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日不落帝国的算盘
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论述。
“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但是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这绝不是杰文斯的炫耀,他说的是事实,事实上,自特拉加法战役之后的百年之中,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英国一般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英国作为这个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的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永远不会遭受挑战,事实上,在欧洲大陆、在北美,总是不断涌现出挑战者,有的挑战者最终成为了英国的“朋友”,而有的挑战者则成为了英国的敌人。
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而对于欧洲的后进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他们的梦寐以求的,为了让自己的旗帜能够享受那太阳永落下的荣耀,总会有人站出来,去挑战英国,从工业经济竞争作为开始,再到军备竞赛,最后,那就是战争。
现在,此时,特拉加法海战之后的第109个年头,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被颠覆了,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正试图用武力挑战不列颠的秩序。
战争已经打响,在伦敦,这座不列颠治下和平的发源地,日不落帝国的心脏,此时,正洋溢着爱国激情,英国卷入了战争,英国正卷入了自特拉加法海战后,真正影响国家命脉的战争,面对来自德国挑战,英国断然选择了应战。
“英**队即无钟表,也无日历……英国曾经用20年的时间来战胜拿破仑……在这一场战争之中,需要多久,战争就进行多久,英国会战斗到底,直到彻底击败我们的敌人”
财政大臣劳合?乔治的话表明了面对挑战,英国的决心。
“我们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唐宁街16号的首相办公室内,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用手指神经质地轻轻敲着他面前的书桌。此时他显得疲惫而烦恼,在说话时,他抬头看着眼前的海军大臣丘吉尔。
“我并不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有其它的什么选择,”
丘吉尔肯定的说道。
“至少现在没有”
“你真正的意思是现在的情况真的如此绝望吗?”
“要知道,中国的人口几乎是英国、法国、俄国人口的两倍,他们本土的资源非常丰富,虽然没有石油,但是他们在荷兰人的南方自治领却拥有采油权,并且拥有驻军,可以随时掌南方自治领,从而获得每年一千万吨石油的产出,而且通过九年的发展,已经工业化的中国完全可以提供战争所需要的任何武器,从致远舰舰到飞机,任何一种战场上所需要的武器”
“我们再看看中国皇帝信件吧。”
这时,第一海军大臣费舍尔却突然开口说道,他是在战争爆发后,被丘吉尔请出重新出任第一海军大臣,海军大臣,现在更是主持着整个海军的战备。
要伦敦众所周知,费舍尔是英国的亲华派,四年前他从第一海军大臣的职务上卸任后,便前往中国访问,在中国一呆就是三年,可以说,中国海军的进步,与费舍尔在任期间的多次“假公济私”不无关系。
中国皇帝的信,是中国大使馆转交的,事实上是中国发来的电报,随后由大使馆文官书写,电报的内容则对其在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战军事行动进行了解释。
“尊敬阿斯奎斯首相。
中国建立现代之军事力量在于保卫国家免受外国侵略,过去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军力,国家和民族方能保持尊严,国民方能得享安乐,而建立强大之军事力,不仅需要军力上的强大,更需要综合实力的强大,方有强大之军队,正因如此,我们向德国学习陆军,向英国学习海军,向美国学习法律,……众所周知,在中国帝国建元后,德意志帝国是第一个平等待我的欧洲强国,后中德曾因两国需要签署同盟条约,而德国更给予中国大量帮助,九年间,超过十五万中国学生留学德国,近三万名德国专家于中国政府、企业工作,正在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得已实现国家的现代变革,政府得以建成负责任之政府、企业得已成为现代之企业,可以说,没有德国,就没有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信中的内容,只让所有人一惊,没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现实却是中国对这么一个对其国家有“恩”的国家下手了。
“可以说,在中国国内存在广泛的亲德力量,可以肯定一点是,假如没有朕与内阁诸士的拖延、婉劝,中德同盟条约续约早已被国会通过,而此时中国早已为德国之同盟,向法国、俄罗斯以及英国宣战”
当秘书官念到这一句话时,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非常复杂,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中国国内存在的亲德派,这是一个在德国的帮助下实现工业化,并进而成为文明国家一员的国家,的确,正如这位皇帝所说的那样,在如此深厚的亲德情绪下,中国会成为德国的同盟一点也不稀奇,事实上,直到中国对德国宣战之前,英国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走向。
中国的海军力量或许远逊于英、法,但是当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全数陷入欧洲战场上的时候,整个太平洋、印度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当中国海军,即便是拥有13艘致远级战舰美国,亦无法能够保证可以击败只拥有10艘致远级和超致远级战舰的中国海军。
全世界除去中国,没有任何国家的致远舰曾投入过海战,中国海军或许年青,但是却拥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尤其是运用致远舰的经验。
“……德意志帝国以武力挑战国际秩序,严重影响到各国利益,在这一点是,中国和英国是持人共同观点的,而且也是有着共同利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之所以建立军事力量,目的在于维系本国之安全,而非为他国之利益或本国之扩张,……”
诸人会心的一笑,在任何人看来,这不过只是谎言罢了,对于那位皇帝,他们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在他的眼中从来都只有利益,这一切不过只是他的借口而已。
“……但,如朕不能采取相应措施,现在中国恐已向法国、俄罗斯宣战,这无疑是朕不愿看到的,亦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向往和平,为本国之大和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思来想去,为避免中国完全卷入战争,唯有断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确保本国之和平……”
尽管明白他的信中提到的是事实,但是,在这封信中,他们还是看到那位皇帝的真正意图——中国的扩张与中国的利益。
六年前,当中国皇后名下的那家由“英国—波斯石油公司”更名为“中国—波斯石油公司”的中波石油公司位于波斯的油田开采出石油之后。面对英国希望其分享股份的要求,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甚至不惜向波斯湾派出训练舰队。
利益他的眼中只有利益。
向英国宣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不会做,但是向德国宣战,却能得到一些回报,所以他才会向德国宣战,至于什么抢占德国殖民地不过是“堵中国亲德派之口”。
“你们怎么看?”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抬起头来。
“夺占12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其目的在于以现实利益迫使国内亲德派默认此次宣战,从而避免中国为德国之盟友,向协约国宣战”
费舍尔淡淡笑了笑,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他从中国回到英国时,老朋友宴会结束后对他说的那番话。
“首相阁下,去年,在我回英国的时候,中国陛下曾向我亲口提到,他对国内存在大量亲德派,而倍觉忧心,原因正是一但德国卷入对英国战争后,中国的立场,当时他曾提到,如发生这种事情,他只能断然采取措施了,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
“你认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事实上,中国皇帝是亲英的?”
这句话等于没说,他不会亲英,但是在德国与英国之间,中国皇室或许更倾向于英国,绝不是什么中国皇帝是英国贵族,根本原因是中国皇帝清楚的知道英国的力量以及英国面对挑战所展现出来的决心。
“至少他并不愿意同英国发生战争”
费舍尔认真的说道。
“假如,我们试图迫使中国交出这两块德国殖民地,那么,他必然无法向国内的亲德派交待,到那时,即便是**如他,亦只能选择同德国举行和谈,事实上,中国国会至今都会同意向德国宣战”
费舍尔在说出这句话时,把视线投给了外交大臣,这个消息是从他那里得到的。
“是的,贵族院、下议院都未通过宣战提案,而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固然在皇帝,但宣战后仍需要经两院确认,而且不排除未来德国尝试通过外交努力,以令中国转换阵营”
“看起来,现在的局势事实上对我们并不乐观。”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若有所思地说。
“是的,假如中国倒向德国人,那么至少在击败德国海军之前,我们不可能向远东派出那怕是一艘巡洋舰,甚至必须要做好中国人将占领印度的思想准备。”
费舍尔在大胆说出这一种看法时,整个人显得十分把握。
“甚至他们还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假如在我们和德国人打仗的时候。”
丘吉尔补充了一句,事实上他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中国人,但是现在却又不得不正视那些中国人倒向德国,对英国造成的影响,那将是毁灭性的,到那时除非美国参战,否则英国不仅将失去亚洲的殖民地,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反正是一场恶梦。
“美国呢?现在威尔逊是什么态度?”
阿斯奎斯首相将视线转给外交大臣。
“美国人不会对德国宣战至少现在不会”
在伦敦没有什么人会怀疑美国会同德国结为同盟,进而向英国宣战,对于这一点,英国人根本就不需要怀疑。
“现在中国人已经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
阿斯奎斯首相警觉地说。
“这一定会恶化美国的舆论,美国是一个容易被舆论左右的国家。”
“是的,首相先生,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在美国舆论方面的支出,以舆论确保美国始终站在我们一步,并最终加入战争。”
丘吉尔颇为自信的说道。
“请讲下去。”
阿斯奎斯首相点点头。
“舆论,没有那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舆论会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舆论可以很轻易的左右这个国家的政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原定每月支付给美国舆论界的10万英镑广告费增加到每月20万英镑,或许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但却远无法同我们所能得到的相比”
在这间办公室内,丘吉尔可以毫无顾虑的谈到在美国舆论方面的“广告费”,这是英国的一个秘密,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英国政府一直支付着美国舆论界“广告费”,以使美国的舆论对英国更为有利。
“嗯,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
阿斯奎斯首相并没有反对加大广告费支出。
“我们只需要确保一件事,就是美国的舆论不会倒至美国滑向德国,至于美国的舆论如何排斥中国人,抗拒其在太平洋的扩张,就现在的看来,事实上,这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此时的丘吉尔表现的完全不是一位海军大臣,几乎就像是一个首相,从各个方面考虑着英国的利益,事实上,对于丘吉尔来说,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能同英国的利益相提并论。
“这两件事有可能同时进行吗?”
费舍尔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有些怀疑丘吉尔提议的可能性。或许他同中国皇室有着良好的私谊,但他更是一个英国人,他所考虑的首先是英国的利益。
“现在,当英国没有力量阻止中国扩张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借助美国的力量阻止中国的扩张,当美国和中国因太平洋产生的矛盾激化时,就是英国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邱吉尔又继续说:
“现在,或许英国的力量无法左右两国,但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对于太平洋都没击败对方的能力,所以无论两国舆论如何恶化,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这可能会维持到战争结束而在战争结束之后……”
不等丘吉尔把话说完,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掠过阿斯奎斯首相的脑中。
“你的意思是,中国和美国会因为太平洋而产生一场新的军备竞赛。”
“这是不可避免的”
丘吉尔认真的说道,然后立即道出自己的想法。
“当中国和美国陷入海上军备竞赛的之后,那么无论是美国或是中国,都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在他们的竞争之中,英国站在那一方”
“到时无论英国站在那一方,那一方都将是太平洋真正的赢家”
阿斯奎斯首相笑了笑,摸了摸他的下巴。
“这么做才真正符合英国利益和未来。”
一直未发表看法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这时主动地说。
“如果中国和美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那么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都必须要竭尽全力争取英国的支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所以,我们现在要需要做的就是……”
邱吉尔停了一下,先是笑了笑又继续往下说。
“默认中国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告诉中国人,我们可以接受他们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但是作为回报……”
“什么?”
“中国人必须要在德属东非作出一定的让步”。
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论述。
“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但是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这绝不是杰文斯的炫耀,他说的是事实,事实上,自特拉加法战役之后的百年之中,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如英国一般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英国作为这个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的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永远不会遭受挑战,事实上,在欧洲大陆、在北美,总是不断涌现出挑战者,有的挑战者最终成为了英国的“朋友”,而有的挑战者则成为了英国的敌人。
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而对于欧洲的后进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他们的梦寐以求的,为了让自己的旗帜能够享受那太阳永落下的荣耀,总会有人站出来,去挑战英国,从工业经济竞争作为开始,再到军备竞赛,最后,那就是战争。
现在,此时,特拉加法海战之后的第109个年头,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被颠覆了,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正试图用武力挑战不列颠的秩序。
战争已经打响,在伦敦,这座不列颠治下和平的发源地,日不落帝国的心脏,此时,正洋溢着爱国激情,英国卷入了战争,英国正卷入了自特拉加法海战后,真正影响国家命脉的战争,面对来自德国挑战,英国断然选择了应战。
“英**队即无钟表,也无日历……英国曾经用20年的时间来战胜拿破仑……在这一场战争之中,需要多久,战争就进行多久,英国会战斗到底,直到彻底击败我们的敌人”
财政大臣劳合?乔治的话表明了面对挑战,英国的决心。
“我们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唐宁街16号的首相办公室内,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用手指神经质地轻轻敲着他面前的书桌。此时他显得疲惫而烦恼,在说话时,他抬头看着眼前的海军大臣丘吉尔。
“我并不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有其它的什么选择,”
丘吉尔肯定的说道。
“至少现在没有”
“你真正的意思是现在的情况真的如此绝望吗?”
“要知道,中国的人口几乎是英国、法国、俄国人口的两倍,他们本土的资源非常丰富,虽然没有石油,但是他们在荷兰人的南方自治领却拥有采油权,并且拥有驻军,可以随时掌南方自治领,从而获得每年一千万吨石油的产出,而且通过九年的发展,已经工业化的中国完全可以提供战争所需要的任何武器,从致远舰舰到飞机,任何一种战场上所需要的武器”
“我们再看看中国皇帝信件吧。”
这时,第一海军大臣费舍尔却突然开口说道,他是在战争爆发后,被丘吉尔请出重新出任第一海军大臣,海军大臣,现在更是主持着整个海军的战备。
要伦敦众所周知,费舍尔是英国的亲华派,四年前他从第一海军大臣的职务上卸任后,便前往中国访问,在中国一呆就是三年,可以说,中国海军的进步,与费舍尔在任期间的多次“假公济私”不无关系。
中国皇帝的信,是中国大使馆转交的,事实上是中国发来的电报,随后由大使馆文官书写,电报的内容则对其在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战军事行动进行了解释。
“尊敬阿斯奎斯首相。
中国建立现代之军事力量在于保卫国家免受外国侵略,过去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军力,国家和民族方能保持尊严,国民方能得享安乐,而建立强大之军事力,不仅需要军力上的强大,更需要综合实力的强大,方有强大之军队,正因如此,我们向德国学习陆军,向英国学习海军,向美国学习法律,……众所周知,在中国帝国建元后,德意志帝国是第一个平等待我的欧洲强国,后中德曾因两国需要签署同盟条约,而德国更给予中国大量帮助,九年间,超过十五万中国学生留学德国,近三万名德国专家于中国政府、企业工作,正在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得已实现国家的现代变革,政府得以建成负责任之政府、企业得已成为现代之企业,可以说,没有德国,就没有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信中的内容,只让所有人一惊,没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现实却是中国对这么一个对其国家有“恩”的国家下手了。
“可以说,在中国国内存在广泛的亲德力量,可以肯定一点是,假如没有朕与内阁诸士的拖延、婉劝,中德同盟条约续约早已被国会通过,而此时中国早已为德国之同盟,向法国、俄罗斯以及英国宣战”
当秘书官念到这一句话时,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非常复杂,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中国国内存在的亲德派,这是一个在德国的帮助下实现工业化,并进而成为文明国家一员的国家,的确,正如这位皇帝所说的那样,在如此深厚的亲德情绪下,中国会成为德国的同盟一点也不稀奇,事实上,直到中国对德国宣战之前,英国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走向。
中国的海军力量或许远逊于英、法,但是当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全数陷入欧洲战场上的时候,整个太平洋、印度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当中国海军,即便是拥有13艘致远级战舰美国,亦无法能够保证可以击败只拥有10艘致远级和超致远级战舰的中国海军。
全世界除去中国,没有任何国家的致远舰曾投入过海战,中国海军或许年青,但是却拥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尤其是运用致远舰的经验。
“……德意志帝国以武力挑战国际秩序,严重影响到各国利益,在这一点是,中国和英国是持人共同观点的,而且也是有着共同利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之所以建立军事力量,目的在于维系本国之安全,而非为他国之利益或本国之扩张,……”
诸人会心的一笑,在任何人看来,这不过只是谎言罢了,对于那位皇帝,他们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在他的眼中从来都只有利益,这一切不过只是他的借口而已。
“……但,如朕不能采取相应措施,现在中国恐已向法国、俄罗斯宣战,这无疑是朕不愿看到的,亦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向往和平,为本国之大和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思来想去,为避免中国完全卷入战争,唯有断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确保本国之和平……”
尽管明白他的信中提到的是事实,但是,在这封信中,他们还是看到那位皇帝的真正意图——中国的扩张与中国的利益。
六年前,当中国皇后名下的那家由“英国—波斯石油公司”更名为“中国—波斯石油公司”的中波石油公司位于波斯的油田开采出石油之后。面对英国希望其分享股份的要求,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甚至不惜向波斯湾派出训练舰队。
利益他的眼中只有利益。
向英国宣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不会做,但是向德国宣战,却能得到一些回报,所以他才会向德国宣战,至于什么抢占德国殖民地不过是“堵中国亲德派之口”。
“你们怎么看?”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抬起头来。
“夺占12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其目的在于以现实利益迫使国内亲德派默认此次宣战,从而避免中国为德国之盟友,向协约国宣战”
费舍尔淡淡笑了笑,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他从中国回到英国时,老朋友宴会结束后对他说的那番话。
“首相阁下,去年,在我回英国的时候,中国陛下曾向我亲口提到,他对国内存在大量亲德派,而倍觉忧心,原因正是一但德国卷入对英国战争后,中国的立场,当时他曾提到,如发生这种事情,他只能断然采取措施了,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
“你认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事实上,中国皇帝是亲英的?”
这句话等于没说,他不会亲英,但是在德国与英国之间,中国皇室或许更倾向于英国,绝不是什么中国皇帝是英国贵族,根本原因是中国皇帝清楚的知道英国的力量以及英国面对挑战所展现出来的决心。
“至少他并不愿意同英国发生战争”
费舍尔认真的说道。
“假如,我们试图迫使中国交出这两块德国殖民地,那么,他必然无法向国内的亲德派交待,到那时,即便是**如他,亦只能选择同德国举行和谈,事实上,中国国会至今都会同意向德国宣战”
费舍尔在说出这句话时,把视线投给了外交大臣,这个消息是从他那里得到的。
“是的,贵族院、下议院都未通过宣战提案,而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固然在皇帝,但宣战后仍需要经两院确认,而且不排除未来德国尝试通过外交努力,以令中国转换阵营”
“看起来,现在的局势事实上对我们并不乐观。”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若有所思地说。
“是的,假如中国倒向德国人,那么至少在击败德国海军之前,我们不可能向远东派出那怕是一艘巡洋舰,甚至必须要做好中国人将占领印度的思想准备。”
费舍尔在大胆说出这一种看法时,整个人显得十分把握。
“甚至他们还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假如在我们和德国人打仗的时候。”
丘吉尔补充了一句,事实上他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中国人,但是现在却又不得不正视那些中国人倒向德国,对英国造成的影响,那将是毁灭性的,到那时除非美国参战,否则英国不仅将失去亚洲的殖民地,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反正是一场恶梦。
“美国呢?现在威尔逊是什么态度?”
阿斯奎斯首相将视线转给外交大臣。
“美国人不会对德国宣战至少现在不会”
在伦敦没有什么人会怀疑美国会同德国结为同盟,进而向英国宣战,对于这一点,英国人根本就不需要怀疑。
“现在中国人已经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
阿斯奎斯首相警觉地说。
“这一定会恶化美国的舆论,美国是一个容易被舆论左右的国家。”
“是的,首相先生,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在美国舆论方面的支出,以舆论确保美国始终站在我们一步,并最终加入战争。”
丘吉尔颇为自信的说道。
“请讲下去。”
阿斯奎斯首相点点头。
“舆论,没有那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舆论会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舆论可以很轻易的左右这个国家的政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原定每月支付给美国舆论界的10万英镑广告费增加到每月20万英镑,或许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但却远无法同我们所能得到的相比”
在这间办公室内,丘吉尔可以毫无顾虑的谈到在美国舆论方面的“广告费”,这是英国的一个秘密,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英国政府一直支付着美国舆论界“广告费”,以使美国的舆论对英国更为有利。
“嗯,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
阿斯奎斯首相并没有反对加大广告费支出。
“我们只需要确保一件事,就是美国的舆论不会倒至美国滑向德国,至于美国的舆论如何排斥中国人,抗拒其在太平洋的扩张,就现在的看来,事实上,这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此时的丘吉尔表现的完全不是一位海军大臣,几乎就像是一个首相,从各个方面考虑着英国的利益,事实上,对于丘吉尔来说,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能同英国的利益相提并论。
“这两件事有可能同时进行吗?”
费舍尔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有些怀疑丘吉尔提议的可能性。或许他同中国皇室有着良好的私谊,但他更是一个英国人,他所考虑的首先是英国的利益。
“现在,当英国没有力量阻止中国扩张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借助美国的力量阻止中国的扩张,当美国和中国因太平洋产生的矛盾激化时,就是英国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邱吉尔又继续说:
“现在,或许英国的力量无法左右两国,但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对于太平洋都没击败对方的能力,所以无论两国舆论如何恶化,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这可能会维持到战争结束而在战争结束之后……”
不等丘吉尔把话说完,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掠过阿斯奎斯首相的脑中。
“你的意思是,中国和美国会因为太平洋而产生一场新的军备竞赛。”
“这是不可避免的”
丘吉尔认真的说道,然后立即道出自己的想法。
“当中国和美国陷入海上军备竞赛的之后,那么无论是美国或是中国,都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在他们的竞争之中,英国站在那一方”
“到时无论英国站在那一方,那一方都将是太平洋真正的赢家”
阿斯奎斯首相笑了笑,摸了摸他的下巴。
“这么做才真正符合英国利益和未来。”
一直未发表看法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这时主动地说。
“如果中国和美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那么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都必须要竭尽全力争取英国的支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所以,我们现在要需要做的就是……”
邱吉尔停了一下,先是笑了笑又继续往下说。
“默认中国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告诉中国人,我们可以接受他们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但是作为回报……”
“什么?”
“中国人必须要在德属东非作出一定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