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升官?”嘉靖帝有趣地看着罗信道:“要知道这次升官,你可就是从三品了。”
“不想!”

罗信的脑袋摇得像是一个拨浪鼓,把旁边的刘守有都看傻了。

“还有不想当官的?”

“不可能啊!

如果罗信不想当官,他那么帮裕王干嘛?而且和罗信交往以来,他已经知道了一些罗信的布局,这一切都是为了升官啊。

这怎么真的给他升官的时候,他反而不干了?”

嘉靖帝看着罗信道:“可是,你立了功,总得赏赐吧?否则岂不是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可是……臣就喜欢读书,论道……”

说到这里,罗信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抬头望着嘉靖帝道:

“陛下真的要赏赐臣?”

“嗯,你有什么要求,说。”嘉靖帝饶有兴趣地望着罗信,这还是第一次罗信对他的赏赐感兴趣。

“陛下就赏赐一个翰林学士给臣吧。”罗信道:“臣研究学问之余,在教教学问,这是臣乐意之事。”

嘉靖帝思索了一下道:“朕会考虑,你先告退吧。”

“臣告退。”

罗信出宫,直接回府。

府中早已备好了酒席,为罗信接风洗尘。吃完了饭,罗信便回到卧室沉沉睡去,这段时间,看似罗信很悠闲,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消耗的心神不为外人道。

月挂枝头。

徐府。

书房。

徐鲁卿已经回到了京城,此时正坐在徐阶的对面,望着明显变得苍老的父亲,一时之间,脸上现出沉重之色。

“都处理好了?”徐阶轻声问道。

“嗯。”

“没有留下隐患吧?”

“没有。”

“损失了多少?”

“除了家里的金银几乎都拿了出来,还变卖了一半的田产。”

徐阶闭上了眼睛,足足有半刻钟,再睁开眼睛,脸色虽然平静,一双眼眸却布满了血丝。

“我记得家中有二十几万亩良田吧?”

“是。”

“如此说来,变卖了十万亩良田?”

“十一万亩。”徐鲁卿声音低沉。有着割肉般的疼痛。

徐阶又闭上了眼睛,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呵呵呵……哈哈哈……”

徐阶猛然笑了起来,而且笑声越来越大。

“父亲……”徐鲁卿担心地望着自己的父亲。

徐阶摆摆手,示意自己不要紧,慢慢的收起了笑容,脸色变得狰狞。从牙缝里挤出了声音:

“罗信!好个竖子。”

“父亲。”徐鲁卿谨慎地说道:“损失点儿家财也不算什么,只要父亲依旧身居内阁首辅,这些家财还是会回来的。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经历了此事,陛下他?”

“唉……”徐阶叹息了一声:“经过此事,陛下对我的信任恐怕会下降到谷底,心中恐怕已经有了换内阁首辅的心思。”

“父亲……”徐鲁卿脸上现出骇然之色。

徐阶摆摆手道:“不用担心,短时间内为父还不会被罢官。”

说到这里,徐阶的脸上现出了一丝讥讽:“即便是陛下想要找出一个能够代替我的人,却是短时间内找不出来。所以,在陛下找出那个人之前,还不会动为父。”

“那高拱……”

“也正是因为高拱的存在,为父才能够依旧坐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没有想到却是借了高拱的光。”

徐鲁卿神色一愣,徐阶看着徐鲁卿道:“想不明白?”

“孩儿不懂。”

“你知道陛下几乎不上朝,但是却将朝政牢牢地把握在手中,这是为什么吗?”

徐鲁卿陷入沉思,徐阶也不打扰他,微微垂下了眼帘,开始思索着事情。大约过了半刻钟的时间,徐鲁卿猛然眼睛一亮道:

“平衡!”

徐阶抬起眼帘,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点头道:“不错。”

徐鲁卿的眼中跳跃着兴奋的火焰道:“内阁正是因为有父亲和高拱,陛下才内阁掌握这种平衡。一旦父亲不在内阁,高拱便会一家独大,如此会慢慢地架空陛下。而如今朝堂之上,又没有能够在能力上和高拱相抗的人来代替父亲,所以陛下只有忍下这口气,等着找到替代者。”

“不错!”徐阶点点头道:“所以,如今为父的局面看似凶险,实则安稳。”

“可是……这并不长久,陛下总会找到一个人……”

“呵呵……”徐阶不屑地笑了两声:“大明不缺少官员,但是有为父这种能力的人或许在未来有,但是现在没有。”

“那罗信呢?”徐鲁卿轻声问道。

徐阶沉默了,半响叹息道:“他如今已经具备了内阁首辅的能力,只是他太年轻了。想要当上内阁首辅,能力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资历和人脉。而这两点,都是罗信如今所欠缺的。再过十几年,大明会是他的天下。但是,现在还不行。”

徐阶看了一眼徐鲁卿道:“而且为父也不需要十几年,只要今年内陛下动不了我,我便会培养出来一个内阁。”

“您是说泰岳兄?”

“不错!”徐阶说到这里,不由叹息了一声道:“为父让泰岳去东南这件事做差了,为父会尽快将泰岳调回来。只要泰岳能够进入内阁,我们徐家便可高枕无忧。”

一条寻常的胡同。

这里住着殷士儋,此时在殷士儋的家里,两个人正相对而坐,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摆放了两碟菜,一碟花生米,一碟猪头肉。

这两个人正是裕王的两位老师,殷士儋和陈以勤。

这两个人最近不是一般的失意,已经在裕王那里完全失宠,裕王见到他们两个,往往只是敷衍几句,有时候根本都见不到裕王。

而且他们两个还曾经为了在裕王面前争宠,对徐阶和高拱都不客气过。试想一下,徐阶和高拱怎么会在朝堂上给他们好日子过?

所以,他们的日子真的过得不尽人意。

特别是今日罗信回来,东南那么大的乱子,罗信去了就给评定了。恐怕更加地简在帝心了。而且罗信在裕王心中的地位,他们两个可是太清楚了。如果将来裕王登基,罗信绝对是第一重臣。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