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赏群下,封侯的封侯,升官的升官。
有一个人其实功劳才是最大的,却不在名单中,这个人就是曹操自己。理论上曹操也是汉室的一名臣子,目前的职务是三公之一的司空,他曾经代理过一段时间车骑将军,但这一职务后来被免去了。袁绍死后大将军一职也空了出来,还有车骑将军,之前由献帝的老丈人董承担任,董承因谋反被杀,这个职务也空了出来。
文官方面,除曹操外,现任的三公还有司徒赵温,而太尉一职空缺,曹操曾有意让荀彧担任三公,指的可能就是太尉,但被荀彧坚决拒绝了。曹操还担任了冀州牧一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头衔,是初到洛阳迎驾时被授予的,叫录尚书事,算是个兼职。
朝廷的九卿里,赵岐、陈纪、张俭、桓典等人因为年事已高这些年先后去世,对于空出来的职位,暂时无人替补,献帝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目前比较活跃的是孔融等几个人。曹操这些年来重点加强了司空府的建设,使其机构逐渐庞大,内设部门不仅涵盖了经济、民政、司法、人事等,还设置了军师、军师祭酒、参司空军事、军谋掾等军职,以服务战争的需要。
虽然曹操没有再担任大将军或车骑将军,但他的司空府实际上行使了军政合一的职能,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先后不同时期里投奔曹操的主要文士,除荀彧等极少数人外,都在司空府任职或曾经在司空府任职。
但是一直以司空府来管理整个国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在曹操攻占邺县兼任冀州牧时,有人建议他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原因是在古代九州里,冀州的面积最大,曹操现在担任冀州牧,那样一来势力范围更大,更容易为天下信服。
对这个建议曹操有点动心,占领冀州后,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与许县朝廷的关系,如果把大本营还放在许县,将会有许多不便,不管怎么样,刘协都是天下人公认的皇帝,自己作为三公之一理应履行做臣子的本分,比如按时上朝、有事上报、天子随召随到等,这又是曹操不可能做到的。
曹操内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跟许县的天子“分开过”了,但那样一来,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和一个恰当的操作模式。而且,传统概念上的司空府也不掌兵,以司空府来统领天下的军政大权,时间长了也容易被人说三道四。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认为恢复九州制是个好主意,可以破解当前的政治难题。九州作为古代中国的另一个称呼是虚指,它还有一个实指,指的是九个州,即九大行政区,与现行十三个州的行政规划有所不同。不过,如果仅仅为了增加冀州的影响力而恢复九州制,似乎有点过于兴师动众了,毕竟行政区划的调整历来都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各方面的技术困难和各派势力的利益冲突,更何况有些地区还不在曹操控制地区,能否推行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果然,这一概念提出后立即引来众多反对,身在许县的荀彧听说后也写信给曹操,表达了不同意见:“现在如果依古制,那么冀州的管辖范围将包括现在的河东郡、冯翊郡、扶风郡、西河以及幽州、并州的全部,这些地方本来人心就不稳,让他们归属冀州,将会使大家更加不自安。如果因此引起叛乱,那么天下大业就不好说了。”
荀彧建议曹操先平定黄河以北的地区,修复旧都洛阳,之后南下荆州,讨伐刘表、刘璋等不肯朝贡的军阀,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想法,从而人人自安,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来议古制。
荀彧的这番表态,说得很有道理,却让曹操吃了一惊。
其实,曹操坚持恢复九州制的真实原因倒不是增加冀州的地盘这么简单,其背后还有玄机,可惜荀彧没有看到。九州制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说是一个规划中的行政概念,但它也是整个古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它与整个古制联系起来看才能洞悉曹操的心理。恢复地理或行政区划上的九州制不是曹操想法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借恢复九州制进而恢复已经废除的其他一些政治制度才是要害。
现行政治制度大都因袭于汉初,这套制度由高祖刘邦初创,经过汉武帝和汉光武帝等君主的不断改造,与最初的形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比如目前推行的三公制与汉朝初年的丞相制就区别很大,三公分了丞相的权力,有了制衡却丧失了效率,东汉三公又长期被尚书台等内朝官分权,有时竟形同虚设。
在曹操看来,即使高祖刘邦定下的制度有些也值得商榷,比如封爵制度,以前是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刘邦非要来一个白马盟誓,称“非刘氏不得封王”,断了一般人的封王之路,异姓的臣子功劳再高,封到县侯也就到顶了,逼得王莽这样的人只好另找出路。曹操想恢复九州制,行政区划调整才是第一步,后面还会陆续推行以恢复古制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集权,同时在爵位分封等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便遭到了荀彧干脆利索的反对。
而且,继荀彧之后少府孔融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九州制是古制,王畿制也是古制,恢复九州制,王畿制要不要也恢复?畿的意思是直属管辖区,所谓王畿制,指的是首都为中心方圆1000里以内的都是王畿,方圆500里之内的是侯畿。孔融认为,按照这个制度,以许县为中心,千里之内的地区都应该划入献帝直接管辖区里。这就包括了豫州、兖州和司隶校尉部的大部分地区,也包括冀州、并州、荆州的一部分地区,孔融端出王畿制,显然是跟九州制对着干,让你弄不成。
孔融最近以来一反初到许县时的良好合作态度,在很多事情上都喜欢跟曹操唱反调。就孔融的这番谈论曹操完全可以不理,也可以追究他的责任,问问他的动机是什么。但现在的问题比较复杂,中间还夹着荀彧。
荀彧的表态让曹操不能不认真对待,荀彧不仅是自己事业上的第一功臣,而且在士人中很有号召力,自己手下相当一批官员都来自荀彧的推荐。或许荀彧没有看出来自己的真实动机,就行政区划调整本身发表的意见,因为仅就此而言,费那么大的劲确实有点不值,荀彧及时提出建议是他一贯责任心强的表现。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心思而执意反对,如果是那样就麻烦了。这表明,荀彧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与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这种分歧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恢复九州制的提议都不能再进行下去了,曹操下令终止关于恢复九州制的讨论,他为此专门写信给荀彧说:“不是先生及时提出反对意见,我要失去的可能更多了!”话是这么说的,但曹操的心里颇不是滋味。
不过,这些不良情绪在曹操心里也只是一闪而过,他现在更关注的是下一步如何打算。统一了整个北方,他终于可以向南边看看了。南方有三个重要的对手,从西向东分别是刘璋、刘表和孙权,先从哪里下手呢?
有一个人其实功劳才是最大的,却不在名单中,这个人就是曹操自己。理论上曹操也是汉室的一名臣子,目前的职务是三公之一的司空,他曾经代理过一段时间车骑将军,但这一职务后来被免去了。袁绍死后大将军一职也空了出来,还有车骑将军,之前由献帝的老丈人董承担任,董承因谋反被杀,这个职务也空了出来。
文官方面,除曹操外,现任的三公还有司徒赵温,而太尉一职空缺,曹操曾有意让荀彧担任三公,指的可能就是太尉,但被荀彧坚决拒绝了。曹操还担任了冀州牧一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头衔,是初到洛阳迎驾时被授予的,叫录尚书事,算是个兼职。
朝廷的九卿里,赵岐、陈纪、张俭、桓典等人因为年事已高这些年先后去世,对于空出来的职位,暂时无人替补,献帝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目前比较活跃的是孔融等几个人。曹操这些年来重点加强了司空府的建设,使其机构逐渐庞大,内设部门不仅涵盖了经济、民政、司法、人事等,还设置了军师、军师祭酒、参司空军事、军谋掾等军职,以服务战争的需要。
虽然曹操没有再担任大将军或车骑将军,但他的司空府实际上行使了军政合一的职能,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先后不同时期里投奔曹操的主要文士,除荀彧等极少数人外,都在司空府任职或曾经在司空府任职。
但是一直以司空府来管理整个国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在曹操攻占邺县兼任冀州牧时,有人建议他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原因是在古代九州里,冀州的面积最大,曹操现在担任冀州牧,那样一来势力范围更大,更容易为天下信服。
对这个建议曹操有点动心,占领冀州后,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与许县朝廷的关系,如果把大本营还放在许县,将会有许多不便,不管怎么样,刘协都是天下人公认的皇帝,自己作为三公之一理应履行做臣子的本分,比如按时上朝、有事上报、天子随召随到等,这又是曹操不可能做到的。
曹操内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跟许县的天子“分开过”了,但那样一来,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和一个恰当的操作模式。而且,传统概念上的司空府也不掌兵,以司空府来统领天下的军政大权,时间长了也容易被人说三道四。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认为恢复九州制是个好主意,可以破解当前的政治难题。九州作为古代中国的另一个称呼是虚指,它还有一个实指,指的是九个州,即九大行政区,与现行十三个州的行政规划有所不同。不过,如果仅仅为了增加冀州的影响力而恢复九州制,似乎有点过于兴师动众了,毕竟行政区划的调整历来都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各方面的技术困难和各派势力的利益冲突,更何况有些地区还不在曹操控制地区,能否推行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果然,这一概念提出后立即引来众多反对,身在许县的荀彧听说后也写信给曹操,表达了不同意见:“现在如果依古制,那么冀州的管辖范围将包括现在的河东郡、冯翊郡、扶风郡、西河以及幽州、并州的全部,这些地方本来人心就不稳,让他们归属冀州,将会使大家更加不自安。如果因此引起叛乱,那么天下大业就不好说了。”
荀彧建议曹操先平定黄河以北的地区,修复旧都洛阳,之后南下荆州,讨伐刘表、刘璋等不肯朝贡的军阀,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想法,从而人人自安,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来议古制。
荀彧的这番表态,说得很有道理,却让曹操吃了一惊。
其实,曹操坚持恢复九州制的真实原因倒不是增加冀州的地盘这么简单,其背后还有玄机,可惜荀彧没有看到。九州制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说是一个规划中的行政概念,但它也是整个古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它与整个古制联系起来看才能洞悉曹操的心理。恢复地理或行政区划上的九州制不是曹操想法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借恢复九州制进而恢复已经废除的其他一些政治制度才是要害。
现行政治制度大都因袭于汉初,这套制度由高祖刘邦初创,经过汉武帝和汉光武帝等君主的不断改造,与最初的形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比如目前推行的三公制与汉朝初年的丞相制就区别很大,三公分了丞相的权力,有了制衡却丧失了效率,东汉三公又长期被尚书台等内朝官分权,有时竟形同虚设。
在曹操看来,即使高祖刘邦定下的制度有些也值得商榷,比如封爵制度,以前是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刘邦非要来一个白马盟誓,称“非刘氏不得封王”,断了一般人的封王之路,异姓的臣子功劳再高,封到县侯也就到顶了,逼得王莽这样的人只好另找出路。曹操想恢复九州制,行政区划调整才是第一步,后面还会陆续推行以恢复古制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集权,同时在爵位分封等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便遭到了荀彧干脆利索的反对。
而且,继荀彧之后少府孔融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九州制是古制,王畿制也是古制,恢复九州制,王畿制要不要也恢复?畿的意思是直属管辖区,所谓王畿制,指的是首都为中心方圆1000里以内的都是王畿,方圆500里之内的是侯畿。孔融认为,按照这个制度,以许县为中心,千里之内的地区都应该划入献帝直接管辖区里。这就包括了豫州、兖州和司隶校尉部的大部分地区,也包括冀州、并州、荆州的一部分地区,孔融端出王畿制,显然是跟九州制对着干,让你弄不成。
孔融最近以来一反初到许县时的良好合作态度,在很多事情上都喜欢跟曹操唱反调。就孔融的这番谈论曹操完全可以不理,也可以追究他的责任,问问他的动机是什么。但现在的问题比较复杂,中间还夹着荀彧。
荀彧的表态让曹操不能不认真对待,荀彧不仅是自己事业上的第一功臣,而且在士人中很有号召力,自己手下相当一批官员都来自荀彧的推荐。或许荀彧没有看出来自己的真实动机,就行政区划调整本身发表的意见,因为仅就此而言,费那么大的劲确实有点不值,荀彧及时提出建议是他一贯责任心强的表现。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心思而执意反对,如果是那样就麻烦了。这表明,荀彧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与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这种分歧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恢复九州制的提议都不能再进行下去了,曹操下令终止关于恢复九州制的讨论,他为此专门写信给荀彧说:“不是先生及时提出反对意见,我要失去的可能更多了!”话是这么说的,但曹操的心里颇不是滋味。
不过,这些不良情绪在曹操心里也只是一闪而过,他现在更关注的是下一步如何打算。统一了整个北方,他终于可以向南边看看了。南方有三个重要的对手,从西向东分别是刘璋、刘表和孙权,先从哪里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