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地炉的框架基本搭好,朱琳渼看到鼓风口的时候才想起铁场里只有人力鼓风设备。
好在地炉全部完工还需要些时间,他叫来婵依,吩咐她联系以往和铁场有供货合作的商家,买一套畜力鼓风设备来。此外,还让她多买焦炭储备,如果焦炭货源不足,甚至可以考虑自己建一座炼焦炉。
坩埚炼钢的热效率只有不到三成,燃料消耗相当可观。
待朱琳渼回到军营已近黄昏。他只觉得最近事情太多太杂,干脆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工作日程。
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炼钢相关事宜。没有钢厂就没有银子,没银子别说练兵,估计要不了几天部队就会哗变了。
然后便是练兵相关的教材,他在来龙南的路上已经编写了小部分,这个得抓紧完成,毕竟大部队就快要到了。
军队思想工作建设的指导方案同样得尽快编写,军人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等等的建立,甚至比武器装备更为重要。
提到武器装备,他这才想起福京带来的鲁宁等工匠现在都在军营工地上帮忙,最近忙得都没顾得上他们。这些人才让他们做普通铁匠、木匠的活太浪费了,可以让他们开始试制中等口径的燧发枪,争取早日开始批量投产。
他立刻又想起塞里奥。刚来龙南的时候他吩咐钟表匠自己选址建制表工坊,这好几天过去了也没见他有回音,难不成在偷懒?明天得过问一下。工坊建好之后得招一批学徒来,钟表业是工业精加工的启蒙老师,这些学徒以后就是大明加工业的重要力量。若塞里奥知道朱琳渼打算让他培养的学徒是以百计的,肯定会因为当初答应朱琳渼而悔青了肠子。
此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还得等隆武那边的旨意,这些事情朱琳渼自己是做不了主的。
他将工作日程重看一遍,让侍卫拿条凉毛巾来擦了擦脸,提起了竹制钢笔,开始根据他记忆中的现代化军队训练科目,继续编写军队训练教材。估计今晚又会是一个不眠夜。
次日朱琳渼将鲁宁等七名火器工匠连同他们的徒弟一起带去了“苏记”铁场。
现成的锻铁工棚多得是,朱琳渼挑了处条件比较好的交给鲁宁等人。这便是“苏记”的第一处火器工坊了。
他吩咐火器工匠们将需要置备的工具告诉统管铁场的沈先生,其实就是婵依,然后开始恢复燧发铳的生产工作。
不过铳管要重新制作,明军惯用的发射三钱枪弹的轻型火铳战场适应性太低。朱琳渼将新的火铳定在发射六钱到六钱五分的铅弹,用四钱到五钱火药。
先让鲁宁他们试制铳管,并一再叮嘱开始的时候管壁做厚一些,保证不炸膛为先,等工艺成熟了再逐渐减薄减重。
然后他又给婵依留下了千两银子,建设初期肯定花费不菲,这一千两估计还远远不够。
地炉那边还在施工,耐火砖已经基本铺设好了,正在点火干烧。进、出风管道和烟囱还在施工,不过看情形应该也就一天时间便能投入使用。
新购进的畜力鼓风装置已经在开始安装了。一排木头架子,连着半人多高的风箱,由一头或两头毛驴拖动转盘,经过一组杠杆驱动风箱。这东西倒是不贵,就是那两头驴子要九十两才是主要成本。
朱琳渼了解了地炉的施工进度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瓷窑。
第一只坩埚已经完成冷却,正立在院中。
然而待他仔细查看之后不禁大为失望,坩埚内部,尤其是底部分布着不少细小裂纹。
虽然是贴在眼前才能看清的细纹,但朱琳渼很清楚在1500度以上的高温烧烤下,这些裂纹的危险性。
他立刻吩咐烧制备用坩埚坯,并一再叮嘱降温速度要慢,延长冷却时间。瓷窑的工匠们也都是行家,朱琳渼一说他们便明白要怎么做,拍着胸脯保证下个坩埚一定烧好。
奔忙一天之后,当朱琳渼的马车驶到军营门口,只见那块一人多高的乱石已被搬到大门正中央,上面刻着四个苍劲的大字——龙卫新军。正是隆武在密旨上所赐的新军番号。
那石头未经修饰,仍保持着原始质朴的风貌,加上赤红的“龙卫新军”四个字,以及肃立两旁的四名持刀侍卫,一股雄壮、威武之气扑面而来。
新军的军营总算有点味道了!
石霖正焦急地在营门口来回转悠,见朱琳渼回来连忙迎了上来,“爷,天兴府来人了!在您将营里等了大半天。”
朱琳渼忙朝自己的新营房快步走去。
沿途,石霖又向他汇报了募兵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太顺利,这五六天时间只募到不足二十人。不过这也未出朱琳渼所料。
明代的卫所兵制极为死板,导致逃兵人数屡破新高。朝廷不得已,只能把乱七八糟的人都塞进军队,主要就是重囚犯。当兵在那时人们心中就是豪猪贱狗之辈才做的勾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在明代是普遍共识。
所以只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谁也不愿当兵。而那些真的难以过活之人,早就被杨廷麟杨部堂给招去了。
对此朱琳渼倒不是很担心,等皇帝回复了他的的秘奏之后,他自有手段解决。
朱琳渼的新将营已经建好,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室小屋。他刚推门进去,里面早就等得望眼欲穿的一个人噌地从椅子上跳起来,正是上次为隆武传密旨的中年太监,看来应该是皇帝的心腹。
那太监凑过来急道:“殿下,您可算回来了!圣上吩咐咱家一定要将密旨亲手交给您,咱家从早上便来了……”
“有劳公公。”朱琳渼取出一锭银子,不动声色地递了过去。隆武身边的人,能结交的还是投资点的好。
中年太监笑逐颜开地收好银子,将蜡封的密旨交给朱琳渼,“咱家还要向圣上复命。”说完便匆匆离开。
好在地炉全部完工还需要些时间,他叫来婵依,吩咐她联系以往和铁场有供货合作的商家,买一套畜力鼓风设备来。此外,还让她多买焦炭储备,如果焦炭货源不足,甚至可以考虑自己建一座炼焦炉。
坩埚炼钢的热效率只有不到三成,燃料消耗相当可观。
待朱琳渼回到军营已近黄昏。他只觉得最近事情太多太杂,干脆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工作日程。
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炼钢相关事宜。没有钢厂就没有银子,没银子别说练兵,估计要不了几天部队就会哗变了。
然后便是练兵相关的教材,他在来龙南的路上已经编写了小部分,这个得抓紧完成,毕竟大部队就快要到了。
军队思想工作建设的指导方案同样得尽快编写,军人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等等的建立,甚至比武器装备更为重要。
提到武器装备,他这才想起福京带来的鲁宁等工匠现在都在军营工地上帮忙,最近忙得都没顾得上他们。这些人才让他们做普通铁匠、木匠的活太浪费了,可以让他们开始试制中等口径的燧发枪,争取早日开始批量投产。
他立刻又想起塞里奥。刚来龙南的时候他吩咐钟表匠自己选址建制表工坊,这好几天过去了也没见他有回音,难不成在偷懒?明天得过问一下。工坊建好之后得招一批学徒来,钟表业是工业精加工的启蒙老师,这些学徒以后就是大明加工业的重要力量。若塞里奥知道朱琳渼打算让他培养的学徒是以百计的,肯定会因为当初答应朱琳渼而悔青了肠子。
此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还得等隆武那边的旨意,这些事情朱琳渼自己是做不了主的。
他将工作日程重看一遍,让侍卫拿条凉毛巾来擦了擦脸,提起了竹制钢笔,开始根据他记忆中的现代化军队训练科目,继续编写军队训练教材。估计今晚又会是一个不眠夜。
次日朱琳渼将鲁宁等七名火器工匠连同他们的徒弟一起带去了“苏记”铁场。
现成的锻铁工棚多得是,朱琳渼挑了处条件比较好的交给鲁宁等人。这便是“苏记”的第一处火器工坊了。
他吩咐火器工匠们将需要置备的工具告诉统管铁场的沈先生,其实就是婵依,然后开始恢复燧发铳的生产工作。
不过铳管要重新制作,明军惯用的发射三钱枪弹的轻型火铳战场适应性太低。朱琳渼将新的火铳定在发射六钱到六钱五分的铅弹,用四钱到五钱火药。
先让鲁宁他们试制铳管,并一再叮嘱开始的时候管壁做厚一些,保证不炸膛为先,等工艺成熟了再逐渐减薄减重。
然后他又给婵依留下了千两银子,建设初期肯定花费不菲,这一千两估计还远远不够。
地炉那边还在施工,耐火砖已经基本铺设好了,正在点火干烧。进、出风管道和烟囱还在施工,不过看情形应该也就一天时间便能投入使用。
新购进的畜力鼓风装置已经在开始安装了。一排木头架子,连着半人多高的风箱,由一头或两头毛驴拖动转盘,经过一组杠杆驱动风箱。这东西倒是不贵,就是那两头驴子要九十两才是主要成本。
朱琳渼了解了地炉的施工进度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瓷窑。
第一只坩埚已经完成冷却,正立在院中。
然而待他仔细查看之后不禁大为失望,坩埚内部,尤其是底部分布着不少细小裂纹。
虽然是贴在眼前才能看清的细纹,但朱琳渼很清楚在1500度以上的高温烧烤下,这些裂纹的危险性。
他立刻吩咐烧制备用坩埚坯,并一再叮嘱降温速度要慢,延长冷却时间。瓷窑的工匠们也都是行家,朱琳渼一说他们便明白要怎么做,拍着胸脯保证下个坩埚一定烧好。
奔忙一天之后,当朱琳渼的马车驶到军营门口,只见那块一人多高的乱石已被搬到大门正中央,上面刻着四个苍劲的大字——龙卫新军。正是隆武在密旨上所赐的新军番号。
那石头未经修饰,仍保持着原始质朴的风貌,加上赤红的“龙卫新军”四个字,以及肃立两旁的四名持刀侍卫,一股雄壮、威武之气扑面而来。
新军的军营总算有点味道了!
石霖正焦急地在营门口来回转悠,见朱琳渼回来连忙迎了上来,“爷,天兴府来人了!在您将营里等了大半天。”
朱琳渼忙朝自己的新营房快步走去。
沿途,石霖又向他汇报了募兵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太顺利,这五六天时间只募到不足二十人。不过这也未出朱琳渼所料。
明代的卫所兵制极为死板,导致逃兵人数屡破新高。朝廷不得已,只能把乱七八糟的人都塞进军队,主要就是重囚犯。当兵在那时人们心中就是豪猪贱狗之辈才做的勾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在明代是普遍共识。
所以只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谁也不愿当兵。而那些真的难以过活之人,早就被杨廷麟杨部堂给招去了。
对此朱琳渼倒不是很担心,等皇帝回复了他的的秘奏之后,他自有手段解决。
朱琳渼的新将营已经建好,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室小屋。他刚推门进去,里面早就等得望眼欲穿的一个人噌地从椅子上跳起来,正是上次为隆武传密旨的中年太监,看来应该是皇帝的心腹。
那太监凑过来急道:“殿下,您可算回来了!圣上吩咐咱家一定要将密旨亲手交给您,咱家从早上便来了……”
“有劳公公。”朱琳渼取出一锭银子,不动声色地递了过去。隆武身边的人,能结交的还是投资点的好。
中年太监笑逐颜开地收好银子,将蜡封的密旨交给朱琳渼,“咱家还要向圣上复命。”说完便匆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