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的张克公对蔡京和高方平这两奸臣忍无可忍了。小老张也知道自己的名声臭了,无法在皇帝跟前刷脸了,于是一个劲的给兄长张叔夜使眼色,想让张叔夜出面为林摅说情。
在张克公看来,林摅问题是有的,但都不明显。譬如高方平为了修建铁路买地的时候,林摅的确放水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在政策上毛病不大。
然后在严打行动中,收缴道士资产的处理上,林摅上缴国家的比例在张克公看来太少了些。张克公不是执政官,不知道开封府面临的难题,小老张只是以纪委的思路觉得林摅存在问题。
再然后,作为一个进士及第的人,林摅这个棒槌当年在公众场合把文报上的字给念错了,还被以学问著称的皇帝逮了个正着。你好歹低调些,犹如高方平似的只有个“同进士出身”,也就不那么拉仇恨了不是。
这些就是张克公眼睛里的林摅问题。但暂时都可以原谅,至于在道士问题上,林摅是张克公眼睛里的第一铁骑。张克公觉得现在的京城还需要林摅。
可惜张叔夜也有自己的考虑,严打行动涉及的群体很大,这事必须有人背锅,必须给皇帝一个交代。然而不能是蔡京和高方平背锅,所以老张即便无比尴尬和内疚,也只有默认林摅背锅的事了。
于是张叔夜并不响应张克公。
一般意义上的君无戏言,指的是其他朝代。在大宋的话,皇帝的话可以被宰执质疑。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大宋是抗旨事件最多的一个王朝。除了王安石这类人会大干特干外,当年就连蔡京都赶时髦,譬如当时赵佶任性,要加封童贯开府仪同三司,就被老蔡给顶回去了,直言道:“老臣拒绝任命。”
所以现在皇帝说出了“把林摅给朕赶走”的话来后,只有宰执可以反驳。高方平是执政之一但不是宰执,所以现在这个场合,唯一只有老张能说话把林摅的问题往回,变为一个有争议事件。
张叔夜不反驳的话,这事就真的“君无戏言”了。
于是在老张沉默之后,林摅叹息一声道:“臣有罪,辜负了圣恩,臣告退。”
言罢老林转身而去。
就此一来以赵佶的性格,内疚感又加强了些。
张克公也犯浑了,寻思能用的人拿了牺牲掉,相反把那些个国贼好好留着,于是强势出列道:“老臣有话说,臣要弹劾国贼郑居中……”
张叔夜急忙出来捂着张克公的嘴巴道:“这老家伙又喝高了,赶紧的,把他带下去清醒清醒。”
汗,禁止御史中丞说话这事赵佶都不敢。不过鉴于做这事的人他哥哥,似乎也说的过去,于是赵佶不发话的情况下,侍卫就真把小老张请去清醒了。
当然看起来效果是有了,在赵佶刚好想到了郑居中坏处的现在,赵佶并不需要真的听张克公的弹劾理由,只需见张克公如此激动的说郑居中是国贼,就能加重赵佶对郑居中的想法。
想着,赵佶又朝郑居中看去了一眼。
郑居中脸颊微微抽搐,觉得完蛋了,此番怕是真要被他们联手坑死。
但赵佶最终又看了一眼颜值无敌的郑贵妃,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失去兴致的一摆手道:“就这样吧,朕疲了,回宫吧。”
……
回宫之后,赵佶觉得很烦,林灵素不在的现在,于是赵佶专门把小高留了下来单独谈话。
“小高卿家你告诉朕,今个在众目睽睽下,朕是不是对待林摅的问题过分了,他竟是一句也不辩驳,越这样,相反让朕觉得有些问题。”赵佶迟疑着问道。
高方平摇头道:“不算过分。官家圣明,总体处理的挺好。蔡太师专门把这事拿出来说一定有其原因。宰相的当众说辞,官家您当然要回应,而林摅没反驳,所以于情于理对林摅的处理是正常的。不给朝廷和官家您添麻烦,让大家下台,也是他这个臣子的义务之一。可以从其他方式给予一定补偿,让他进成都做些事,将来视情况给予奖励便可。”
听高方平这么一解释,赵佶又释怀了些,觉得这样似乎也不错,便频频点头起来。
“关于郑居中……小高卿家你怎么看?”赵佶忽然好奇的道。
高方平察言观色一番,这算个机会,但是时机仍旧还没有完全成熟,于是道:“郑居中这家伙的作为,看起来还谈不上太大毛病,谈不上大逆不道,但问题肯定有。张克公其人口无遮拦,经常说官家不爱听的,算个不好的特点,但空穴不来风,张公为人不合时宜但也算正直,郑居中把他惹得这么激动一定有原因。好在叔夜相公及时打住了他要说的,不让官家为难。否则把问题听了个全面,在官家您处理了林摅的形势下,厚此薄彼不处理郑居中、不回应御史台也就不好了。回应的话官家又较难下台,容易被贵妃娘娘纠缠。”
赵佶笑道:“还是小高卿家理解朕,这算是你父亲高俅的天赋,成功传给了你。是啊,朕就在为此为难。”
赵佶的感慨不是装出来的,他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既然会因感情面子为难,那就没到处理郑居中的时候。话说被宰执弹劾后这么处理了林摅,他都会显得有些为难,何况是一起嫖过的舅子。
于是高方平反装忠的样子叹道:“官家仁慈念旧情,乃天下福泽。这亦是我大宋祖宗定下的国策,我大宋也正是因此而繁荣的。把郑居中放着吧,反正张公的话并没说全,您无需回应。家和万事兴,这算是一部分您的家事,护短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会彰显您的仁至义尽。”
家和万事兴这句现在对赵佶触动很大。又想到了那个叫赵桓的傻儿子,以及他娘那个黄脸婆。回忆起来,他们还真是最省心最不不跳的。其他妃子以及各种各样的亲戚们,还真是难得有安生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经由家事赵佶又皱了一下眉头,又想到了弟弟赵偲来述说郑居中的问题。
其实赵佶是真觉得有点问题了,如果仅仅是赵偲那家伙说事,赵佶还会认为言过其实,属于家属相互撕逼。但除了赵偲,正直的张克公也那么火大,再加上当时赵佶亲眼见识过郑居中尿性。这些事串联了起来,加深了记忆,那就真不是小事了。
甩甩头,赵佶解决不了的就放着,逃避一下先。
赵佶又尴尬的道:“张相公他……的确过分了些,然而他说的有些道理,加之他为人素来公正,朕暂时都找不到他的毛病。所以关于铁路的问题,小高你情绪也不要太大。”
高方平装作很“郁闷”的样子说道:“最终肯定是扭不过他老张的,那整个一强盗,都从我手里抢走不少东西了。这条环京铁路么,虽然代价不大,建设的也不辛苦,却是被他找到了毛病,为了不被追着咬,只能给他了。”
高方平小气抠门几乎就是标签,赵佶也非常理解,因为赵佶和他一样也是个财迷的人。于是觉得这小子的表现很接地气。且他这么说,已经等于同意割舍铁路了。
于是赵佶心情大好,拍腿道:“朕当然知道你委屈,然而有时候也没办法,就算是朕也得对他妥协不是,早些年他死死捏着户口库房不松手,装傻充楞,减少拨付皇家内库的银钱,朕不也忍了?好在听说这只是你十天建设的成果,代价不算大,最多材料费和买地费用,让朝廷还给你。”
这下高方平嘴巴笑歪了,呼噜呼噜的点头称是。
话说高方平除非脑残了才会把铁路捏在手里。摆明了就是要找机会交给朝廷的,只是说妈的不能做的太大无畏,那显得太圣人了,不是猪肉平风格。
这样一来最好了,老张出来拉仇恨,而高方平扮演有点委屈有点财迷、但最终大节不亏、识大体的角色。
故意把老张放纵得这么嚣张,那么皇帝也就不好意思来抢食了。
否则依照以往规矩,高方平通常只把东西交给皇家而不是朝廷。但铁路不是一般东西,这东西高方平连皇家都不想给,必须在一开始就形成铁的先例,捏死在朝廷手里。那么作为一个宠臣、高方平自己不方便来拉皇帝的仇恨,老张自带饭盒的跳出来一闹,仇恨是他拉的,但皇家从此不再方便来铁路资产上抢食了。
这就好啊!
尤其这次事件算是开了大宋先例,即:重大问题上不妥协,开启收归国有先例的是张叔夜。且遇到这种问题后,牛逼如赵佶和高方平者都妥协了。
那么将来高方平上台变法的时候,在一些问题上就有了“判例”,阻力会小很多,会名正言顺很多。
于是乎,他们都弱爆了,此番全部人都被高方平反装忠给利用了,就此定下了重大民生工程一定属于国有的基调。
避免出现后世美帝那些牛逼家族,妈的他们一发飙就会把一个地区的核电厂铁路什么的关停。倒逼白宫和国会政客们通过一些他们需要的法案。
什么,妥协?
没有妥协,他们的私人保安公司是真敢拿着合法枪支、举着独立宣言和国民警卫队对持的。所以总统虽然是老百姓选上去的,但一定会背叛老百姓,除非这个脑残总统想打内战或者被刺杀弹劾什么的。否则屁股在正的人坐在白宫都是歪的,因为其他鲨鱼会把那把交椅放歪,屁股太正的人一激动坐下去、铁定摔成瘫痪。
如此这般的蛊惑一番圣心后,高方平便溜走了,留下老梁这个太监继续忽悠皇帝……
在张克公看来,林摅问题是有的,但都不明显。譬如高方平为了修建铁路买地的时候,林摅的确放水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在政策上毛病不大。
然后在严打行动中,收缴道士资产的处理上,林摅上缴国家的比例在张克公看来太少了些。张克公不是执政官,不知道开封府面临的难题,小老张只是以纪委的思路觉得林摅存在问题。
再然后,作为一个进士及第的人,林摅这个棒槌当年在公众场合把文报上的字给念错了,还被以学问著称的皇帝逮了个正着。你好歹低调些,犹如高方平似的只有个“同进士出身”,也就不那么拉仇恨了不是。
这些就是张克公眼睛里的林摅问题。但暂时都可以原谅,至于在道士问题上,林摅是张克公眼睛里的第一铁骑。张克公觉得现在的京城还需要林摅。
可惜张叔夜也有自己的考虑,严打行动涉及的群体很大,这事必须有人背锅,必须给皇帝一个交代。然而不能是蔡京和高方平背锅,所以老张即便无比尴尬和内疚,也只有默认林摅背锅的事了。
于是张叔夜并不响应张克公。
一般意义上的君无戏言,指的是其他朝代。在大宋的话,皇帝的话可以被宰执质疑。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大宋是抗旨事件最多的一个王朝。除了王安石这类人会大干特干外,当年就连蔡京都赶时髦,譬如当时赵佶任性,要加封童贯开府仪同三司,就被老蔡给顶回去了,直言道:“老臣拒绝任命。”
所以现在皇帝说出了“把林摅给朕赶走”的话来后,只有宰执可以反驳。高方平是执政之一但不是宰执,所以现在这个场合,唯一只有老张能说话把林摅的问题往回,变为一个有争议事件。
张叔夜不反驳的话,这事就真的“君无戏言”了。
于是在老张沉默之后,林摅叹息一声道:“臣有罪,辜负了圣恩,臣告退。”
言罢老林转身而去。
就此一来以赵佶的性格,内疚感又加强了些。
张克公也犯浑了,寻思能用的人拿了牺牲掉,相反把那些个国贼好好留着,于是强势出列道:“老臣有话说,臣要弹劾国贼郑居中……”
张叔夜急忙出来捂着张克公的嘴巴道:“这老家伙又喝高了,赶紧的,把他带下去清醒清醒。”
汗,禁止御史中丞说话这事赵佶都不敢。不过鉴于做这事的人他哥哥,似乎也说的过去,于是赵佶不发话的情况下,侍卫就真把小老张请去清醒了。
当然看起来效果是有了,在赵佶刚好想到了郑居中坏处的现在,赵佶并不需要真的听张克公的弹劾理由,只需见张克公如此激动的说郑居中是国贼,就能加重赵佶对郑居中的想法。
想着,赵佶又朝郑居中看去了一眼。
郑居中脸颊微微抽搐,觉得完蛋了,此番怕是真要被他们联手坑死。
但赵佶最终又看了一眼颜值无敌的郑贵妃,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失去兴致的一摆手道:“就这样吧,朕疲了,回宫吧。”
……
回宫之后,赵佶觉得很烦,林灵素不在的现在,于是赵佶专门把小高留了下来单独谈话。
“小高卿家你告诉朕,今个在众目睽睽下,朕是不是对待林摅的问题过分了,他竟是一句也不辩驳,越这样,相反让朕觉得有些问题。”赵佶迟疑着问道。
高方平摇头道:“不算过分。官家圣明,总体处理的挺好。蔡太师专门把这事拿出来说一定有其原因。宰相的当众说辞,官家您当然要回应,而林摅没反驳,所以于情于理对林摅的处理是正常的。不给朝廷和官家您添麻烦,让大家下台,也是他这个臣子的义务之一。可以从其他方式给予一定补偿,让他进成都做些事,将来视情况给予奖励便可。”
听高方平这么一解释,赵佶又释怀了些,觉得这样似乎也不错,便频频点头起来。
“关于郑居中……小高卿家你怎么看?”赵佶忽然好奇的道。
高方平察言观色一番,这算个机会,但是时机仍旧还没有完全成熟,于是道:“郑居中这家伙的作为,看起来还谈不上太大毛病,谈不上大逆不道,但问题肯定有。张克公其人口无遮拦,经常说官家不爱听的,算个不好的特点,但空穴不来风,张公为人不合时宜但也算正直,郑居中把他惹得这么激动一定有原因。好在叔夜相公及时打住了他要说的,不让官家为难。否则把问题听了个全面,在官家您处理了林摅的形势下,厚此薄彼不处理郑居中、不回应御史台也就不好了。回应的话官家又较难下台,容易被贵妃娘娘纠缠。”
赵佶笑道:“还是小高卿家理解朕,这算是你父亲高俅的天赋,成功传给了你。是啊,朕就在为此为难。”
赵佶的感慨不是装出来的,他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既然会因感情面子为难,那就没到处理郑居中的时候。话说被宰执弹劾后这么处理了林摅,他都会显得有些为难,何况是一起嫖过的舅子。
于是高方平反装忠的样子叹道:“官家仁慈念旧情,乃天下福泽。这亦是我大宋祖宗定下的国策,我大宋也正是因此而繁荣的。把郑居中放着吧,反正张公的话并没说全,您无需回应。家和万事兴,这算是一部分您的家事,护短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会彰显您的仁至义尽。”
家和万事兴这句现在对赵佶触动很大。又想到了那个叫赵桓的傻儿子,以及他娘那个黄脸婆。回忆起来,他们还真是最省心最不不跳的。其他妃子以及各种各样的亲戚们,还真是难得有安生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经由家事赵佶又皱了一下眉头,又想到了弟弟赵偲来述说郑居中的问题。
其实赵佶是真觉得有点问题了,如果仅仅是赵偲那家伙说事,赵佶还会认为言过其实,属于家属相互撕逼。但除了赵偲,正直的张克公也那么火大,再加上当时赵佶亲眼见识过郑居中尿性。这些事串联了起来,加深了记忆,那就真不是小事了。
甩甩头,赵佶解决不了的就放着,逃避一下先。
赵佶又尴尬的道:“张相公他……的确过分了些,然而他说的有些道理,加之他为人素来公正,朕暂时都找不到他的毛病。所以关于铁路的问题,小高你情绪也不要太大。”
高方平装作很“郁闷”的样子说道:“最终肯定是扭不过他老张的,那整个一强盗,都从我手里抢走不少东西了。这条环京铁路么,虽然代价不大,建设的也不辛苦,却是被他找到了毛病,为了不被追着咬,只能给他了。”
高方平小气抠门几乎就是标签,赵佶也非常理解,因为赵佶和他一样也是个财迷的人。于是觉得这小子的表现很接地气。且他这么说,已经等于同意割舍铁路了。
于是赵佶心情大好,拍腿道:“朕当然知道你委屈,然而有时候也没办法,就算是朕也得对他妥协不是,早些年他死死捏着户口库房不松手,装傻充楞,减少拨付皇家内库的银钱,朕不也忍了?好在听说这只是你十天建设的成果,代价不算大,最多材料费和买地费用,让朝廷还给你。”
这下高方平嘴巴笑歪了,呼噜呼噜的点头称是。
话说高方平除非脑残了才会把铁路捏在手里。摆明了就是要找机会交给朝廷的,只是说妈的不能做的太大无畏,那显得太圣人了,不是猪肉平风格。
这样一来最好了,老张出来拉仇恨,而高方平扮演有点委屈有点财迷、但最终大节不亏、识大体的角色。
故意把老张放纵得这么嚣张,那么皇帝也就不好意思来抢食了。
否则依照以往规矩,高方平通常只把东西交给皇家而不是朝廷。但铁路不是一般东西,这东西高方平连皇家都不想给,必须在一开始就形成铁的先例,捏死在朝廷手里。那么作为一个宠臣、高方平自己不方便来拉皇帝的仇恨,老张自带饭盒的跳出来一闹,仇恨是他拉的,但皇家从此不再方便来铁路资产上抢食了。
这就好啊!
尤其这次事件算是开了大宋先例,即:重大问题上不妥协,开启收归国有先例的是张叔夜。且遇到这种问题后,牛逼如赵佶和高方平者都妥协了。
那么将来高方平上台变法的时候,在一些问题上就有了“判例”,阻力会小很多,会名正言顺很多。
于是乎,他们都弱爆了,此番全部人都被高方平反装忠给利用了,就此定下了重大民生工程一定属于国有的基调。
避免出现后世美帝那些牛逼家族,妈的他们一发飙就会把一个地区的核电厂铁路什么的关停。倒逼白宫和国会政客们通过一些他们需要的法案。
什么,妥协?
没有妥协,他们的私人保安公司是真敢拿着合法枪支、举着独立宣言和国民警卫队对持的。所以总统虽然是老百姓选上去的,但一定会背叛老百姓,除非这个脑残总统想打内战或者被刺杀弹劾什么的。否则屁股在正的人坐在白宫都是歪的,因为其他鲨鱼会把那把交椅放歪,屁股太正的人一激动坐下去、铁定摔成瘫痪。
如此这般的蛊惑一番圣心后,高方平便溜走了,留下老梁这个太监继续忽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