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蕴因感到达奚长儒的反应有异,遂命护卫将达奚长儒先押至议事厅外,严加看管,拱手提醒杨广道:“王爷请谨慎从事,下官只恐秦王之死另有隐情。”
杨广震怒之下,命人绑了达奚长儒,此时经裴蕴提醒,想起王世充此时还守候在衙署,遂冲裴蕴点了点头,命传王世充进来问话。
王世充来到议事厅,向杨广施礼参见已毕,不待杨广开口询问,即主动说道:“王爷如要查明秦王的死因,还需去问秦王妃。此事与达奚长儒无关,求王爷将他放了吧。”
杨广见王世充话中有话,遂冷冷地质问他道:“王世充,听你这话的意思,似是在暗示本王,秦王之死与秦王妃有关喽?对此,你有何凭证?”
王世充从容向杨广抱拳答道:“王爷请想,秦王暴亡,原是秦王妃最初派人来告知秦州总管府各位僚属的,且未经仵作验明秦王死因,也不允许他人前往验看尸身便草草装殓入棺,仅凭此一点。任谁都不会想不到,秦王是真的死于急病吧。”
裴蕴在旁插言问道:“既如你所说,为何方才达奚长儒甘愿受缚,也不向王爷禀明实情?”
“达奚将军乃正人君子,未得真凭实据,不愿推诿他人。”
“实言相告,本王方才已去探望过秦王妃,并未发现她有任何异常的举动,王世充,你身为秦王僚属,胆敢诬陷秦王妃害死秦王,你活腻了吗?”杨广“啪”地一拍几案,冲王世充怒喝道。
“目下王爷如要查明秦王真正的死因,倒也不难,只需开棺验尸,秦王之死的实情便可大白于天下。如经开棺验尸,发现秦王确死于急病,末将任凭王爷处置,决不叫冤!”王世充面无惧色,强硬地答道。
杨广经王世充一激,立即就要命人开棺验尸,查明杨俊真正的死因,却被裴蕴给拦住了。
“王爷,与其在秦州开棺验尸,依下官之见,不如将这王世充一并带回长安,交由皇上来决定是否开棺验尸,更为稳妥。”
杨广听裴蕴此说,正与父皇杨坚于他临行前交待的意思相似,遂打消了连夜在秦州开棺验尸的念头,命秦州总管府司马暂掌政务,于次日一早便带着装有杨俊尸身的棺材,并秦王妃崔氏、达奚长儒、王世充等一干与杨俊之死相关的人员返回了长安。
杨广去而复返,仅用了不到两天就带着一干相关人等及杨俊的尸身返回了长安,杨坚接到禀报,立即放下手头的公务,在临德殿接见了杨广。
杨广遂把自己秦州之行的详细经过向杨坚禀报了一遍,临了说道:“现有秦州总管府参军王世充向儿臣指称,秦王之死与秦王妃有关,建言开棺验尸,查明实情。儿臣前奉父皇面嘱,未敢擅自做主,今已将秦王妃崔氏、达奚长儒、王世充一干相关人等,及秦王尸身带回长安,交由父皇定夺,发落。”
杨坚听罢,不免犯起了犹豫:开棺验尸虽然有可能立即查明杨俊的死因,找出杀人真凶,可是日后若是被独孤后知道了她的儿子死后还要被开棺验尸,不得安宁,只怕自己要招惹来相当的麻烦和抱怨;若是不开棺验尸,从内心深处讲,杨坚自觉对不住杨俊,也难以不明不白地开释已被杨广绑来长安的达奚长儒、王世充等人。
杨广见此情形,猜料到了父皇心中的顾虑和犹豫,遂向杨坚建言道:“父皇若是感到为难,还是把这件事交由儿臣来处置吧。”
“无非就是开不开棺,你有什么更好的法子?”杨坚摇摇头,嘟囔了一句。
“儿臣自有儿臣的办法,请父皇放心。”
“若真的需要开棺验尸,方可查明杨俊的死因,阿纵,你听为父一句劝,这件事还是由为父交由大理寺来办吧。”杨坚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反过来劝杨广道。
“或许,不需要开棺便可查出实情。父皇,儿臣既接下了这份差使,还是由儿臣把差使办完吧。”杨广心中已拿定了主意,执意向杨坚请求道。
杨坚半信半疑地望着杨广,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叮嘱他道:“此事须秘密进行,切不可叫你娘知道了消息。”
杨广见父亲如此担心娘知道杨俊的死讯,不由得心中暗想:娘才不像你想的那样脆弱,说不定她了解到详情后,会立即命人开棺验尸,查明实情,给杨俊报仇呢。
心中虽这样想,口头上却对杨坚唯唯诺诺,答应他一定会谨慎行事,决不叫独孤后得知杨俊的死讯。
裴蕴得知杨广又将已交出去的差使揽回到了自己身上,不由得大急,提醒杨广道:“王爷,你须得小心处置此事啊。一旦开棺验尸,在你手上查出秦王真正的死因,王爷你无形中得罪的就不仅仅是包括太子、蜀王、汉王在内的诸皇子,还可能开罪以博陵崔氏为首的天下诸高门世家,称得上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呀。”
听裴蕴将此事的后果说得如此严重,杨广才隐约体悟到了父皇为何不愿将主持开棺验尸一事交给自己来办的良苦用心,在感动之外,也真切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承揽下了一件极容易得罪人的差使。
但事已至此,再要反悔已无可能,所幸依杨广的设想,裴蕴的担心有多一半将会是多余的。于是,杨广即命暂且将装殓杨俊尸身的棺木停放在长安故城的禁宫之中,特地于返回长安的次日晚间,率领裴蕴、郭衍等人,将包括秦王妃崔氏、达奚长儒、王世充等人一并带到长安故城禁宫内,指着禁宫院内停放着的棺材,向众人宣布,要在今晚开棺验尸,查明秦王杨俊真正的死因。
崔氏起初像是识破了杨广是在使诈,虽然哭哭啼啼的,却不上前拦阻,直至随着杨广一声令下,十几名晋王府的护卫手持开棺的锨镐上前就要开启棺材,崔氏才承受不住莫大的压力,哭嚷着冲上前去,拚命地要阻拦护卫们开启棺木。
杨广震怒之下,命人绑了达奚长儒,此时经裴蕴提醒,想起王世充此时还守候在衙署,遂冲裴蕴点了点头,命传王世充进来问话。
王世充来到议事厅,向杨广施礼参见已毕,不待杨广开口询问,即主动说道:“王爷如要查明秦王的死因,还需去问秦王妃。此事与达奚长儒无关,求王爷将他放了吧。”
杨广见王世充话中有话,遂冷冷地质问他道:“王世充,听你这话的意思,似是在暗示本王,秦王之死与秦王妃有关喽?对此,你有何凭证?”
王世充从容向杨广抱拳答道:“王爷请想,秦王暴亡,原是秦王妃最初派人来告知秦州总管府各位僚属的,且未经仵作验明秦王死因,也不允许他人前往验看尸身便草草装殓入棺,仅凭此一点。任谁都不会想不到,秦王是真的死于急病吧。”
裴蕴在旁插言问道:“既如你所说,为何方才达奚长儒甘愿受缚,也不向王爷禀明实情?”
“达奚将军乃正人君子,未得真凭实据,不愿推诿他人。”
“实言相告,本王方才已去探望过秦王妃,并未发现她有任何异常的举动,王世充,你身为秦王僚属,胆敢诬陷秦王妃害死秦王,你活腻了吗?”杨广“啪”地一拍几案,冲王世充怒喝道。
“目下王爷如要查明秦王真正的死因,倒也不难,只需开棺验尸,秦王之死的实情便可大白于天下。如经开棺验尸,发现秦王确死于急病,末将任凭王爷处置,决不叫冤!”王世充面无惧色,强硬地答道。
杨广经王世充一激,立即就要命人开棺验尸,查明杨俊真正的死因,却被裴蕴给拦住了。
“王爷,与其在秦州开棺验尸,依下官之见,不如将这王世充一并带回长安,交由皇上来决定是否开棺验尸,更为稳妥。”
杨广听裴蕴此说,正与父皇杨坚于他临行前交待的意思相似,遂打消了连夜在秦州开棺验尸的念头,命秦州总管府司马暂掌政务,于次日一早便带着装有杨俊尸身的棺材,并秦王妃崔氏、达奚长儒、王世充等一干与杨俊之死相关的人员返回了长安。
杨广去而复返,仅用了不到两天就带着一干相关人等及杨俊的尸身返回了长安,杨坚接到禀报,立即放下手头的公务,在临德殿接见了杨广。
杨广遂把自己秦州之行的详细经过向杨坚禀报了一遍,临了说道:“现有秦州总管府参军王世充向儿臣指称,秦王之死与秦王妃有关,建言开棺验尸,查明实情。儿臣前奉父皇面嘱,未敢擅自做主,今已将秦王妃崔氏、达奚长儒、王世充一干相关人等,及秦王尸身带回长安,交由父皇定夺,发落。”
杨坚听罢,不免犯起了犹豫:开棺验尸虽然有可能立即查明杨俊的死因,找出杀人真凶,可是日后若是被独孤后知道了她的儿子死后还要被开棺验尸,不得安宁,只怕自己要招惹来相当的麻烦和抱怨;若是不开棺验尸,从内心深处讲,杨坚自觉对不住杨俊,也难以不明不白地开释已被杨广绑来长安的达奚长儒、王世充等人。
杨广见此情形,猜料到了父皇心中的顾虑和犹豫,遂向杨坚建言道:“父皇若是感到为难,还是把这件事交由儿臣来处置吧。”
“无非就是开不开棺,你有什么更好的法子?”杨坚摇摇头,嘟囔了一句。
“儿臣自有儿臣的办法,请父皇放心。”
“若真的需要开棺验尸,方可查明杨俊的死因,阿纵,你听为父一句劝,这件事还是由为父交由大理寺来办吧。”杨坚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反过来劝杨广道。
“或许,不需要开棺便可查出实情。父皇,儿臣既接下了这份差使,还是由儿臣把差使办完吧。”杨广心中已拿定了主意,执意向杨坚请求道。
杨坚半信半疑地望着杨广,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叮嘱他道:“此事须秘密进行,切不可叫你娘知道了消息。”
杨广见父亲如此担心娘知道杨俊的死讯,不由得心中暗想:娘才不像你想的那样脆弱,说不定她了解到详情后,会立即命人开棺验尸,查明实情,给杨俊报仇呢。
心中虽这样想,口头上却对杨坚唯唯诺诺,答应他一定会谨慎行事,决不叫独孤后得知杨俊的死讯。
裴蕴得知杨广又将已交出去的差使揽回到了自己身上,不由得大急,提醒杨广道:“王爷,你须得小心处置此事啊。一旦开棺验尸,在你手上查出秦王真正的死因,王爷你无形中得罪的就不仅仅是包括太子、蜀王、汉王在内的诸皇子,还可能开罪以博陵崔氏为首的天下诸高门世家,称得上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呀。”
听裴蕴将此事的后果说得如此严重,杨广才隐约体悟到了父皇为何不愿将主持开棺验尸一事交给自己来办的良苦用心,在感动之外,也真切意识到了自己确实承揽下了一件极容易得罪人的差使。
但事已至此,再要反悔已无可能,所幸依杨广的设想,裴蕴的担心有多一半将会是多余的。于是,杨广即命暂且将装殓杨俊尸身的棺木停放在长安故城的禁宫之中,特地于返回长安的次日晚间,率领裴蕴、郭衍等人,将包括秦王妃崔氏、达奚长儒、王世充等人一并带到长安故城禁宫内,指着禁宫院内停放着的棺材,向众人宣布,要在今晚开棺验尸,查明秦王杨俊真正的死因。
崔氏起初像是识破了杨广是在使诈,虽然哭哭啼啼的,却不上前拦阻,直至随着杨广一声令下,十几名晋王府的护卫手持开棺的锨镐上前就要开启棺材,崔氏才承受不住莫大的压力,哭嚷着冲上前去,拚命地要阻拦护卫们开启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