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连方便面碗都没有,所以林翠儿在家里带了四个大碗去,买了六个糯米鸡,六根油条,四碗水饺回来。
其实一共买了六碗水饺,她和林少华在外面把自己的那一份吃了,省的六碗水饺不好拿回来。
早点一买回来,林翠儿就把林青儿叫起了床,让她趁热吃水饺。
王玉芝夫妻两个见林少华姐弟没有水饺吃,就把自己的那一碗让给他们吃。
林翠儿姐弟两个虽然在外面吃过水饺,可是外公在场他们就不说实话,但是也不吃王玉芝夫妻两个的水饺,姐弟俩各分一根油条吃。
那个时候卖的东西量都很足,一碗水饺足够吃得饱饱的,林翠儿姐弟两个的肚子都吃得滚圆,根本就再吃不下去了,所以分着吃根油条,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王玉芝见她姐弟两个吃的那么少,于是让他们多吃点。
林翠儿姐弟两个都平静如水的说道:“妈管我们干嘛?应该劝外公多吃些才对。”
这话乍一听没毛病,可是联系到昨晚家里的争吵就大有深意了,王玉芝的脸上露出几分不自在。
林翠儿姐弟两个都视而不见,做了那么过分的事,还想要谁给她好脸色?
难得有这么丰盛的晚餐,林青儿只顾着吃,因此也没留意到王玉芝的难堪。
林建国现在对王玉芝很失望,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在乎她了。
王玉芝忽然觉得她被家人给抛弃了,心中不是滋味。
翠儿外公一面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一面一双慈祥的眼睛狡黠的在每个人的面孔扫过,然后感慨万分道:“你们城里人的日子就是过得好,看看!早上吃的这么丰盛!我和你们外婆舅舅在家里就可怜了,头天晚上剩下啥早上就吃啥。
林翠儿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那半根油条,声音平淡得没有一点温度:“外公又不是第一次来咱们家,一年不知要跑多少次,好到咱们家拿钱拿物。
又不是不知道,每次只有外公外婆和舅舅来我们家,妈妈才会舍得买早点,而且也只买给你们吃!我们家平常吃的还不如外公在乡下吃的!
今天是我发了疯,自个儿掏钱请全家吃,却招来外公这么一通话,也不知道外公说这么一通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外公看着王玉芝,指望着她教训林翠儿几句,王玉芝心事重重、神游万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爷孙两个暗地里较劲的争执,因此也就没有说话。
翠儿外公只好自己开口:“你这孩子咋这德性?我每说一句话,你就要刺我一下!”
你气我不气,这才是吵架的最高境界,林翠儿慢悠悠道:“外公不拿话刺我们,我怎么会拿话刺你,大家彼此彼此礼尚往来。”
翠儿外公气得变了脸色,脸上的慈祥隐含着几分狰狞。
半根油条一吃完,林翠儿就和林少华下了桌子,准备出摊。
林建国已经吃完了,一碗水饺加一根油条,满足的擦擦嘴,把两大筐菜挂在自行车后座架的两侧,一大坛子腌萝卜菜放在后座架上,让林少华扶好。
林翠儿则手挽着一大篮子的菜,拿着秤,父子三个一起出门了。
果然不出林翠儿所料,他们的菜摊子还没完全摆好,就有人立刻来问菜。
因为今年江城罕见的雨雪比较重,所以蔬菜受灾严重,到了年边就更没什么蔬菜了卖了,而过年要用到很多蔬菜,蔬菜价格暴涨,像大蒜、大葱、香菜这些配料菜已经突破一元钱一斤了,这些菜林翠儿家的温棚全都有。
因为林翠儿家是温棚蔬菜,所以冬天生长极为缓慢的韭菜她们家也有不少,在整个菜场独家经营,因此林翠儿的韭菜卖的非常贵,一块五一斤。
江城虽然不像北方,过年必须得吃饺子,但是许多人家大年初一喜欢炸春卷当早餐,春卷用荠菜包最香,可是这个季节荠菜还没长出来呢,所以都是用韭菜包的。
尽管林翠儿的韭菜卖到一块五一斤,却还供不应求。
两大筐的青菜共有一百斤,从八点卖到十点就全部售馨。
林翠儿姐弟赶紧把菜筐和秤送回去,好把昨天没有卖完的小饰品还有家里的那一百多双袜子拿到菜市场去卖。
生产队里鱼也分了,肉也分了,分红也分了,所以也提前放假了,王玉芝在家里把窗帘、被子全都拆了洗,今天太阳很好,是个洗被套床单的好日子。
王玉芝见他姐弟两个回来,问道:“菜都卖完了?大概卖了多少钱?”
林翠儿道:“还没有数呢。”边说话边进了客厅,见外公已经走了,再把客厅和厨房转了一圈,没有看见那两大块病猪肉。
暗想,估计昨天林建国和王玉芝反反复复说,如果她执意要买下外公送来的病猪肉的话,就别怪这个家会散了,王玉芝还是有些怕的,所以就没敢买下那两块病猪肉,外公怎么背来的又怎么背走了。
林翠儿把卖菜的钱一股脑的全放进她和林少华房间的书桌抽屉里,然后飞快的把昨天卖剩下的货还有那天卖剩下的一百多双袜子全装在货袋里,拿上摆摊用的折叠桌和折叠椅,对王玉芝道:“妈,我们去菜市场卖袜子和小饰品去了,你在家里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再摘两筐子的菜,我们卖完了袜子和小饰品回来再拿一趟菜去菜。”
王玉芝应了一声好。
腊月二十九菜市场成都的摩肩接踵,走都走不动。
林翠儿姐弟的袜子和小饰品半个小时就几乎抢售一空了,只剩下几个塑胶发卡和几个假红绿宝石戒指。
姐弟两个把摊子一收,赶紧往家赶去,林翠儿把卖袜子和小饰品的钱放在书桌的另一个抽屉里。
王玉芝刚刚摘完两筐菜回来,见两个孩子已经卖完了袜子和小饰品回来了,于是去一家有三轮车的人家借了三轮车,把两筐子菜帮两个孩子运到了菜市场,又叮嘱了几句这才回家了。
都已经腊月二十九了,家里还有好多活儿等着人干。
其实一共买了六碗水饺,她和林少华在外面把自己的那一份吃了,省的六碗水饺不好拿回来。
早点一买回来,林翠儿就把林青儿叫起了床,让她趁热吃水饺。
王玉芝夫妻两个见林少华姐弟没有水饺吃,就把自己的那一碗让给他们吃。
林翠儿姐弟两个虽然在外面吃过水饺,可是外公在场他们就不说实话,但是也不吃王玉芝夫妻两个的水饺,姐弟俩各分一根油条吃。
那个时候卖的东西量都很足,一碗水饺足够吃得饱饱的,林翠儿姐弟两个的肚子都吃得滚圆,根本就再吃不下去了,所以分着吃根油条,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王玉芝见她姐弟两个吃的那么少,于是让他们多吃点。
林翠儿姐弟两个都平静如水的说道:“妈管我们干嘛?应该劝外公多吃些才对。”
这话乍一听没毛病,可是联系到昨晚家里的争吵就大有深意了,王玉芝的脸上露出几分不自在。
林翠儿姐弟两个都视而不见,做了那么过分的事,还想要谁给她好脸色?
难得有这么丰盛的晚餐,林青儿只顾着吃,因此也没留意到王玉芝的难堪。
林建国现在对王玉芝很失望,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在乎她了。
王玉芝忽然觉得她被家人给抛弃了,心中不是滋味。
翠儿外公一面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一面一双慈祥的眼睛狡黠的在每个人的面孔扫过,然后感慨万分道:“你们城里人的日子就是过得好,看看!早上吃的这么丰盛!我和你们外婆舅舅在家里就可怜了,头天晚上剩下啥早上就吃啥。
林翠儿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那半根油条,声音平淡得没有一点温度:“外公又不是第一次来咱们家,一年不知要跑多少次,好到咱们家拿钱拿物。
又不是不知道,每次只有外公外婆和舅舅来我们家,妈妈才会舍得买早点,而且也只买给你们吃!我们家平常吃的还不如外公在乡下吃的!
今天是我发了疯,自个儿掏钱请全家吃,却招来外公这么一通话,也不知道外公说这么一通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外公看着王玉芝,指望着她教训林翠儿几句,王玉芝心事重重、神游万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爷孙两个暗地里较劲的争执,因此也就没有说话。
翠儿外公只好自己开口:“你这孩子咋这德性?我每说一句话,你就要刺我一下!”
你气我不气,这才是吵架的最高境界,林翠儿慢悠悠道:“外公不拿话刺我们,我怎么会拿话刺你,大家彼此彼此礼尚往来。”
翠儿外公气得变了脸色,脸上的慈祥隐含着几分狰狞。
半根油条一吃完,林翠儿就和林少华下了桌子,准备出摊。
林建国已经吃完了,一碗水饺加一根油条,满足的擦擦嘴,把两大筐菜挂在自行车后座架的两侧,一大坛子腌萝卜菜放在后座架上,让林少华扶好。
林翠儿则手挽着一大篮子的菜,拿着秤,父子三个一起出门了。
果然不出林翠儿所料,他们的菜摊子还没完全摆好,就有人立刻来问菜。
因为今年江城罕见的雨雪比较重,所以蔬菜受灾严重,到了年边就更没什么蔬菜了卖了,而过年要用到很多蔬菜,蔬菜价格暴涨,像大蒜、大葱、香菜这些配料菜已经突破一元钱一斤了,这些菜林翠儿家的温棚全都有。
因为林翠儿家是温棚蔬菜,所以冬天生长极为缓慢的韭菜她们家也有不少,在整个菜场独家经营,因此林翠儿的韭菜卖的非常贵,一块五一斤。
江城虽然不像北方,过年必须得吃饺子,但是许多人家大年初一喜欢炸春卷当早餐,春卷用荠菜包最香,可是这个季节荠菜还没长出来呢,所以都是用韭菜包的。
尽管林翠儿的韭菜卖到一块五一斤,却还供不应求。
两大筐的青菜共有一百斤,从八点卖到十点就全部售馨。
林翠儿姐弟赶紧把菜筐和秤送回去,好把昨天没有卖完的小饰品还有家里的那一百多双袜子拿到菜市场去卖。
生产队里鱼也分了,肉也分了,分红也分了,所以也提前放假了,王玉芝在家里把窗帘、被子全都拆了洗,今天太阳很好,是个洗被套床单的好日子。
王玉芝见他姐弟两个回来,问道:“菜都卖完了?大概卖了多少钱?”
林翠儿道:“还没有数呢。”边说话边进了客厅,见外公已经走了,再把客厅和厨房转了一圈,没有看见那两大块病猪肉。
暗想,估计昨天林建国和王玉芝反反复复说,如果她执意要买下外公送来的病猪肉的话,就别怪这个家会散了,王玉芝还是有些怕的,所以就没敢买下那两块病猪肉,外公怎么背来的又怎么背走了。
林翠儿把卖菜的钱一股脑的全放进她和林少华房间的书桌抽屉里,然后飞快的把昨天卖剩下的货还有那天卖剩下的一百多双袜子全装在货袋里,拿上摆摊用的折叠桌和折叠椅,对王玉芝道:“妈,我们去菜市场卖袜子和小饰品去了,你在家里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再摘两筐子的菜,我们卖完了袜子和小饰品回来再拿一趟菜去菜。”
王玉芝应了一声好。
腊月二十九菜市场成都的摩肩接踵,走都走不动。
林翠儿姐弟的袜子和小饰品半个小时就几乎抢售一空了,只剩下几个塑胶发卡和几个假红绿宝石戒指。
姐弟两个把摊子一收,赶紧往家赶去,林翠儿把卖袜子和小饰品的钱放在书桌的另一个抽屉里。
王玉芝刚刚摘完两筐菜回来,见两个孩子已经卖完了袜子和小饰品回来了,于是去一家有三轮车的人家借了三轮车,把两筐子菜帮两个孩子运到了菜市场,又叮嘱了几句这才回家了。
都已经腊月二十九了,家里还有好多活儿等着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