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当刚才柏贵入城的时候,黄宗汉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忍心。
因为他以为柏贵是去谈判的,洋人是让他们这个钦差大人去的,柏贵硬是表示自己以巡抚的身份去,没准能唬住洋人。
柏贵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跟自己吵了一架,黄宗汉一时以为是柏贵被逼急了,要知道他去了有可能被洋人扣押,柏贵去了同样有可能被扣押。如果不是逼急了,怎么会冒这个险。
所以他还有些不忍,觉得柏贵如此冒险,也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如果不是自己把柏贵逼的太狠,让柏贵感觉到危机重重,也许不会这么冒险。把一个同僚逼成这样,黄宗汉确实很不忍心。
但是当知道柏贵进去才一盏茶功夫,洋人就派人来说他们愿意投降后,黄宗汉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八成是柏贵早就跟洋人说好了。柏贵跟洋人竟然有如此深的瓜葛,洋人卖这么大一个功劳给柏贵,柏贵曾经到底出卖了多少利益给洋人,这还不是石敬瑭?
可是怒归怒,也只能怒在心里,因为黄宗汉知道,这件事说给谁听都没人信,皇帝也不会信。反而自己会落一个构陷同僚的名声。
怒已经变成了恨,他恨自己心软了,恨自己刚才为什么不派人扣下柏贵,刚才明明可以不让他出去,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想看这个老同僚碰壁,才没有阻止他,还是顾虑柏贵跟自己鱼死网破,顾惜自身才袖手旁观?
不论什么原因,黄宗汉都懊悔不已。
英军投降了,法军就尴尬了。这几天来,英法联军至少在城南这一小块狭窄的区域中,已经关系破裂,大家谁都不管谁了,联合军事会议也不再开了。都各行其是,各自防守各自的区域。
现在英国人连投降这种事情都不通知法国人,还是让马蒂内上尉愤怒不已。
当他怒气冲冲找上英国人的时候,在英军处的柏贵告诉马蒂内,大清开给法国人的待遇不变,许法国人带着武器安全出城,是去北校场和他们的人汇合,还是从南门坐船离开广州都悉听尊便。
法国人还能说什么,也派人去黄宗汉哪里联系出城事宜了。
愤怒中的黄宗汉很想拒绝法国人的要求,跟法国人打一仗,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实在无法做出反对的决定,那样倒霉的就不是柏贵,而是他黄宗汉了。
柏贵虽说在英国人这里的说法是人质,但在清军那边的说法则是谈判使者,英军派使者去投降,让乡勇进城接防的时候,柏贵还写了一封信给城外的官员,告诉他们,为了安抚洋人之心,他决定在洋人投降期间,就住在洋人的军营中,以免对方不安生出祸乱。
他这种做法,别人都弄不清楚,根本就没人猜到柏贵会是洋人的人质。
当然他的待遇也确实不像一个人质。
他还是相当自由的,起码在英军军营中很自由。
他第一时间去拜访了真正被扣押的广州将军穆克德讷。
跟柏贵相比,穆克德讷更像是一个汉奸,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这货还是满洲权贵,瓜尔佳氏,根正苗红的满洲镶白旗人,皇帝亲领的上三旗,正宗满洲八旗,可以说是爱新觉罗家的亲奴才。
但是在被俘期间,他比柏贵配合洋人配合的更彻底,他手下的一万八旗和绿营兵,就在他的带领下,乖乖在军营里待了八个多月,整天赌钱,没有一点想要造反的想法。穆克德讷本人当然比小兵待遇要好很多,一开始他是住在自己的将军府的,英法联军占了将军府的前面,穆克德讷和他的家属依然住在后宅,从没人惊扰他们。
不像柏贵还想着在乡勇和洋人中间两面维系,穆克德讷却是安心的当他的俘虏人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穆克德讷比柏贵有底气多了。柏贵始终清楚,一旦皇帝秋后算账他被拿出来问罪太容易了,可穆克德讷相信,将来皇帝肯定不会杀他。说到底人家满洲人才是这个朝廷的主子,一旦有人敢弹劾他,会有无数人保他的,那些王爷级别的权贵都会站出来给他求情。人这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淡定从容。
柏贵找穆克德讷的原因,就是跟穆克德讷结盟,俩人有相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柏贵需要穆克德讷跟他共同写一封奏折给皇帝,向皇帝原原本本解释他们这段时间在广州的作为,让穆克德讷这个八旗权贵背书,告诉皇帝他柏贵这段时间确确实实没有帮洋人做事,之所以留在广州城,而没有像华庭杰他们一样弃城出走去城外练兵,完全是为了大局考虑,冒险留在城里,是为了告诉百姓,广州还是朝廷的,不是洋人的。要是柏贵当时也不顾一切,整个广州城都交给洋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至于之后柏贵说的安插密探之类的,柏贵之前就已经向皇帝禀告过了,奏折没准已经放在了皇帝的桌子上。
见柏贵说完来意,穆克德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信誓旦旦他留在城里,也确实是准备着里应外合,帮助朝廷收复城池的,这话说的斩钉截铁,仿佛真的如此一般。对穆克德讷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虽说他即便将来回到北京城,又八旗兄弟们保着,能留下一条命,皇帝不追究他,恐怕也不会大用他了。现在倒好,柏贵把一桩功劳放到他头上,傻子才会不要呢。
有满洲权贵背书,柏贵觉得自己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了,不但保住了这条命,连荣华富贵和官职都能保住了。
所以穆克德讷不但同意跟柏贵联名上书,还保证等八旗绿营兵放出来后,愿意带人配合柏贵行事。
一转眼柏贵手里还有了一万兵可用,这场翻身仗打的漂亮,柏贵觉得自己都有些醉了。
黄宗汉心里不痛快,但事情还得做,他实在是不想看到柏贵那张脸,于是将负责接收城池,收押英军的事情一股脑交给了华庭杰等人负责,他表示他还要抚民,根本不打算去南城了。
广州协镇军营中的八旗和绿营兵释放出来了,一转身洋人关进去了,跟他们一样,交出了武器。华庭杰怕这些八旗报复洋人,还专门派自己手下的乡勇看押,调八旗兵去城北。
朱敬伦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招降纳叛,面前跪了十几个苦力头目。
他们纷纷表示他们都是被洋人逼的,一个个痛哭流涕,原来他们不是不明事理,不是不知道帮洋人跟官府做对是造反的大罪,认为这些人没有国家观念,那是迂腐文人的想当然,事实上这些人清楚的很,他们就是为了钱,为了大烟,但同样心中也清楚做的事情不地道,起码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在官府眼中是重罪。
“都起来吧!”
朱敬伦摆摆手,但是却没人敢起来。
“吗的,我家大人让你们起来,都不识抬举是不是?”
旁边的侯进大喝一声,那些头目一个个才战战兢兢的站起来,喊他们来的时候,侯进问过他们怕不怕千刀万剐,这些人清楚,如果朝廷定他们一个谋反的话,那就是凌迟处死。
所以一个个都吓惨了,求着侯进帮他们说清,侯进告诉他们,要是他们的大人愿意收留他们,他们就无罪了,这才有这些人一个个跪在朱敬伦面前的情况。
看到这些头目起来后,朱敬伦立马下命令:
“你们都知道洋人的军火库在哪里吧,现在把你们的人都点齐,跟着侯大人去收缴洋人的武器!”
抄家啊,这是好事,这群人嗷嗷叫着就行动了,还有自以为聪明的悄悄告诉朱敬伦他知道洋人的银库在哪里。
银子那东西,朱敬伦也想要,但是扎手,现在他还没本钱分赃。
他知道里面肯定会有猫腻,到时候是扯不清的官司,他可不想沾染进去。太平天国覆灭之后,太平天国的宝藏让曾国藩那样的权臣,都惹了一身骚,自己现在能沾染的起?
所以趁着华庭杰刚刚进城,才刚刚跟英国人接触,先下手为强,把英国人的武器弄来一批才是正经。
这些大烟鬼苦力虽然不堪,但却是自己目前唯一能揽到怀里的势力,而且也是唯一可以调动的力量。
跟在一群叫叫嚷嚷的苦力身后,轻车熟路的找到了英国人的军火库,守卫军火库的是一群印度兵,军官则是英国人。
对方当然不肯交出武器。
朱敬伦问军官,他们是否知道英军已经投降了。
军官说已经接到了通知,等候清军来交接军火。
朱敬伦说他们就是来接收军火库的清军。
军官说这些都是苦力不是清军。
朱敬伦说他们投降了,已经被清军收编,现在是大清军队。
军官说朱敬伦没有接收文件。
朱敬伦逼视着他,问他能不能承担起再次挑起英国和大清战争的责任,或者对方想用这么点人跟自己火并。
两千苦力乌压压一片,打是打不过的,于是军官在朱敬伦的逼视下选择了退让,反正都是要交出去的东西,他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就这样朱敬伦抢了英军的军火库,还真别说,真是一笔大财,五千支崭新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因为他以为柏贵是去谈判的,洋人是让他们这个钦差大人去的,柏贵硬是表示自己以巡抚的身份去,没准能唬住洋人。
柏贵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跟自己吵了一架,黄宗汉一时以为是柏贵被逼急了,要知道他去了有可能被洋人扣押,柏贵去了同样有可能被扣押。如果不是逼急了,怎么会冒这个险。
所以他还有些不忍,觉得柏贵如此冒险,也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如果不是自己把柏贵逼的太狠,让柏贵感觉到危机重重,也许不会这么冒险。把一个同僚逼成这样,黄宗汉确实很不忍心。
但是当知道柏贵进去才一盏茶功夫,洋人就派人来说他们愿意投降后,黄宗汉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八成是柏贵早就跟洋人说好了。柏贵跟洋人竟然有如此深的瓜葛,洋人卖这么大一个功劳给柏贵,柏贵曾经到底出卖了多少利益给洋人,这还不是石敬瑭?
可是怒归怒,也只能怒在心里,因为黄宗汉知道,这件事说给谁听都没人信,皇帝也不会信。反而自己会落一个构陷同僚的名声。
怒已经变成了恨,他恨自己心软了,恨自己刚才为什么不派人扣下柏贵,刚才明明可以不让他出去,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想看这个老同僚碰壁,才没有阻止他,还是顾虑柏贵跟自己鱼死网破,顾惜自身才袖手旁观?
不论什么原因,黄宗汉都懊悔不已。
英军投降了,法军就尴尬了。这几天来,英法联军至少在城南这一小块狭窄的区域中,已经关系破裂,大家谁都不管谁了,联合军事会议也不再开了。都各行其是,各自防守各自的区域。
现在英国人连投降这种事情都不通知法国人,还是让马蒂内上尉愤怒不已。
当他怒气冲冲找上英国人的时候,在英军处的柏贵告诉马蒂内,大清开给法国人的待遇不变,许法国人带着武器安全出城,是去北校场和他们的人汇合,还是从南门坐船离开广州都悉听尊便。
法国人还能说什么,也派人去黄宗汉哪里联系出城事宜了。
愤怒中的黄宗汉很想拒绝法国人的要求,跟法国人打一仗,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实在无法做出反对的决定,那样倒霉的就不是柏贵,而是他黄宗汉了。
柏贵虽说在英国人这里的说法是人质,但在清军那边的说法则是谈判使者,英军派使者去投降,让乡勇进城接防的时候,柏贵还写了一封信给城外的官员,告诉他们,为了安抚洋人之心,他决定在洋人投降期间,就住在洋人的军营中,以免对方不安生出祸乱。
他这种做法,别人都弄不清楚,根本就没人猜到柏贵会是洋人的人质。
当然他的待遇也确实不像一个人质。
他还是相当自由的,起码在英军军营中很自由。
他第一时间去拜访了真正被扣押的广州将军穆克德讷。
跟柏贵相比,穆克德讷更像是一个汉奸,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这货还是满洲权贵,瓜尔佳氏,根正苗红的满洲镶白旗人,皇帝亲领的上三旗,正宗满洲八旗,可以说是爱新觉罗家的亲奴才。
但是在被俘期间,他比柏贵配合洋人配合的更彻底,他手下的一万八旗和绿营兵,就在他的带领下,乖乖在军营里待了八个多月,整天赌钱,没有一点想要造反的想法。穆克德讷本人当然比小兵待遇要好很多,一开始他是住在自己的将军府的,英法联军占了将军府的前面,穆克德讷和他的家属依然住在后宅,从没人惊扰他们。
不像柏贵还想着在乡勇和洋人中间两面维系,穆克德讷却是安心的当他的俘虏人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穆克德讷比柏贵有底气多了。柏贵始终清楚,一旦皇帝秋后算账他被拿出来问罪太容易了,可穆克德讷相信,将来皇帝肯定不会杀他。说到底人家满洲人才是这个朝廷的主子,一旦有人敢弹劾他,会有无数人保他的,那些王爷级别的权贵都会站出来给他求情。人这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淡定从容。
柏贵找穆克德讷的原因,就是跟穆克德讷结盟,俩人有相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柏贵需要穆克德讷跟他共同写一封奏折给皇帝,向皇帝原原本本解释他们这段时间在广州的作为,让穆克德讷这个八旗权贵背书,告诉皇帝他柏贵这段时间确确实实没有帮洋人做事,之所以留在广州城,而没有像华庭杰他们一样弃城出走去城外练兵,完全是为了大局考虑,冒险留在城里,是为了告诉百姓,广州还是朝廷的,不是洋人的。要是柏贵当时也不顾一切,整个广州城都交给洋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至于之后柏贵说的安插密探之类的,柏贵之前就已经向皇帝禀告过了,奏折没准已经放在了皇帝的桌子上。
见柏贵说完来意,穆克德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信誓旦旦他留在城里,也确实是准备着里应外合,帮助朝廷收复城池的,这话说的斩钉截铁,仿佛真的如此一般。对穆克德讷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虽说他即便将来回到北京城,又八旗兄弟们保着,能留下一条命,皇帝不追究他,恐怕也不会大用他了。现在倒好,柏贵把一桩功劳放到他头上,傻子才会不要呢。
有满洲权贵背书,柏贵觉得自己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了,不但保住了这条命,连荣华富贵和官职都能保住了。
所以穆克德讷不但同意跟柏贵联名上书,还保证等八旗绿营兵放出来后,愿意带人配合柏贵行事。
一转眼柏贵手里还有了一万兵可用,这场翻身仗打的漂亮,柏贵觉得自己都有些醉了。
黄宗汉心里不痛快,但事情还得做,他实在是不想看到柏贵那张脸,于是将负责接收城池,收押英军的事情一股脑交给了华庭杰等人负责,他表示他还要抚民,根本不打算去南城了。
广州协镇军营中的八旗和绿营兵释放出来了,一转身洋人关进去了,跟他们一样,交出了武器。华庭杰怕这些八旗报复洋人,还专门派自己手下的乡勇看押,调八旗兵去城北。
朱敬伦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招降纳叛,面前跪了十几个苦力头目。
他们纷纷表示他们都是被洋人逼的,一个个痛哭流涕,原来他们不是不明事理,不是不知道帮洋人跟官府做对是造反的大罪,认为这些人没有国家观念,那是迂腐文人的想当然,事实上这些人清楚的很,他们就是为了钱,为了大烟,但同样心中也清楚做的事情不地道,起码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在官府眼中是重罪。
“都起来吧!”
朱敬伦摆摆手,但是却没人敢起来。
“吗的,我家大人让你们起来,都不识抬举是不是?”
旁边的侯进大喝一声,那些头目一个个才战战兢兢的站起来,喊他们来的时候,侯进问过他们怕不怕千刀万剐,这些人清楚,如果朝廷定他们一个谋反的话,那就是凌迟处死。
所以一个个都吓惨了,求着侯进帮他们说清,侯进告诉他们,要是他们的大人愿意收留他们,他们就无罪了,这才有这些人一个个跪在朱敬伦面前的情况。
看到这些头目起来后,朱敬伦立马下命令:
“你们都知道洋人的军火库在哪里吧,现在把你们的人都点齐,跟着侯大人去收缴洋人的武器!”
抄家啊,这是好事,这群人嗷嗷叫着就行动了,还有自以为聪明的悄悄告诉朱敬伦他知道洋人的银库在哪里。
银子那东西,朱敬伦也想要,但是扎手,现在他还没本钱分赃。
他知道里面肯定会有猫腻,到时候是扯不清的官司,他可不想沾染进去。太平天国覆灭之后,太平天国的宝藏让曾国藩那样的权臣,都惹了一身骚,自己现在能沾染的起?
所以趁着华庭杰刚刚进城,才刚刚跟英国人接触,先下手为强,把英国人的武器弄来一批才是正经。
这些大烟鬼苦力虽然不堪,但却是自己目前唯一能揽到怀里的势力,而且也是唯一可以调动的力量。
跟在一群叫叫嚷嚷的苦力身后,轻车熟路的找到了英国人的军火库,守卫军火库的是一群印度兵,军官则是英国人。
对方当然不肯交出武器。
朱敬伦问军官,他们是否知道英军已经投降了。
军官说已经接到了通知,等候清军来交接军火。
朱敬伦说他们就是来接收军火库的清军。
军官说这些都是苦力不是清军。
朱敬伦说他们投降了,已经被清军收编,现在是大清军队。
军官说朱敬伦没有接收文件。
朱敬伦逼视着他,问他能不能承担起再次挑起英国和大清战争的责任,或者对方想用这么点人跟自己火并。
两千苦力乌压压一片,打是打不过的,于是军官在朱敬伦的逼视下选择了退让,反正都是要交出去的东西,他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就这样朱敬伦抢了英军的军火库,还真别说,真是一笔大财,五千支崭新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