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刘先生也回家了,看到兄弟三个果然罩到一条红鲤鱼,非常高兴,就命令三个儿媳到厨房去,把那条鱼给做了。
三妯娌也非常高兴,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这是从旱地里罩出来的鱼,是一条风水鱼。三妯娌各显其能,不一会儿就把那条红鲤鱼做好了,端上了餐桌。
刘先生和他的三个儿子围在餐桌前,看着那条香喷喷红鲤鱼,恨不能一口把它吞进肚子。
这时老大老二老三都拿起了筷子,准备吃鱼。刘先生也拿起了筷子,他拿起筷子后,先看看大儿子,又看看二儿子和三儿子,那眼神好像在说:这不是一般的鱼,千万不能轻举妄动,我吃哪里,你们就跟着吃哪里,我不动的地方你们也不能动。
三个儿子都读懂了父亲的意思,认真仔细地跟在父亲的筷子后面吃鱼。很快,一条鱼就被爷儿四个吃完了,连鱼尾都吃掉了,只剩下一个鱼头。刘先生吩咐,把剩下的鱼头端到厨房去,刘先生没有说剩下的鱼头给三妯娌吃,也没有说把鱼头倒掉。
三妯娌一直在厨房候着,就等老公爹请她们过去吃风水鱼呢,没有想到等来的却只是一个剩鱼头。爷儿四个居然把那条鱼吃光了,一口鱼肉都没有给她们留。
三妯娌特别生气,谁也不肯去吃那剩下的鱼头。若是一条普通的鱼,三妯娌也不会生气,要知道,这是一条风水鱼呀!他们怎么能不给自己留一点呢?福气让他们爷儿四个占了,难道她们就不算这个家里的人吗?
三个妯娌闷在厨房,一个个怒气冲冲,偏巧,这个时候来了一个要饭的妇人,大嫂就把那个剩下的鱼头给了要饭的。
第二天早上,刘先生问三妯娌,剩下的那个鱼头你们谁吃了?三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谁也没有吃,给要饭的了。
刘先生听罢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说咱们家的人没有福气吧,你们还不信,现在,白白让风水流去了人家。”
三兄弟觉得奇怪,就问刘先生是怎么回事。刘先生说:“那条鱼,最聚风水的地方就是鱼头,这是天机,不可泄露,愿意吃这只剩鱼头的人来年必生责子。”说完,老先生转身回屋了。
三妯娌站那里,听得目瞪口呆,都觉得自己的心胸太狭窄了,因为风水鱼身上的福气没有让自己占到,所以才赌气不吃剩鱼头,谁知玄机都在剩鱼头上……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那个要饭的妇人。她吃了那个鱼头以后,不久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后来她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因为家贫,他的母亲经常讨饭,在这之前,朱元璋的母亲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了,朱元璋排行老四。
风水宝穴都是上天之造化,福人自会居福地,无福之人就是给他,他也留不住。
书归正转,很显然,这座金鸡山的穴眼被秦家所占,因为秦正荣说过,金鸡山因风水坟而得名,而这风水坟葬着的是他秦家的长辈先人。只是我心里也有些疑惑,这金鸡山遍地是坟,大家都没能葬中风水穴眼,这秦家又是怎么这么大福气得到它的?
我不得不感到疑惑,如果说秦家是因为有那福气得到风水宝地的,那么有福之气又怎么会闹成如今的惨境?可要说他们秦家是无福之人,又怎么会得到这金鸡山的风水坟呢?
带着疑问,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之后,我们爬到了金鸡山的半山腰,终于来到了金鸡坟。
站在半山腰的金鸡坟,只见这座山到处林木茂密,唯独这里是一大片草地,前方一望无际,单论这里的视野,就比其它地方好上不少。
而我们身后,则是一个小土岗子。这个小土岗说来也怪,四周都是平地,只有这地方才有一个小土岗。土岗中间凹,四处高,就像哪个胖子一屁股坐上去,硬是给压出来的坑。从整体上看,这形状很像一个沙发座儿。而在这个土岗中间凹下去的地方,就正好立着一座坟。
这座坟修得很有气势,由大块的青石填造,墓碑上写着的字,表时着这座坟正是他们秦家的。
看完秦家的这处阴宅,我知道秦正荣真的没有骗我,这座坟还真是一座风水坟,那个小土岗子,中间现出来的凹形,如一张沙发宝座,等着主人来座,可不就是老天爷的杰作吗?
看来,这金鸡山的风水地气,也就是养着这座坟了。这秦家想不富都难啊。
就在这时,我见一旁的刘半仙看完秦家的风水宝地之后,却微微摇头叹惜。
见到这般,我有些好奇,就轻声问他为什么叹气?
刘半仙说:“你有没有发现,这里像把座椅?”
我点头道:“看出来了啊,这就是上天打造的一处天穴。”
刘半仙说:“确实是一处天造的宝穴,只是奈何浪费可惜了它,哎!”
一听这话,我就糊涂了,这宝穴怎么在他嘴里就成浪费可惜了呢?
刘半仙见我疑惑,就对我说:“坐在宝座上,放眼望去,前堂百官朝拜之势,这处风水叫作金鸡打鸣,天下动!本该出大官,封候拜将之穴,如今得到它的人却只是发了些财,难道这还不叫浪费么?”
我愣住了,对啊,这么好的风水宝穴,怎么秦家就没有出大才呢,却只是发了些小财,这没道理啊?到底是这风水宝穴有问题,还是怎么了?
想到刘半仙感叹这处风水宝穴浪费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试探着问道:“半仙,你是说秦家无福?”
刘半仙点点头,笑道:“没错!如此风水宝地,秦家若是有那福德,估计早就不是现在的秦家了。正所谓宝地不赠无福人,依老头我看啊,这处宝地本就不属于秦家,说不定是秦正荣用什么不地道的手段给得来的。唉,真是可惜了这处天地打造的风水宝地啊!”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三妯娌也非常高兴,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这是从旱地里罩出来的鱼,是一条风水鱼。三妯娌各显其能,不一会儿就把那条红鲤鱼做好了,端上了餐桌。
刘先生和他的三个儿子围在餐桌前,看着那条香喷喷红鲤鱼,恨不能一口把它吞进肚子。
这时老大老二老三都拿起了筷子,准备吃鱼。刘先生也拿起了筷子,他拿起筷子后,先看看大儿子,又看看二儿子和三儿子,那眼神好像在说:这不是一般的鱼,千万不能轻举妄动,我吃哪里,你们就跟着吃哪里,我不动的地方你们也不能动。
三个儿子都读懂了父亲的意思,认真仔细地跟在父亲的筷子后面吃鱼。很快,一条鱼就被爷儿四个吃完了,连鱼尾都吃掉了,只剩下一个鱼头。刘先生吩咐,把剩下的鱼头端到厨房去,刘先生没有说剩下的鱼头给三妯娌吃,也没有说把鱼头倒掉。
三妯娌一直在厨房候着,就等老公爹请她们过去吃风水鱼呢,没有想到等来的却只是一个剩鱼头。爷儿四个居然把那条鱼吃光了,一口鱼肉都没有给她们留。
三妯娌特别生气,谁也不肯去吃那剩下的鱼头。若是一条普通的鱼,三妯娌也不会生气,要知道,这是一条风水鱼呀!他们怎么能不给自己留一点呢?福气让他们爷儿四个占了,难道她们就不算这个家里的人吗?
三个妯娌闷在厨房,一个个怒气冲冲,偏巧,这个时候来了一个要饭的妇人,大嫂就把那个剩下的鱼头给了要饭的。
第二天早上,刘先生问三妯娌,剩下的那个鱼头你们谁吃了?三妯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谁也没有吃,给要饭的了。
刘先生听罢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说咱们家的人没有福气吧,你们还不信,现在,白白让风水流去了人家。”
三兄弟觉得奇怪,就问刘先生是怎么回事。刘先生说:“那条鱼,最聚风水的地方就是鱼头,这是天机,不可泄露,愿意吃这只剩鱼头的人来年必生责子。”说完,老先生转身回屋了。
三妯娌站那里,听得目瞪口呆,都觉得自己的心胸太狭窄了,因为风水鱼身上的福气没有让自己占到,所以才赌气不吃剩鱼头,谁知玄机都在剩鱼头上……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那个要饭的妇人。她吃了那个鱼头以后,不久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后来她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因为家贫,他的母亲经常讨饭,在这之前,朱元璋的母亲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了,朱元璋排行老四。
风水宝穴都是上天之造化,福人自会居福地,无福之人就是给他,他也留不住。
书归正转,很显然,这座金鸡山的穴眼被秦家所占,因为秦正荣说过,金鸡山因风水坟而得名,而这风水坟葬着的是他秦家的长辈先人。只是我心里也有些疑惑,这金鸡山遍地是坟,大家都没能葬中风水穴眼,这秦家又是怎么这么大福气得到它的?
我不得不感到疑惑,如果说秦家是因为有那福气得到风水宝地的,那么有福之气又怎么会闹成如今的惨境?可要说他们秦家是无福之人,又怎么会得到这金鸡山的风水坟呢?
带着疑问,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之后,我们爬到了金鸡山的半山腰,终于来到了金鸡坟。
站在半山腰的金鸡坟,只见这座山到处林木茂密,唯独这里是一大片草地,前方一望无际,单论这里的视野,就比其它地方好上不少。
而我们身后,则是一个小土岗子。这个小土岗说来也怪,四周都是平地,只有这地方才有一个小土岗。土岗中间凹,四处高,就像哪个胖子一屁股坐上去,硬是给压出来的坑。从整体上看,这形状很像一个沙发座儿。而在这个土岗中间凹下去的地方,就正好立着一座坟。
这座坟修得很有气势,由大块的青石填造,墓碑上写着的字,表时着这座坟正是他们秦家的。
看完秦家的这处阴宅,我知道秦正荣真的没有骗我,这座坟还真是一座风水坟,那个小土岗子,中间现出来的凹形,如一张沙发宝座,等着主人来座,可不就是老天爷的杰作吗?
看来,这金鸡山的风水地气,也就是养着这座坟了。这秦家想不富都难啊。
就在这时,我见一旁的刘半仙看完秦家的风水宝地之后,却微微摇头叹惜。
见到这般,我有些好奇,就轻声问他为什么叹气?
刘半仙说:“你有没有发现,这里像把座椅?”
我点头道:“看出来了啊,这就是上天打造的一处天穴。”
刘半仙说:“确实是一处天造的宝穴,只是奈何浪费可惜了它,哎!”
一听这话,我就糊涂了,这宝穴怎么在他嘴里就成浪费可惜了呢?
刘半仙见我疑惑,就对我说:“坐在宝座上,放眼望去,前堂百官朝拜之势,这处风水叫作金鸡打鸣,天下动!本该出大官,封候拜将之穴,如今得到它的人却只是发了些财,难道这还不叫浪费么?”
我愣住了,对啊,这么好的风水宝穴,怎么秦家就没有出大才呢,却只是发了些小财,这没道理啊?到底是这风水宝穴有问题,还是怎么了?
想到刘半仙感叹这处风水宝穴浪费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试探着问道:“半仙,你是说秦家无福?”
刘半仙点点头,笑道:“没错!如此风水宝地,秦家若是有那福德,估计早就不是现在的秦家了。正所谓宝地不赠无福人,依老头我看啊,这处宝地本就不属于秦家,说不定是秦正荣用什么不地道的手段给得来的。唉,真是可惜了这处天地打造的风水宝地啊!”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