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骂战稀里糊涂,先是鲁迅骂周赫煊,接着郭沫若骂鲁迅,然后郭、鲁二人对骂。
张君劢杀出来帮周赫煊说话,宣传他的社会主义理论,郭沫若立马掉头骂张君劢。张君劢反驳郭沫若的时候,鲁迅写文章同时骂他们两个,张君劢和郭沫若立马回喷骂鲁迅。
郭老先生的参战,跟《枪炮、细菌和钢铁》无关。
起因是常校长叛变革命后,鲁迅与诸多进步人士,想要联合发起一场新的文化运动。
郭沫若对此强烈反对,并得到更多人的赞同。
鲁迅的那张嘴忒毒,在极端气愤之下,毫不客气的写文章来一句:“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自然要反击,历数鲁迅三大罪状,骂鲁迅是“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紧接着,包括郁达夫在内的创造社成员,随即对鲁迅展开围攻。
鲁迅在跟创造社互怼的同时,还有闲心抽空骂周赫煊和张君劢。而郭沫若也没闲着,骂鲁迅的同时,逐条驳斥周赫煊、张君劢的独裁主义思想。
郭、鲁二人从此成为老冤家,今后对喷不知多少回。不过这次变成了三方混战,凭空多出个社会主义者张君劢来。
最后大家骂来骂去,已经完全分不清敌我。
闲话休提。
天津,八里台。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笑着上前迎接,握手说道:“周先生,你可真是稀客,千请万请都请不来。”
“哈哈,我这次算是不请自来了。”周赫煊笑道。
广播电台已经筹备得差不多,周赫煊直接卸任《大众》副刊编辑部主任一职,把《大众》交给李寿民管理,自己则集中精力办电台。
周赫煊这次到南开大学,是来寻求合作的。他需要专业播音员,但前来应聘的那些家伙,国语说得太糟糕了,就连天津本地的都够呛,那口音听起来就像在说相声。
除了招牌播音员,周赫煊还想弄些无线电人才,免得哪天播音设备除了问题,只能去找美国鬼子帮忙。
如今南开大学虽然还没创立电机工程系,但却已经设有相关学科,归理学院统一管理。
南开还是很牛的,这是北方第一所设置理科的私人大学,也是北方第一家男女同校的大学。而且南开贼有钱,背后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扶持,一言不合就新修校舍、新立科系。
比较起来,北大就要惨得多,连教师工资都发不起清华、中法这些大学,都有庚子赔款撑着,北大没从庚子赔款拿到一毛钱。
张伯苓又介绍身边的两个人:“周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部教务长姜立夫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先生。”
姜立夫,数学家,中国的许多现代数学名词,就是由他主持审定的。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那个哈佛学生江泽涵,便是姜立夫的学生。
南开数学系创立之初,只有姜立夫一位老师,他一人兼教八门课,还要处理数学系的行政工作。在凌冰博士离开学校后,姜立夫又代理了南开的校务长之职。
至于饶毓泰,则是南开物理系创始人,后来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的时候,邓稼先、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做过他的学生。
周赫煊连忙握手道:“姜教授好,饶教授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姜立夫、饶毓泰分别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寒暄了几句,很快说明来意:“张先生,我想在天津开一家广播电台。需要国语标准的播音员,还有精通物理的技术人员,我希望能跟南开合作。”
张伯苓还没说话,饶毓泰就笑起来:“这个不错啊,让物理系的学生过去兼职,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南开大学几年后设立电击工程系,还搞了个校办广播电台,所有设备都是学生自己组建装配的。
周赫煊又说:“我准备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播放学术节目。内容不限,可以是科学常识,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都由南开的学生们自定。”
张伯苓听了极为心动,学校能在电台开办节目,对南开大学而言是件大好事。
“周先生,我同意你的合作建议,”张伯苓笑着说,“不过你难得来一趟,还是先给学生们做做讲学吧。”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跑不掉。”周赫煊大笑。
南开大学的八里台校址新修才几年,各种设施齐备,还有自己的科学馆,礼堂自然不会缺。
用过午餐,周赫煊便跟着张伯苓去大礼堂。
得到消息的学生纷纷赶来,不到片刻就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站着人。
周赫煊可是天津名人,本地的学生们对他非常熟悉,怎会错过这次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别说大学部,就连中学部都闻讯赶来好多学生。
看着下方人头攒动,周赫煊站在台上笑着说:“今天就不做演讲了,自由提问吧。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们互相之间看了看,突然呼啦啦举起一堆手臂。
周赫煊随便选了个:“那位穿蓝色衣服,戴眼镜的同学。”
那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周先生,你对现在的战事怎么看?你认为哪边会赢?”
周赫煊笑了笑,避实就虚道:“这个比较难说,或许,我们再过半年就能得知真相。”
“你认为今年之内就会打完?”那学生追问道。
“我想是的。”周赫煊说得模棱两可,但其实已经表达清楚。
如今北伐军已经快打到山东,气势如虹,如果今年内结束战事,那么肯定是张作霖会输。
第二个学生就更有意思了,他满脸愤慨道:“周先生,我本来本崇拜你,还专门去买了你的新书。可你太让我失望了,居然主张独裁统治!”
“你看过《枪炮、细菌与钢铁》了?”周赫煊没有生气,笑眯眯地问。
“看了,看得很生气!”那学生说。
周赫煊笑道:“一本32万字的书,你为什么不关注前面30万字,而盯着最后2万字不放呢?”
那学生说:“因为我向往自由和民主!”
周赫煊不予理会,说道:“政治倾向咱们先不谈,今天就来说说《枪炮、细菌与钢铁》吧。”
张君劢杀出来帮周赫煊说话,宣传他的社会主义理论,郭沫若立马掉头骂张君劢。张君劢反驳郭沫若的时候,鲁迅写文章同时骂他们两个,张君劢和郭沫若立马回喷骂鲁迅。
郭老先生的参战,跟《枪炮、细菌和钢铁》无关。
起因是常校长叛变革命后,鲁迅与诸多进步人士,想要联合发起一场新的文化运动。
郭沫若对此强烈反对,并得到更多人的赞同。
鲁迅的那张嘴忒毒,在极端气愤之下,毫不客气的写文章来一句:“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自然要反击,历数鲁迅三大罪状,骂鲁迅是“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紧接着,包括郁达夫在内的创造社成员,随即对鲁迅展开围攻。
鲁迅在跟创造社互怼的同时,还有闲心抽空骂周赫煊和张君劢。而郭沫若也没闲着,骂鲁迅的同时,逐条驳斥周赫煊、张君劢的独裁主义思想。
郭、鲁二人从此成为老冤家,今后对喷不知多少回。不过这次变成了三方混战,凭空多出个社会主义者张君劢来。
最后大家骂来骂去,已经完全分不清敌我。
闲话休提。
天津,八里台。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笑着上前迎接,握手说道:“周先生,你可真是稀客,千请万请都请不来。”
“哈哈,我这次算是不请自来了。”周赫煊笑道。
广播电台已经筹备得差不多,周赫煊直接卸任《大众》副刊编辑部主任一职,把《大众》交给李寿民管理,自己则集中精力办电台。
周赫煊这次到南开大学,是来寻求合作的。他需要专业播音员,但前来应聘的那些家伙,国语说得太糟糕了,就连天津本地的都够呛,那口音听起来就像在说相声。
除了招牌播音员,周赫煊还想弄些无线电人才,免得哪天播音设备除了问题,只能去找美国鬼子帮忙。
如今南开大学虽然还没创立电机工程系,但却已经设有相关学科,归理学院统一管理。
南开还是很牛的,这是北方第一所设置理科的私人大学,也是北方第一家男女同校的大学。而且南开贼有钱,背后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扶持,一言不合就新修校舍、新立科系。
比较起来,北大就要惨得多,连教师工资都发不起清华、中法这些大学,都有庚子赔款撑着,北大没从庚子赔款拿到一毛钱。
张伯苓又介绍身边的两个人:“周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部教务长姜立夫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先生。”
姜立夫,数学家,中国的许多现代数学名词,就是由他主持审定的。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那个哈佛学生江泽涵,便是姜立夫的学生。
南开数学系创立之初,只有姜立夫一位老师,他一人兼教八门课,还要处理数学系的行政工作。在凌冰博士离开学校后,姜立夫又代理了南开的校务长之职。
至于饶毓泰,则是南开物理系创始人,后来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的时候,邓稼先、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做过他的学生。
周赫煊连忙握手道:“姜教授好,饶教授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姜立夫、饶毓泰分别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寒暄了几句,很快说明来意:“张先生,我想在天津开一家广播电台。需要国语标准的播音员,还有精通物理的技术人员,我希望能跟南开合作。”
张伯苓还没说话,饶毓泰就笑起来:“这个不错啊,让物理系的学生过去兼职,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南开大学几年后设立电击工程系,还搞了个校办广播电台,所有设备都是学生自己组建装配的。
周赫煊又说:“我准备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播放学术节目。内容不限,可以是科学常识,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都由南开的学生们自定。”
张伯苓听了极为心动,学校能在电台开办节目,对南开大学而言是件大好事。
“周先生,我同意你的合作建议,”张伯苓笑着说,“不过你难得来一趟,还是先给学生们做做讲学吧。”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跑不掉。”周赫煊大笑。
南开大学的八里台校址新修才几年,各种设施齐备,还有自己的科学馆,礼堂自然不会缺。
用过午餐,周赫煊便跟着张伯苓去大礼堂。
得到消息的学生纷纷赶来,不到片刻就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站着人。
周赫煊可是天津名人,本地的学生们对他非常熟悉,怎会错过这次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别说大学部,就连中学部都闻讯赶来好多学生。
看着下方人头攒动,周赫煊站在台上笑着说:“今天就不做演讲了,自由提问吧。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们互相之间看了看,突然呼啦啦举起一堆手臂。
周赫煊随便选了个:“那位穿蓝色衣服,戴眼镜的同学。”
那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周先生,你对现在的战事怎么看?你认为哪边会赢?”
周赫煊笑了笑,避实就虚道:“这个比较难说,或许,我们再过半年就能得知真相。”
“你认为今年之内就会打完?”那学生追问道。
“我想是的。”周赫煊说得模棱两可,但其实已经表达清楚。
如今北伐军已经快打到山东,气势如虹,如果今年内结束战事,那么肯定是张作霖会输。
第二个学生就更有意思了,他满脸愤慨道:“周先生,我本来本崇拜你,还专门去买了你的新书。可你太让我失望了,居然主张独裁统治!”
“你看过《枪炮、细菌与钢铁》了?”周赫煊没有生气,笑眯眯地问。
“看了,看得很生气!”那学生说。
周赫煊笑道:“一本32万字的书,你为什么不关注前面30万字,而盯着最后2万字不放呢?”
那学生说:“因为我向往自由和民主!”
周赫煊不予理会,说道:“政治倾向咱们先不谈,今天就来说说《枪炮、细菌与钢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