还是认为以南兵为主,这少不了要对一些南方士族进行笼络。但这也不容易,因为伐吴之战后,这些南方士族在洛阳眼中就是一群失败者。既然是失败者,那还客气什么?吴国的那些家族倒楣就倒楣在他们是最后一个,晋朝已经不需要像是对待蜀国君臣那样笼络,做戏给吴国那些南方士族看了。
当初吴国那些高官虽说不至于洛阳朝堂上一个没有,但基本上处于一个尴尬境地。通常没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发表意见,基本没人听,就算有人听,也不会执行。
晋朝的官都不够北方士族分呢,这些原来吴国的乱臣贼子,在北方士族眼中,充其量比匈奴、鲜卑强一些罢了,都是被打服的敌人。背地里包藏祸心谁知道?居于山水之间和百越为伍,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杨珧此行并非手到擒来,客观的困难都是存在的,司马季在信中忘记了南北这个问题,杨珧不会忘。总的来说,杨骏只是看到了战胜后杨氏权势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没看到这其中蕴含的风险。
“征南大将军已经出城了!”回到内宫的董猛微微躬身,轻声轻语的禀告着。
本来背对着门口的贾南风,十分高难度的把脖子转了过来,眼底凶光毕露,“知道了。”
杨珧此行颇为缓慢,毕竟朝廷没有说要限期征讨,当年武帝灭吴准备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满堂朝臣反对,才终于找到了灭吴的机会。
十一月初,杨珧到达江夏郡,摄入骨髓的阴冷让他有些不自在,不过当地的官员显然已经习惯如此,杨珧到达江夏后,使用起来了在洛阳杨骏使用的招数,封赏。
在洛阳的时候杨珧对杨骏此举是万分看不上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洛阳是晋朝的权力中心,士族高门如此众多。杨骏能封赏过来么?
而这里就不同了,从整体性上来说,南方士族被排斥在晋朝权力中枢之外,封赏这是南方士族需要的东西。南方这些士族不缺钱,缺的是地位。
杨珧推杯换盏的同时,北境的燕王环境还不如他呢,司马季也在享受着西伯利亚寒风的威力,“一个交州日南郡都有一万六千户的户籍,我手中三个郡的土地,才两万户。这还有天理?”迎风招展的司马季愤愤不平的暗道。
拿着信件的杨珧微微皱眉,就好像有一堆苍蝇绕着自己的脑袋飞舞,有这么一个人在,明显打断了自己的思路,很是疲惫的道,“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武帝为了灭吴,前后准备长达十几年,终于一战功成,大哥未免有些过于乐观。”
“象林之所以裂土为王,确实是因为中间这座名为横山的山脉,使得交通不便,当地的气候也确实让当年的汉军畏惧,进而哗变不愿远征。此次南下,这些困难都落在我们身上。”杨珧不慌不忙的对着杨骏道,“燕王建议,此次征兵范围包括、扬、荆、广、交等地的山越,在广州打造战船,一旦战船打造完成,水陆并进,直取横山,进而灭掉林邑。”
“二弟,你真的相信这个黄口竖子?”杨骏略微有些尴尬,总是被弟弟打脸这谁受得了?
而且杨骏和杨珧的性格相反,如何对待朝臣,如何对待贾后上从来没意见一致过。
“二弟,你这个征南大将军可是为兄争取过来的,都督两州兵马、征调四州、为征南大将军,如若一战功成,我杨氏的地位会越加稳固。你可不要辜负了为兄的期望啊。”杨骏提点着杨珧,一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样子。
这幅样子让杨珧心中郁结之气更加升腾,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道,“我走之后,希望大哥尊重宗室,敬重皇后,对朝臣以礼相待。不要像是现在这样,我就不担心了。三弟性格直接,你切不可疏远了他。”
司马季远在幽州,当然不知道这次南征成行的真正原因。原来是杨骏主动提出让杨珧出征,其实本来是想要杨济去的。因为三兄弟当中,杨济本身就以武艺出色声名远播,要不是杨济身兼太子太傅,杨骏本来想要让杨济去的。
杨珧、杨济虽然都对杨骏现在这副做派不满,但杨珧好歹还将就一下方式方法,杨济说话就很直接了,杨骏现在对杨济也颇为冷淡,杨济最近也没来过太尉府。
而这正是杨珧担心的地方,离开太尉府之后,杨珧就转道去了杨济的府邸,“我离开洛阳之后,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大哥心在太过于跋扈,稍有不慎可能让我杨氏遭到灭顶之灾,多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臣僚说过这种话,尤其司马氏诸王各个兵权在手,一定要慎之再慎之。”
早在司马炎活着的时候,右军督赵休亦上书说:“王莽五兄弟都为公,后来兄弟取代了刘姓。现在杨氏三公,都在高位,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朝廷变故,臣私下里为陛下担忧。“由此杨珧更加恐惧,固求退位。
“二哥你放心,我一定内护太子、太后、外劝大哥。”杨济郑重的答应道。
杨珧微微摇头无奈道,“主要是太子和太后,咱们这个大哥,眼睛一直在看着天上,地上有没有东西?会不会扳倒自己,他已经看不到了。”
“这?”杨济莫名的看着杨珧,不知道自己这位二哥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洛阳多留点心!”最后杨珧还是只能留下这句话。
第二天杨珧出洛阳,南下荆州,荆州只不过是第一站,此去遥遥上千里,随行的还有五千禁军,就像是众人所说,北人南征确实阻碍过多。幸亏晋朝已经一统天下,不然就会面临当年曹丞相的尴尬。
此次南征,杨珧还是认为以南兵为主,这少不了要对一些南方士族进行笼络。但这也不容易,因为伐吴之战后,这些南方士族在洛阳眼中就是一群失败者。既然是失败者,那还客气什么?吴国的那些家族倒楣就倒楣在他们是最后一个,晋朝已经不需要像是对待蜀国君臣那样笼络,做戏给吴国那些南方士族看了。
当初吴国那些高官虽说不至于洛阳朝堂上一个没有,但基本上处于一个尴尬境地。通常没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发表意见,基本没人听,就算有人听,也不会执行。
晋朝的官都不够北方士族分呢,这些原来吴国的乱臣贼子,在北方士族眼中,充其量比匈奴、鲜卑强一些罢了,都是被打服的敌人。背地里包藏祸心谁知道?居于山水之间和百越为伍,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杨珧此行并非手到擒来,客观的困难都是存在的,司马季在信中忘记了南北这个问题,杨珧不会忘。总的来说,杨骏只是看到了战胜后杨氏权势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没看到这其中蕴含的风险。
“征南大将军已经出城了!”回到内宫的董猛微微躬身,轻声轻语的禀告着。
本来背对着门口的贾南风,十分高难度的把脖子转了过来,眼底凶光毕露,“知道了。”
杨珧此行颇为缓慢,毕竟朝廷没有说要限期征讨,当年武帝灭吴准备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满堂朝臣反对,才终于找到了灭吴的机会。
十一月初,杨珧到达江夏郡,摄入骨髓的阴冷让他有些不自在,不过当地的官员显然已经习惯如此,杨珧到达江夏后,使用起来了在洛阳杨骏使用的招数,封赏。
在洛阳的时候杨珧对杨骏此举是万分看不上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洛阳是晋朝的权力中心,士族高门如此众多。杨骏能封赏过来么?
而这里就不同了,从整体性上来说,南方士族被排斥在晋朝权力中枢之外,封赏这是南方士族需要的东西。南方这些士族不缺钱,缺的是地位。
杨珧推杯换盏的同时,北境的燕王环境还不如他呢,司马季也在享受着西伯利亚寒风的威力,“一个交州日南郡都有一万六千户的户籍,我手中三个郡的土地,才两万户。这还有天理?”迎风招展的司马季愤愤不平的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