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峰准备收回新疆之时,西方世界一场大战也在酝酿之中。
普鲁士为了德意志霸权终于露出獠牙,开始找各种理由为难自家的兄弟奥地利,奥地利自恃国力强盛,丝毫不给普鲁士面子,双方剑拔弩张,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双方并没有马上接战,而是采用外交手段拉拢德意志其他联邦国,普鲁士甚至说动了意大利加入这场德意志争霸战。
三月,德意志阵线开始分明,梅伦堡、奥尔登堡,以及北德意志各联邦,还有汉堡、不莱梅、吕贝克三个自由市加入了普鲁士。奥地利这边则有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巴登、黑森等邦国,从邦国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说奥地利占优,但决定战争胜利的可不是这些。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年轻的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众大臣正在紧张的开会。
“博伊斯特,现在加入帝国的有多少个联邦?”
博伊斯特今年五十六岁,是奥地利的外交大臣,曾在萨克森任外交的大臣,由于他倾向于奥地利,遭到普鲁士的仇视,俾斯麦因为要拉拢萨克森使用手段将博伊斯特逼走,不过此人极有能力,很快被约瑟夫一世看中,并成为奥地利的外交大臣。他自上任后对普鲁士和卑斯麦处处提防,破坏了俾斯麦的许多计划,也是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奥地利一直提防着普鲁士,就在普鲁士刚刚进行战争准备时,就被他察觉,奥地利也开始进行战争准备。
“回陛下,加入我们的邦国有十二个,无论面积和人口都要超过普鲁士,而且萨克森愿意出兵十六万帮助我们!”
“太好了,博伊斯特你做的非常不错,我正担心我们的兵力不足,如此我就放心了!”约瑟夫一世高兴道,他这些天一直兵力的事情,因为意大利选择支持普鲁士,奥地利只能两线作战,目前南线只有八万军队,而北方军队刚刚开始集结,后备军团还未成军,如今有了可靠了盟友支援,让他松了一口气。“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就由你指挥南方军团,阻挡意大利军队!”
阿尔布雷希特年近六十,但极为健朗,身穿一身笔挺的军服,显得格外威武,他是名将卡尔大公的长子,卡尔大公可是曾是令拿破仑首次受挫的抗法名将。
“请陛下放心,老臣一定不会让意大利人进入帝国一步!”
约瑟夫一世点点头,意大利军队不强,历史上曾被奥地利击败数次,而阿尔布雷希特又是名将,南线已不足为虑,接下来就是专心对付普鲁士了。
“贝内德克元帅,你认为我们要怎样与普鲁士决战?”
贝内德克,也是奥地利名将,参加过奥地利三十年来对外的所有战争,战功赫赫,刚刚被约瑟夫一世任命为奥地利陆军总司令,对他来说是件无上荣耀。
“回陛下,普军步斌兵进攻能力很强,而我们骑兵和炮兵数量都要超过普鲁士,所以我认为可以进行内线作战,将普鲁士军队放进来,利用坚固的防御一步步迟滞他们的进攻,然后在国内集中优势兵力,将他们击败!”
其实约瑟夫一世早有此想法,为此他在将善于进攻阿尔布雷希特放在南方,而将善于防守的贝内德克用于在北方与普鲁士决战。
“那与普鲁士决战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请元帅一定要击败敌人,这可是决定奥地利命运的战争!”
贝内德克行礼道:“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三天后,奥地利主力军团开始在摩拉维亚集结,准备在那里抵挡普鲁士南下。
约瑟夫一世则下令在全国征兵,支援各处作战。虽然约瑟夫一世年轻而有能力的,但他比较自负,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国王,大权独揽,甚至不认命首相,这也为这次普奥战争埋下隐患,因为他身边没有人辅助,所做出的决定即使是错的也无人指出。
另一边,普鲁士决定提前进攻奥地利,所以各项准备工作加快,但也被奥地利发觉。他们索性就不再隐藏,开始大张旗鼓,利用先进的铁路系统将军队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为了达到统一实时指挥,普鲁士甚至专门成立了电报部队,他们跟随军队,走到哪里即将电报线拉到哪里,克服了外线作战通信问题。普鲁士军队的效率极高,他们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将二十五万大军送到奥地利和萨克森边境。
普军分成三个军团,毕腾菲尔德将军指挥五万易北河军团,在莱比锡一线展开,第一军团十万人由腓特烈亲王指挥,在易北河东至格尔利次一带展开,第三军团十一万人由王储卡尔率领,在格尔利次以东展开,在漫长的四百公里的战线上,铺满了的普鲁士军队,截止四月,普鲁士调集了整整五十万大军,此外他们还有三十万同盟军支援,他们想一鼓作气拿下奥地利。
奥地利也竭尽全力,集中了六十万军队准备在国内狙击普鲁士。
双方的外交工作也同时进行,奥地利游说欧洲其他列强干预这场战斗。不过英国非常乐见欧洲大陆出现战争,因为这是消耗潜在对手的机会,在未分出胜负之时他们才不会插手,法国也想普鲁士和奥地利两败俱伤,他们才能趁机得到莱茵河附近的领土,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关系与奥地利结仇,他巴不得奥地利战败,所以三国都是一副看戏的样子。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但战争的天秤就已经开始向普鲁士倾斜。因为此时普鲁士已经装备了使用铜壳子弹的针刺步枪,除此之外还有刚刚生产出来的两百门后装75mm山炮,五十挺机枪,投弹兵兵手里全是木柄手榴弹。而奥军还是老式的前装米涅步枪,滑膛青铜炮,在加上落后的军队体制,无论士兵素质,指挥系统,后勤保障都不是改革后的普鲁士对手。
四月八日,普奥战争终于爆发,这比历史上提前了两个月。
普鲁士为了德意志霸权终于露出獠牙,开始找各种理由为难自家的兄弟奥地利,奥地利自恃国力强盛,丝毫不给普鲁士面子,双方剑拔弩张,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双方并没有马上接战,而是采用外交手段拉拢德意志其他联邦国,普鲁士甚至说动了意大利加入这场德意志争霸战。
三月,德意志阵线开始分明,梅伦堡、奥尔登堡,以及北德意志各联邦,还有汉堡、不莱梅、吕贝克三个自由市加入了普鲁士。奥地利这边则有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巴登、黑森等邦国,从邦国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说奥地利占优,但决定战争胜利的可不是这些。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年轻的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众大臣正在紧张的开会。
“博伊斯特,现在加入帝国的有多少个联邦?”
博伊斯特今年五十六岁,是奥地利的外交大臣,曾在萨克森任外交的大臣,由于他倾向于奥地利,遭到普鲁士的仇视,俾斯麦因为要拉拢萨克森使用手段将博伊斯特逼走,不过此人极有能力,很快被约瑟夫一世看中,并成为奥地利的外交大臣。他自上任后对普鲁士和卑斯麦处处提防,破坏了俾斯麦的许多计划,也是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奥地利一直提防着普鲁士,就在普鲁士刚刚进行战争准备时,就被他察觉,奥地利也开始进行战争准备。
“回陛下,加入我们的邦国有十二个,无论面积和人口都要超过普鲁士,而且萨克森愿意出兵十六万帮助我们!”
“太好了,博伊斯特你做的非常不错,我正担心我们的兵力不足,如此我就放心了!”约瑟夫一世高兴道,他这些天一直兵力的事情,因为意大利选择支持普鲁士,奥地利只能两线作战,目前南线只有八万军队,而北方军队刚刚开始集结,后备军团还未成军,如今有了可靠了盟友支援,让他松了一口气。“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就由你指挥南方军团,阻挡意大利军队!”
阿尔布雷希特年近六十,但极为健朗,身穿一身笔挺的军服,显得格外威武,他是名将卡尔大公的长子,卡尔大公可是曾是令拿破仑首次受挫的抗法名将。
“请陛下放心,老臣一定不会让意大利人进入帝国一步!”
约瑟夫一世点点头,意大利军队不强,历史上曾被奥地利击败数次,而阿尔布雷希特又是名将,南线已不足为虑,接下来就是专心对付普鲁士了。
“贝内德克元帅,你认为我们要怎样与普鲁士决战?”
贝内德克,也是奥地利名将,参加过奥地利三十年来对外的所有战争,战功赫赫,刚刚被约瑟夫一世任命为奥地利陆军总司令,对他来说是件无上荣耀。
“回陛下,普军步斌兵进攻能力很强,而我们骑兵和炮兵数量都要超过普鲁士,所以我认为可以进行内线作战,将普鲁士军队放进来,利用坚固的防御一步步迟滞他们的进攻,然后在国内集中优势兵力,将他们击败!”
其实约瑟夫一世早有此想法,为此他在将善于进攻阿尔布雷希特放在南方,而将善于防守的贝内德克用于在北方与普鲁士决战。
“那与普鲁士决战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请元帅一定要击败敌人,这可是决定奥地利命运的战争!”
贝内德克行礼道:“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三天后,奥地利主力军团开始在摩拉维亚集结,准备在那里抵挡普鲁士南下。
约瑟夫一世则下令在全国征兵,支援各处作战。虽然约瑟夫一世年轻而有能力的,但他比较自负,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国王,大权独揽,甚至不认命首相,这也为这次普奥战争埋下隐患,因为他身边没有人辅助,所做出的决定即使是错的也无人指出。
另一边,普鲁士决定提前进攻奥地利,所以各项准备工作加快,但也被奥地利发觉。他们索性就不再隐藏,开始大张旗鼓,利用先进的铁路系统将军队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为了达到统一实时指挥,普鲁士甚至专门成立了电报部队,他们跟随军队,走到哪里即将电报线拉到哪里,克服了外线作战通信问题。普鲁士军队的效率极高,他们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将二十五万大军送到奥地利和萨克森边境。
普军分成三个军团,毕腾菲尔德将军指挥五万易北河军团,在莱比锡一线展开,第一军团十万人由腓特烈亲王指挥,在易北河东至格尔利次一带展开,第三军团十一万人由王储卡尔率领,在格尔利次以东展开,在漫长的四百公里的战线上,铺满了的普鲁士军队,截止四月,普鲁士调集了整整五十万大军,此外他们还有三十万同盟军支援,他们想一鼓作气拿下奥地利。
奥地利也竭尽全力,集中了六十万军队准备在国内狙击普鲁士。
双方的外交工作也同时进行,奥地利游说欧洲其他列强干预这场战斗。不过英国非常乐见欧洲大陆出现战争,因为这是消耗潜在对手的机会,在未分出胜负之时他们才不会插手,法国也想普鲁士和奥地利两败俱伤,他们才能趁机得到莱茵河附近的领土,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关系与奥地利结仇,他巴不得奥地利战败,所以三国都是一副看戏的样子。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但战争的天秤就已经开始向普鲁士倾斜。因为此时普鲁士已经装备了使用铜壳子弹的针刺步枪,除此之外还有刚刚生产出来的两百门后装75mm山炮,五十挺机枪,投弹兵兵手里全是木柄手榴弹。而奥军还是老式的前装米涅步枪,滑膛青铜炮,在加上落后的军队体制,无论士兵素质,指挥系统,后勤保障都不是改革后的普鲁士对手。
四月八日,普奥战争终于爆发,这比历史上提前了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