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慢吞吞连载的《倚天屠龙记》,终于迎来大结局。
这部小说的受欢迎程度,其实远远不如《射雕》和《神雕》。无论是郭靖的质朴,还是杨过的潇洒,都要比张无忌的优柔寡断更讨喜。

倒是大结局黄衫少女的出现,给了读者一点小小的惊喜,那居然是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

读者和批评家们,对《倚天》的恶评颇多,但喜欢和支持的也不少。

还在当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偶尔给报刊投稿赚外快的王度庐,就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评论道:

“金勇或者说周先生的武侠小说,一向是万人追捧的对象。但最近连载结束的《倚天屠龙记》,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男主人公张无忌的争议最大。有人说张无忌没有个性,有人说他优柔寡断,但在笔者看来,张无忌其实是个大智者。

《倚天屠龙记》所描绘的,并不只是血雨腥风的江湖,更是一副人间世情图,隐隐透出四大皆空、众生皆苦的意味,它追求的是人生的超脱。在各路势力争夺倚天剑和屠龙刀的过程中,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杀戮斗争无休无耻、恩怨是非无穷无尽,甚至连民族大义也是一种追求利益的手段,英雄热血只不过是野心家追逐权利的工具。

从这些内容来看,《倚天屠龙记》甚至有影射现实的意味。晚清覆灭后的中国,岂不是元末乱世那般景象?

换做太平年间,张无忌可能只是安于现状的庸人,但一脚踏入风云际会的舞台,自身肩负的血仇和责任推着他一步步往前进。整部小说最动人之处,在于张无忌没有失去本心,他有仁者的天性。

你说他优柔寡断没有主见,我却见到张无忌在大节大义上非常坚定……”

王度庐硬生生把小说跟现实扯到一起,他这篇书评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读者们细细一想,可不是吗?书中描述的元末乱世,跟如今的民国何其相似。

甚至有人想得更深,认为周赫煊是在自比张无忌,对当前国家乱局感到厌恶。而最终朱元璋的出现,甚至在影射常凯申上台,对常凯申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好嘛,这就是过度解读。

但没办法啊,周赫煊是大学者,除了基本学术专著外,《神女》、《狗官》都是现实题材作品。《倚天屠龙记》与前两本武侠作品风格迥异,特别能让人乱想,认为周先生在情节当中隐藏了深层次的思想。

这也并非空穴来风,金庸的许多原著都暗藏私货。其中要数《笑傲江湖》和《连城诀》为最,完全可以当现实讽刺小说来看,把《笑傲江湖》影射的人物和事件全部写出来,足以让咱们这本书404完蛋。

《倚天屠龙记》结束后,紧接着连载的便是《蜀山剑侠传》,李寿民的笔名仍旧叫做还珠楼主。

这笔名还是他女朋友孙小姐帮忙起的,说知道李寿民心里还记挂着初恋明珠姑娘,取这个名字就当是纪念。

《蜀山剑侠传》一问世,顿时惊爆了北方通俗小说圈子,不管是读者还是同行,全部看傻了眼。

《射雕》三部曲已经够厉害了,《蜀山剑侠传》居然还能另辟蹊径,着墨于传说中的剑仙、剑侠,读起来仙气渺渺,让人有出世之感。

……

《大众》副刊编辑部。

周赫煊走进主编室笑问:“雨森先生,工作还习惯吧?”

“有什么不习惯的?我以前就办过杂志。”吴宓道。

周赫煊说:“您一个大学者,跑来文学副刊做主编,实在是屈才了。”

吴宓摆手道:“无妨,搞了好些年学术研究和教育,现在正好停下来歇歇,换换脑子也好。”

“那就有劳了。”周赫煊说。

其实两人都明白,《大众》副刊的主编职务,对吴宓而言只是个过度。

这种工作留不住大学者,历史上的吴宓在《大公报》副刊仅工作一年半,便辞职赴欧游历去了,回国后直接到清华大学担任系主任。

就连沈从文也是留不住的,前阵子胡适当了中国公学校长,写信邀请沈从文去那边做老师。沈从文当时兼任着《大众》主编,事情太忙抽不开身,碍于和周赫煊的交情才暂时留下。

沈从文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见到周赫煊便把实情说出来,并表示他在《大众》副刊再干半年,明年就要去上海的中国公学当老师。

周赫煊也不好挽留,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沈从文会在学校玩师生恋,把美得冒泡的富家千金张兆和追到手。

张兆和属于校花级人物,而且出身富裕家庭,身边追求者众多。她甚至把追求者们编号,称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沈从文长得不帅,出身贫寒,身无余财,性格木讷。按照张家二姐的话来说,沈从文只能排为“癞蛤蟆十三号”。

但沈从文愣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每天写一封情书狂轰滥炸,烦得张兆和只能拿着情书去找校长胡适理论。

二人对话如下——

张兆和拿出信:老师总对我这样子。

胡适:他非常顽固的爱你。

张兆和:我很顽固的不爱他。

胡适: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张兆和:不要去讲,老师不应该这样。

沈从文就这么整整写了三年情书,张小姐终于投降了,两人后来幸福美满地过完一生。

所以说,男人在面对女神的时候,不管自身条件再糟糕,千万不要还没开始就放弃。尝试着追求总是有希望的,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呢?

周赫煊在编辑部赚了一圈,跟吴宓、沈从文、郑证因等人都聊了几句,便准备闪人前往广播电台。《大众》副刊有吴宓这尊大神坐镇,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当甩手掌柜。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楼时,胡政之突然过来叫住他:“社长,有个事要跟你商量。”

“什么事?”周赫煊问。

胡政之说:“盗挖清东陵的主犯找出来了,是军阀孙殿英。”

周赫煊早特么知道是孙殿英干的,他问道:“怎么了?”

“这个不好报道,”胡政之头疼地说,“谭温江和黄百川在北平帮孙殿英销赃被抓,但没几天就无罪释放,好像是常凯申下的命令。如今各地报纸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大公报》擅自报道的话,恐怕会引起常凯申不满。就算要报道,也不能提孙殿英的名字。”

这里面就牵扯到派系争斗了,在前些日子的分赃大会当中,北方基本确定为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地盘。而孙殿英呢,却是被常凯申收编的,属于常凯申在北方的一颗钉子。

孙殿英绝对不能倒,这跟他用盗挖出来的乾隆御用宝剑贿赂常凯申无关,纯属政治上的考量。

也正因如此,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坟被挖,这件新闻上月中旬就被曝光,但在报纸上却一直见不到孙殿英的名字。以溥仪为首的遗老遗少,正上蹿下跳地呼吁严惩盗墓贼,却始终不知道是谁干的缺德事儿。

周赫煊想了想,笑道:“那就不用实名,简称孙姓军阀吧。”

“孙姓军阀?”胡政之大笑起来,“哈哈,此计甚妙!”

废话,当然妙了。

后世的八卦小报上,各种“X姓女星”、“Y姓鲜肉”,既让读者能够意会,又避免了被人起诉的可能。

虽然被挖的是满清皇室的陵墓,但这种事情还是得声讨。孙殿英盗取的那些陪葬珍宝,很大一部分都流失海外或者毁于意外,报纸披露出来后,能挽回一件是一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