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府、潭州府的江岸上,聚集了大量的水师战船。从岸上一眼望去,仿佛水面上凭空建起了一座浮城。
薛禄军、谭忠军、陈懋军共二十万步骑,很快就要抵达长沙和潭州附近了;这些战船,正准备要运送各部将士们去湘江西岸。
这时张辅收到了中军行辕文官的禀报,他看完之后,说道:“珉王带着六千多人,正往长沙府而来。”
马上就有部将嘀咕着抱怨:“珉王这时候到来,不是耽误大军渡江么?”
张辅心里也不高兴,但他没有说出来,只说道:“安排一些船,运送一批将士到西岸后,再送珉王的人马过来。”
珉王以前的藩国在云南,永乐初被汉王占了,珉王便奉旨就藩湖广省武冈州。
武冈州正好在宝庆府西南。珉王也挺有见识,必定看出来宝庆府那边要发生大战了;所以珉王才会在这时候,径直抛弃了他的王府,往长沙这边逃来。
汉王朱高煦起兵以来,为避免树敌更多,对待他的藩王亲戚们还算厚待。珉王与汉王也没仇,原不必擅自跑路的,但珉王与西平侯沐晟有仇!
沐晟在汉王起兵之初居功至伟,在汉王府那边必定是有地位的人。所以珉王才不愿意落入汉王军之手,忌惮的正是沐家。
不过珉王来的时候不太巧,正是张辅进行大规模调动部署的时候……
当此之时,张辅已制定了在宝庆府地区进行大战的方略。
他的中军四万多人作为前锋,并从各部抽调的万骑骑兵增援,率先向新化县(宝庆府西北方)进军;薛禄军、谭忠军、陈懋军二十万人,随后也要横渡湘江,向西南方向宝庆府地区调动;柳升军十万人到达益阳县之后,改道向南进军,往新化县西面挺进。
并调左副将军何福部十万人西进,向宝庆府城方向靠拢。
张辅作出如此部署,是基于对叛军瞿能部的推测判断,认为瞿能会走新化县这条路!
张辅正在聚集优势兵力,在新化县、到宝庆府城附近的资水之间,先对瞿能叛军进行堵截围攻。意图在湖广战役的初期,先灭掉瞿能一路。
然后大军以东西横面展开,由北向南进军至宝庆府城附近;何福军则从衡州府西进,与官军主力会合后,成为大军左翼。各部一字摆开向永州方向迎击叛军主力……
几天之后的十月初三,珉王及其仪卫司率先渡过了湘江,到了长沙府城。张辅只得前去拜见,按照太祖皇帝定下规矩,张辅在门外行叩拜之礼,报上官职姓名;然后才允许进珉王落脚的地方拜见。
上座上的珉王穿着红色团龙服,对张辅也是相当客气,他的声音很和气:“英国公免礼,请坐。”
“末将谢珉王殿下。”张辅拜道,在侧面的一条凳子上坐下来。
珉王马上长吁短叹道:“俺早就多次上奏朝廷,沐晟要谋反!而今果不出其然。”
张辅心道:那沐晟是被汉王裹挟造反的,光凭沐府怎么造反?但张辅不想与珉王争执,便随口附和了一句了事。张辅这几天忙碌非常,只想尽到礼节之后,赶紧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入内,向珉王弯腰道:“王爷,门外有个武将,说有急事想进来见英国公。”
张辅听罢站了起来。珉王挥手道:“军务要紧,准他进来。”
宦官拜道:“奴婢遵命。”
不一会儿,便有个武将疾步走进来,先向珉王单膝跪地行了军礼,便走到张辅跟前,俯首过来小声说道:“新化县来报,斥候于县城西北边的塘口乡,发现大量叛军!”
张辅的脸色因情绪波动而微红,抱拳向珉王拜道:“末将军务缠身,失敬失敬。”
珉王道:“英国公应以大事为重,后会有期。”
于是张辅拜别了珉王,走出大门。他立刻对身边的武将道:“你先回中军行辕,叫人写好了军令,本帅随后就到!
军令便写,叛军翻山越岭过来,兵马疲敝;命令新化县的中军步骑立刻西渡资水,尽力堵住叛军南下,骑兵大队应能于近日赶到。”
“末将得令!”
张辅骑马带着随从向中军行辕赶回,虽然湖广的风已有些寒冷,但他的脸庞仍旧发热。叛军瞿能部的动向在预料之中,出现在了新化县;这一场大战,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了!
纯粹靠推测判断出了叛军的路线,张辅此刻觉得开局甚好,信心又增加了几分……不过叛军到新化县也太快了,柳升、薛禄等官军尚未到达指定位置,让此事不是那么完美。
双方数十万人规模的大决战,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同时到达一个战场,总是会从这种局部的角逐中、逐渐推进大战的进程。张辅觉得,瞿能也不过如此、“靖难之役”的败军之将而已,一开始便自投罗网!
张辅到了中军行辕,看到太阳已经西垂了,便签押了军令,对信使道:“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兼行,尽快送到新化县!”
他接着连续下达了几道军令。命令位于宜阳县以南的柳升部、调骑兵前锋先行,赶往新化县增援;命令已到湘江西岸的各路大军,抽调骑兵向新化县出动。
张辅认为,以新化县的中军四万多人,加上各路陆续增援的骑兵大队,直接便可以灭掉兵马疲惫的瞿能部!
他又传令亲兵护卫骑兵,明早启程!张辅准备亲自赶往新化县督战。
……瞿能部约七万步骑组成的三路人马,于十月初便都走出了山岭,在附近一个叫塘口乡的地方聚集。
他前后几次派人探听新化县的敌军兵力,判断出敌军只有四五万人,便又在塘口乡等了两天。一则让翻山越岭的将士们稍作休息,二则之前的路不好走,有些人马掉队了,等两天能减少因行军困难造成的损失。
十月初四下午,瞿能率军渡过了资水的一条支流,抵达了新化县的资水西面。斥候禀报,敌军已渡过资水,在一条未能探明名字的小河南岸扎营,正在构筑工事。
瞿能带着一股骑兵,径直南行到达了小河北岸。他向东张望,一时没看见有大股敌军的踪迹。斥候武将道:“大帅,敌军在东边约七八里地外,位于这条河的南岸。”
“你们俩,从这里跑马过河!”瞿能用马鞭一指,下令道。
面前这条河比较窄,冬季的水看起来也几乎枯竭了。两骑拍马冲进河里,顿时水花飞溅,河水很快就浑浊起来,马蹄径直踩到了河底的淤泥。
没一会儿,两名骑兵便渡过了小河,接着又勒马重新跑了回来。
瞿能便道:“命令前锋去敌营西北方向,在靠近敌军数里地的地方,找一处能扎营的地盘。”
一个亲兵拿了写着瞿能亲笔的“军令如山”的令旗,抱拳道:“得令!”
瞿能率众返回,寻见了大军人马,他马上又传令各部大将,向着官军驻扎的方向进军!
没一会儿,几个武将向这边过来,有人询问道:“大帅,俺们要攻打新化县敌军吗?”
瞿能摇头道:“湖广这边的伪朝军队很多,后面肯定有马队和大军来援。咱们没有火炮,箭矢弹药携带很少,军粮也无法久持,现在来不及与新化县这股敌军周旋了。不过咱们人多,可以吓吓敌军。”
话音刚落,前面的大路上便传来一声“报”的喊声。
不一会儿,斥候武将过去相认之后,便带着那军士过来了。军士下马单膝跪地道:“大帅,弟兄们今天下午在新化县东边,看见了很多敌骑,全是马兵!没有一万五,也有一万骑!”
身边的武将们问道:“大帅是否改变军令?”
瞿能想了一会儿,抬头看了一眼西边接近山顶的太阳,摇头拒绝了。
瞿能在辰溪县时、决定走新化县这条路,事先估计过官军各路大军的位置,觉得有一定机会;但消息很难准确,整个行军本身就在冒险,此刻他的胆子也很大。
大军行进了数里地,前面便能看见前锋军和辎重营的人马了,辎重营正在干活,帮着修建营地。于是各部大将找到选好的地方,下令扎营休息。
瞿能军和伪朝官军相距约只有六七里。及至天黑,敌军大营仍无调动的迹象;不过因为靠的太近,斥候已有伤亡的禀报。
这时瞿能召集了卫指挥使以上的大将,到临时的行辕里议事。等大伙儿陆续到了,瞿能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此时必定有大量敌军步骑,会先后抵达新化县附近地区;新化县以南的宝庆府也会有敌军堵截。因此我部不能丝毫耽误,应尽快摆脱新化县敌军。
今晚诸位便连夜拔营,向南面的山区行军。这边道路比较平坦宽敞,大概三十里地后进山,那时正好天亮了。大军进山之后,不利于骑兵展开,敌军马队追兵便奈何不得咱们了。”
众将纷纷附和。
瞿能见状,便立刻开始安排最精锐的一卫,作为后卫人马。
薛禄军、谭忠军、陈懋军共二十万步骑,很快就要抵达长沙和潭州附近了;这些战船,正准备要运送各部将士们去湘江西岸。
这时张辅收到了中军行辕文官的禀报,他看完之后,说道:“珉王带着六千多人,正往长沙府而来。”
马上就有部将嘀咕着抱怨:“珉王这时候到来,不是耽误大军渡江么?”
张辅心里也不高兴,但他没有说出来,只说道:“安排一些船,运送一批将士到西岸后,再送珉王的人马过来。”
珉王以前的藩国在云南,永乐初被汉王占了,珉王便奉旨就藩湖广省武冈州。
武冈州正好在宝庆府西南。珉王也挺有见识,必定看出来宝庆府那边要发生大战了;所以珉王才会在这时候,径直抛弃了他的王府,往长沙这边逃来。
汉王朱高煦起兵以来,为避免树敌更多,对待他的藩王亲戚们还算厚待。珉王与汉王也没仇,原不必擅自跑路的,但珉王与西平侯沐晟有仇!
沐晟在汉王起兵之初居功至伟,在汉王府那边必定是有地位的人。所以珉王才不愿意落入汉王军之手,忌惮的正是沐家。
不过珉王来的时候不太巧,正是张辅进行大规模调动部署的时候……
当此之时,张辅已制定了在宝庆府地区进行大战的方略。
他的中军四万多人作为前锋,并从各部抽调的万骑骑兵增援,率先向新化县(宝庆府西北方)进军;薛禄军、谭忠军、陈懋军二十万人,随后也要横渡湘江,向西南方向宝庆府地区调动;柳升军十万人到达益阳县之后,改道向南进军,往新化县西面挺进。
并调左副将军何福部十万人西进,向宝庆府城方向靠拢。
张辅作出如此部署,是基于对叛军瞿能部的推测判断,认为瞿能会走新化县这条路!
张辅正在聚集优势兵力,在新化县、到宝庆府城附近的资水之间,先对瞿能叛军进行堵截围攻。意图在湖广战役的初期,先灭掉瞿能一路。
然后大军以东西横面展开,由北向南进军至宝庆府城附近;何福军则从衡州府西进,与官军主力会合后,成为大军左翼。各部一字摆开向永州方向迎击叛军主力……
几天之后的十月初三,珉王及其仪卫司率先渡过了湘江,到了长沙府城。张辅只得前去拜见,按照太祖皇帝定下规矩,张辅在门外行叩拜之礼,报上官职姓名;然后才允许进珉王落脚的地方拜见。
上座上的珉王穿着红色团龙服,对张辅也是相当客气,他的声音很和气:“英国公免礼,请坐。”
“末将谢珉王殿下。”张辅拜道,在侧面的一条凳子上坐下来。
珉王马上长吁短叹道:“俺早就多次上奏朝廷,沐晟要谋反!而今果不出其然。”
张辅心道:那沐晟是被汉王裹挟造反的,光凭沐府怎么造反?但张辅不想与珉王争执,便随口附和了一句了事。张辅这几天忙碌非常,只想尽到礼节之后,赶紧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入内,向珉王弯腰道:“王爷,门外有个武将,说有急事想进来见英国公。”
张辅听罢站了起来。珉王挥手道:“军务要紧,准他进来。”
宦官拜道:“奴婢遵命。”
不一会儿,便有个武将疾步走进来,先向珉王单膝跪地行了军礼,便走到张辅跟前,俯首过来小声说道:“新化县来报,斥候于县城西北边的塘口乡,发现大量叛军!”
张辅的脸色因情绪波动而微红,抱拳向珉王拜道:“末将军务缠身,失敬失敬。”
珉王道:“英国公应以大事为重,后会有期。”
于是张辅拜别了珉王,走出大门。他立刻对身边的武将道:“你先回中军行辕,叫人写好了军令,本帅随后就到!
军令便写,叛军翻山越岭过来,兵马疲敝;命令新化县的中军步骑立刻西渡资水,尽力堵住叛军南下,骑兵大队应能于近日赶到。”
“末将得令!”
张辅骑马带着随从向中军行辕赶回,虽然湖广的风已有些寒冷,但他的脸庞仍旧发热。叛军瞿能部的动向在预料之中,出现在了新化县;这一场大战,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了!
纯粹靠推测判断出了叛军的路线,张辅此刻觉得开局甚好,信心又增加了几分……不过叛军到新化县也太快了,柳升、薛禄等官军尚未到达指定位置,让此事不是那么完美。
双方数十万人规模的大决战,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同时到达一个战场,总是会从这种局部的角逐中、逐渐推进大战的进程。张辅觉得,瞿能也不过如此、“靖难之役”的败军之将而已,一开始便自投罗网!
张辅到了中军行辕,看到太阳已经西垂了,便签押了军令,对信使道:“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兼行,尽快送到新化县!”
他接着连续下达了几道军令。命令位于宜阳县以南的柳升部、调骑兵前锋先行,赶往新化县增援;命令已到湘江西岸的各路大军,抽调骑兵向新化县出动。
张辅认为,以新化县的中军四万多人,加上各路陆续增援的骑兵大队,直接便可以灭掉兵马疲惫的瞿能部!
他又传令亲兵护卫骑兵,明早启程!张辅准备亲自赶往新化县督战。
……瞿能部约七万步骑组成的三路人马,于十月初便都走出了山岭,在附近一个叫塘口乡的地方聚集。
他前后几次派人探听新化县的敌军兵力,判断出敌军只有四五万人,便又在塘口乡等了两天。一则让翻山越岭的将士们稍作休息,二则之前的路不好走,有些人马掉队了,等两天能减少因行军困难造成的损失。
十月初四下午,瞿能率军渡过了资水的一条支流,抵达了新化县的资水西面。斥候禀报,敌军已渡过资水,在一条未能探明名字的小河南岸扎营,正在构筑工事。
瞿能带着一股骑兵,径直南行到达了小河北岸。他向东张望,一时没看见有大股敌军的踪迹。斥候武将道:“大帅,敌军在东边约七八里地外,位于这条河的南岸。”
“你们俩,从这里跑马过河!”瞿能用马鞭一指,下令道。
面前这条河比较窄,冬季的水看起来也几乎枯竭了。两骑拍马冲进河里,顿时水花飞溅,河水很快就浑浊起来,马蹄径直踩到了河底的淤泥。
没一会儿,两名骑兵便渡过了小河,接着又勒马重新跑了回来。
瞿能便道:“命令前锋去敌营西北方向,在靠近敌军数里地的地方,找一处能扎营的地盘。”
一个亲兵拿了写着瞿能亲笔的“军令如山”的令旗,抱拳道:“得令!”
瞿能率众返回,寻见了大军人马,他马上又传令各部大将,向着官军驻扎的方向进军!
没一会儿,几个武将向这边过来,有人询问道:“大帅,俺们要攻打新化县敌军吗?”
瞿能摇头道:“湖广这边的伪朝军队很多,后面肯定有马队和大军来援。咱们没有火炮,箭矢弹药携带很少,军粮也无法久持,现在来不及与新化县这股敌军周旋了。不过咱们人多,可以吓吓敌军。”
话音刚落,前面的大路上便传来一声“报”的喊声。
不一会儿,斥候武将过去相认之后,便带着那军士过来了。军士下马单膝跪地道:“大帅,弟兄们今天下午在新化县东边,看见了很多敌骑,全是马兵!没有一万五,也有一万骑!”
身边的武将们问道:“大帅是否改变军令?”
瞿能想了一会儿,抬头看了一眼西边接近山顶的太阳,摇头拒绝了。
瞿能在辰溪县时、决定走新化县这条路,事先估计过官军各路大军的位置,觉得有一定机会;但消息很难准确,整个行军本身就在冒险,此刻他的胆子也很大。
大军行进了数里地,前面便能看见前锋军和辎重营的人马了,辎重营正在干活,帮着修建营地。于是各部大将找到选好的地方,下令扎营休息。
瞿能军和伪朝官军相距约只有六七里。及至天黑,敌军大营仍无调动的迹象;不过因为靠的太近,斥候已有伤亡的禀报。
这时瞿能召集了卫指挥使以上的大将,到临时的行辕里议事。等大伙儿陆续到了,瞿能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此时必定有大量敌军步骑,会先后抵达新化县附近地区;新化县以南的宝庆府也会有敌军堵截。因此我部不能丝毫耽误,应尽快摆脱新化县敌军。
今晚诸位便连夜拔营,向南面的山区行军。这边道路比较平坦宽敞,大概三十里地后进山,那时正好天亮了。大军进山之后,不利于骑兵展开,敌军马队追兵便奈何不得咱们了。”
众将纷纷附和。
瞿能见状,便立刻开始安排最精锐的一卫,作为后卫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