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音乐厅的工作人员,端来了一把椅子,并将麦克风的高度降下来。
周赫煊被搀扶着坐下,扫了一眼观众席的1000多人,用英语说道:“尊敬的瑞典文学院各位院士,尊敬的国王和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我来自中国,一个被称为‘瓷器’的国度。我今天想说的,也跟这个有关。接下来,我的致辞分为两段。前面一段使用中文,是对我的同胞们说的,在座诸位不需要理解,也不用找谁来翻译。谢谢!”
王念祖、吕兆新和孙方三个外交官,仰着脖子竖着耳朵,此刻听到这段话,突然心中生出些快意来。
他们拥有着高学历、高智商,这样的人往往自视甚高,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但他们却没有任何靠山和背景,被政府打发到瑞典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被嘲笑、被忽视、被遗忘,曾经的万丈雄心已经在北欧的风雪中冻得一片冰凉。
今天,终于有个中国人,站在台上说他要讲中国话。
周赫煊的语气很平淡,没啥嚣张和霸气,但听在三位外交官的耳朵里,却震若洪钟大吕。
周赫煊的中国话来了,他面容严肃道:
“我仔细数了一下,此刻坐在皇家音乐厅里的朋友大概有1500人,而亚洲黄种人面孔的不足100。包括我在内,中国人顶多有20个。我希望下面所说的这段话,能够传到国内,让更多的同胞听到。”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九一八和一二八,中国一再受到列强欺凌,国事衰颓,国土沦丧,似乎已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赔款,割地,割地,赔款,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诠释着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日本人又来了,夺取中国五分之一的土地,我们感到恐慌,甚至有主和派高唱投降论调。这似乎是一个懦弱不堪的中国。”
“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振奋不息的中国,因为我们从未停下追赶的脚步!”
“西方经历了思想启蒙运动,才从中世纪的黑暗里走出,从此科学文化日新月异,西方文明因此而崛起。思想很重要,高于并引导了政体、文化和科学。为什么我说中国一直在发展进步,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正在快速转换。”
“鸦片战争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先生编撰了《海国图志》,从此国人走出融入世界的第一步。《海国图志》这本书对日本明治维新起到巨大影响,日本人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而中国人也开始‘师夷长技以自强’之路。”
“接下来是严复先生,他的《天演论》带来进化论思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他翻译《国富论》,让我们知道一国之强弱,不仅要看国土和军队,还要看劳动力、技术和财富。”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吃一堑,长一智,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智慧。甲午战败,举国震惊,保皇党追求者君主立宪,革命党追求民主建国。不管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黄兴,且不论他们的道德与能力,对中国而言,他们都是先贤,引导国人追求更加先进的政体与社会。”
“巴黎和会是又一个转折点,它更加深远的影响,是催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看来,五四运动就是属于中国的启蒙运动,他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国人思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思想启蒙。”
“近代中国,就像一个意识混乱、身体虚弱的病人。现在,我们的精神已经好转了,意识已经清楚了,只剩下身体还未恢复。我们仍在努力,努力借助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来进补,把中国的身体养好,养得更强壮。”
“我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思想健康、体格强壮的巨人。”
“而今天,东边有个叫日本的矮个子,他准备趁着中国虚弱来趁火打劫。不要慌,不要妥协,不要投降,我们的身体虽然衰弱,但我们必须咬牙坚持。抄起棍子,拿起锄头,只要把这个强盗从家里赶出去,我们就能迎来新生。若是连反抗都不敢,那中国永远不能得到营养补充,永远要虚弱下去,沦为别人的奴隶!”
“此刻我很自豪,不是因为拿到了诺贝尔奖。而是我的小说,我的诗歌,能够唤起一些国人的精神,让他们的思想更清楚一些。文学似乎毫无意义,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弥足珍贵。我们这一代作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使命。我们的身体还很虚弱,但精神不能屈服,意志必须坚定。”
“最后,我想对同胞们说,中日必有一战,而中国必胜。战争到来之日,我将倾其所有!”
周赫煊举起拳头,声音不大,却很坚定的喊道:“中华民族万岁!”
“中华民族万岁!”
三个外交官蹭的站起来,跟着周赫煊高呼,他们冰冷的心似乎又火热起来。
于珮琛这个共产主义者听得热泪盈眶,拳头横在胸口,反复默念着这句口号。
音乐厅里的洋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中国人在喊些什么,中国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
用中文说完,周赫煊又开始说英文:“文学的价值在于思想交流和传播,萧伯纳先生有句话我很赞同。他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思想的交流,可以消除误解,让我们彼此相处愉快。”
“西方人对中国是有很大误解的,我跟很多西方人聊过,他们对中国有着三个刻板印象,即:中国停滞不变,中国文化保守排外,中国人缺乏宗教感情。这是非常错误的。”
“中国停滞不变的观念,在西方几乎是常识,黑格尔就认为中国是‘永远不变的单一’。五年前,伦敦大学的托尼教授到中国进行调查研究,在他的调查报告中,也延续了黑格尔的看法。他说:‘一直到昨日为止,中国是在中国自己的轨道上行动,既未影响西方,也未受西方影响’。这种说法何其谬误,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如何大航海、制造枪炮和传播科学?这是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没有达尔文、三权分立,中国又怎会爆发辛亥革命?这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说中国停滞不变,这就是缺乏思想文化交流,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产生误解。”
“说中国文化保守排外?其实真正保守排外的是日本。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包容和吸收,现在我们的知识青年,说英语、法语,穿西装、皮鞋。就连婚礼,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穿婚纱,对着《圣经》许下誓言。”
“说中国人缺乏宗教情感,那就更错到了极致。中国人宗教情感的体现,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更不是儒教,而是siniticism(可翻译为中国教,华夏宗教,华夏主义),也即中国商周时代诞生的信仰与习俗,它形成于公元前1300到公元前700年。到了孔子、老子的先秦时代,以及王充所在的东汉,‘华夏主义’走向成熟。我们尊崇‘天’与‘祖先’,即‘敬天法祖’,这就是我们独有的宗教情感。当一个人做了坏事,首先想到的是老天爷要怪罪,或者是祖宗先人会蒙羞,这不是宗教情感是什么?”
“所以说,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全是错的。你们不了解中国,一切对中国的理解,都属于道听途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而文学,则是我们彼此沟通的桥梁。在《神女》这本书中,你们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的变化,中国近现代的学习西方,以及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情感。”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西方人知道中国、了解中国。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能够翻译成西方文字。”
“谢谢!”
随着周赫煊从椅子上站起来,全场突然迸发出热烈掌声。
确实,正如周赫煊所说,西方人对中国有太多的误解,这种东西方的交流很有必要。
周赫煊被搀扶着坐下,扫了一眼观众席的1000多人,用英语说道:“尊敬的瑞典文学院各位院士,尊敬的国王和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我来自中国,一个被称为‘瓷器’的国度。我今天想说的,也跟这个有关。接下来,我的致辞分为两段。前面一段使用中文,是对我的同胞们说的,在座诸位不需要理解,也不用找谁来翻译。谢谢!”
王念祖、吕兆新和孙方三个外交官,仰着脖子竖着耳朵,此刻听到这段话,突然心中生出些快意来。
他们拥有着高学历、高智商,这样的人往往自视甚高,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但他们却没有任何靠山和背景,被政府打发到瑞典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被嘲笑、被忽视、被遗忘,曾经的万丈雄心已经在北欧的风雪中冻得一片冰凉。
今天,终于有个中国人,站在台上说他要讲中国话。
周赫煊的语气很平淡,没啥嚣张和霸气,但听在三位外交官的耳朵里,却震若洪钟大吕。
周赫煊的中国话来了,他面容严肃道:
“我仔细数了一下,此刻坐在皇家音乐厅里的朋友大概有1500人,而亚洲黄种人面孔的不足100。包括我在内,中国人顶多有20个。我希望下面所说的这段话,能够传到国内,让更多的同胞听到。”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九一八和一二八,中国一再受到列强欺凌,国事衰颓,国土沦丧,似乎已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赔款,割地,割地,赔款,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诠释着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日本人又来了,夺取中国五分之一的土地,我们感到恐慌,甚至有主和派高唱投降论调。这似乎是一个懦弱不堪的中国。”
“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振奋不息的中国,因为我们从未停下追赶的脚步!”
“西方经历了思想启蒙运动,才从中世纪的黑暗里走出,从此科学文化日新月异,西方文明因此而崛起。思想很重要,高于并引导了政体、文化和科学。为什么我说中国一直在发展进步,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正在快速转换。”
“鸦片战争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先生编撰了《海国图志》,从此国人走出融入世界的第一步。《海国图志》这本书对日本明治维新起到巨大影响,日本人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而中国人也开始‘师夷长技以自强’之路。”
“接下来是严复先生,他的《天演论》带来进化论思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他翻译《国富论》,让我们知道一国之强弱,不仅要看国土和军队,还要看劳动力、技术和财富。”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吃一堑,长一智,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智慧。甲午战败,举国震惊,保皇党追求者君主立宪,革命党追求民主建国。不管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黄兴,且不论他们的道德与能力,对中国而言,他们都是先贤,引导国人追求更加先进的政体与社会。”
“巴黎和会是又一个转折点,它更加深远的影响,是催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看来,五四运动就是属于中国的启蒙运动,他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国人思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思想启蒙。”
“近代中国,就像一个意识混乱、身体虚弱的病人。现在,我们的精神已经好转了,意识已经清楚了,只剩下身体还未恢复。我们仍在努力,努力借助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来进补,把中国的身体养好,养得更强壮。”
“我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思想健康、体格强壮的巨人。”
“而今天,东边有个叫日本的矮个子,他准备趁着中国虚弱来趁火打劫。不要慌,不要妥协,不要投降,我们的身体虽然衰弱,但我们必须咬牙坚持。抄起棍子,拿起锄头,只要把这个强盗从家里赶出去,我们就能迎来新生。若是连反抗都不敢,那中国永远不能得到营养补充,永远要虚弱下去,沦为别人的奴隶!”
“此刻我很自豪,不是因为拿到了诺贝尔奖。而是我的小说,我的诗歌,能够唤起一些国人的精神,让他们的思想更清楚一些。文学似乎毫无意义,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弥足珍贵。我们这一代作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使命。我们的身体还很虚弱,但精神不能屈服,意志必须坚定。”
“最后,我想对同胞们说,中日必有一战,而中国必胜。战争到来之日,我将倾其所有!”
周赫煊举起拳头,声音不大,却很坚定的喊道:“中华民族万岁!”
“中华民族万岁!”
三个外交官蹭的站起来,跟着周赫煊高呼,他们冰冷的心似乎又火热起来。
于珮琛这个共产主义者听得热泪盈眶,拳头横在胸口,反复默念着这句口号。
音乐厅里的洋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中国人在喊些什么,中国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
用中文说完,周赫煊又开始说英文:“文学的价值在于思想交流和传播,萧伯纳先生有句话我很赞同。他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思想的交流,可以消除误解,让我们彼此相处愉快。”
“西方人对中国是有很大误解的,我跟很多西方人聊过,他们对中国有着三个刻板印象,即:中国停滞不变,中国文化保守排外,中国人缺乏宗教感情。这是非常错误的。”
“中国停滞不变的观念,在西方几乎是常识,黑格尔就认为中国是‘永远不变的单一’。五年前,伦敦大学的托尼教授到中国进行调查研究,在他的调查报告中,也延续了黑格尔的看法。他说:‘一直到昨日为止,中国是在中国自己的轨道上行动,既未影响西方,也未受西方影响’。这种说法何其谬误,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如何大航海、制造枪炮和传播科学?这是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没有达尔文、三权分立,中国又怎会爆发辛亥革命?这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说中国停滞不变,这就是缺乏思想文化交流,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产生误解。”
“说中国文化保守排外?其实真正保守排外的是日本。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包容和吸收,现在我们的知识青年,说英语、法语,穿西装、皮鞋。就连婚礼,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穿婚纱,对着《圣经》许下誓言。”
“说中国人缺乏宗教情感,那就更错到了极致。中国人宗教情感的体现,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更不是儒教,而是siniticism(可翻译为中国教,华夏宗教,华夏主义),也即中国商周时代诞生的信仰与习俗,它形成于公元前1300到公元前700年。到了孔子、老子的先秦时代,以及王充所在的东汉,‘华夏主义’走向成熟。我们尊崇‘天’与‘祖先’,即‘敬天法祖’,这就是我们独有的宗教情感。当一个人做了坏事,首先想到的是老天爷要怪罪,或者是祖宗先人会蒙羞,这不是宗教情感是什么?”
“所以说,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全是错的。你们不了解中国,一切对中国的理解,都属于道听途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而文学,则是我们彼此沟通的桥梁。在《神女》这本书中,你们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的变化,中国近现代的学习西方,以及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情感。”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西方人知道中国、了解中国。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能够翻译成西方文字。”
“谢谢!”
随着周赫煊从椅子上站起来,全场突然迸发出热烈掌声。
确实,正如周赫煊所说,西方人对中国有太多的误解,这种东西方的交流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