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钱氏动心
苏三丫一听到说起父亲,满肚子的火气,临走前还甩了她一个耳光,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争取得来的,若不是今日看着母亲对她的好,她也不会说出这一番话,甚至她都不想再回苏家院里认亲。
钱水芳被女儿的怒气摄住,呆了呆,却什么话也没说。
苏三丫有些生气了,看着钱水芳说道:“娘,你们都被二房骗了,二房根本就没有惹上官司,上次苏大丫给爷爷奶奶立的字据不是分家的字据,而断绝往来的字据。”
“娘,你不知道,那百香食铺就是二房一家人开的,你们都被蒙在了鼓里。”
苏三丫很快从怀里摸出三两银子,“娘,你看看,我不过是在苏大丫身边呆了几个月,她就赏给我三两银子,三两银子相当于咱们苏家全家一年的功劳,可是在苏大丫眼中却什么都不是。”
“娘,你还执迷不悟呢?这事情一但被苏家人发现,爷爷奶奶一定指使你去二房闹,到时被打的是谁?苏大丫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苏大丫,她手里有银子,又跟在了时夫子身边,认识不少人,苏家人敢找上门来,打死了打残了,她都有法子摆平。”
“娘,你在苏家吃的苦不够吗?跟爹和离,带上大哥,咱们一家三口去县城,到时我再在大丫面前说好话,让你也留在百香食铺里帮忙,等咱们有了银子,娘想嫁什么样的人没有。”
“娘,我言尽于此,一切看你是否自愿,但今日我说的事你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苏大丫对付你,我也拦不住。”
苏三丫将三两银子纳入怀中,立即起身,钱水芳却看着那三两银子这么从眼前消失,心里忽然有根弦动了,她握紧了拳头,坚定的说道:“好,三丫,我听你的,我跟你爹和离。”
苏三丫一听心中一喜,又在凳子上坐下,再三叮嘱钱水芳一定要带着大哥一起出来,有了大哥做依靠,才不必理会苏家人的死活。
钱水芳也同意了,她自是想着带大儿子一起出来的,像傅氏一样。
于是母女两人又商量了好一会,直到院子里传来声音,原来晌午到了,家里人从地里回来,该吃晌午饭了。
钱水芳一听到声音面色就变了,不敢耽搁半分,连忙去了厨房。
苏三丫回来了,爷爷奶奶也高兴,倒是让她们母女两人一起坐上了桌吃饭,要是以往,钱氏和三丫头都是在厨房里应付一顿的。
吃饭时,李氏问起了二房的事,苏三丫却按着大丫的吩咐,将二房说得很惨,苏大丫坐了牢,二叔二婶在外头周旋,能求的人都求了,如今是身无分文,上次还想着回来求家里人的,但是想起当初分家的事,就不好意思回来了。
苏海和李氏一听,面上担忧,心思却是一松,还好二房没有回来要钱,这样惹上官司,就是个无底洞,他们可没有银子给二房耗的,还算二房有自知之明。
苏小安也是一脸欣慰。
苏三丫却是目光淡淡的在苏家几人脸上转了一圈,除了大伯苏大山神情恍惚,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似的,其他几人的脸色却很精彩。
吃过饭后,苏三丫却呆在爷爷奶奶身边,乘着只剩下三人在正屋了,苏三丫才哭了起来,并说刚才饭桌上说的还不够惨的,二房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了,说起二伯一家想起了当年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苏三丫一边说一边哭,原本铁了心的苏家二老在这会儿心思跟着动摇起来,二房遇到了这样的事,为了帮着家里却早早的与家里人撇清了关系,二房是有良心的。
苏三丫一遍一遍的说着二房的苦,苏海有些动摇,李氏想了想,回到了里屋。
最后翻出了二两银子,“三丫头,拿去吧,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了,你如今在县城里帮着周旋,这点钱先给二房拿去救急。”
苏三丫连忙朝两老的跪下了,那叫一个感激的,苏海和李氏深信不疑。
从正屋里出来,苏三丫就见钱氏站在厨房门口,母女两人眼神一对,便一前一后的出了苏家院门。
这会儿苏大山和苏小安都在歇晌,母女两人在家里说话不方便。
到了外头的老树下,苏三丫从怀里将银子全部拿出来,转眼从三两银子变成五两银子,钱水芳眼睛都直了,“你抠门的阿奶当真拿出了二两银子?”
苏三丫一脸不屑的点头,“爷爷奶奶向着二房,到这个时候还愿意出银子救济二房,遂不知人家早已经不想理他们了,真是愚蠢。”
苏三丫将银子交到钱氏手中,“娘,你既然要和离,手里头不能没有银子,我在大丫身边办事,以后会有不少打赏,不必担心我,但是你记得一定要将大哥一起带出来。”
钱水芳忽然得到了五两银子,手都在发抖,贴身收好后,还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三丫,咱们三个真的能在外头过得更好么?”
“为何不行,娘,不还有我么?爹就是个累赘,他好吃懒做,就知道指使娘和我,现在离开他,咱们自立门户。”
“可是三丫,娘害怕和离不了。”
钱水芳脑子不太灵活,苏三丫一听面色变了变,伏在钱水芳的耳边低语了几声,钱水芳点头,这五两银子是大用处。
苏三丫走了,苏家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过下去。
苏宛平二月初还是会出门做生意,她是打算在府试前几日便停了生意,跟时烨一起送弟弟去保昌郡,此去得费两日功夫才到,到时提前在保昌郡租下客栈,让弟弟养精蓄锐,好下考场。
为此傅氏听了时烨的话,先给苏义做下一身保暖的衣裳,就怕到时有倒春寒,这一次与县试不同,最后一场的策论试还得在考棚里住上一夜,若是下了春雨,夜里就容易着凉了。
眼下苏宛平一心只想着弟弟的考试,也没有别的心思再去想苏家的事,而这日,村里头忽然传出一道消息,说真阳郡那边的河堤在找苦力,工钱给得高,完工后还能得到奖赏。
苏三丫一听到说起父亲,满肚子的火气,临走前还甩了她一个耳光,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争取得来的,若不是今日看着母亲对她的好,她也不会说出这一番话,甚至她都不想再回苏家院里认亲。
钱水芳被女儿的怒气摄住,呆了呆,却什么话也没说。
苏三丫有些生气了,看着钱水芳说道:“娘,你们都被二房骗了,二房根本就没有惹上官司,上次苏大丫给爷爷奶奶立的字据不是分家的字据,而断绝往来的字据。”
“娘,你不知道,那百香食铺就是二房一家人开的,你们都被蒙在了鼓里。”
苏三丫很快从怀里摸出三两银子,“娘,你看看,我不过是在苏大丫身边呆了几个月,她就赏给我三两银子,三两银子相当于咱们苏家全家一年的功劳,可是在苏大丫眼中却什么都不是。”
“娘,你还执迷不悟呢?这事情一但被苏家人发现,爷爷奶奶一定指使你去二房闹,到时被打的是谁?苏大丫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苏大丫,她手里有银子,又跟在了时夫子身边,认识不少人,苏家人敢找上门来,打死了打残了,她都有法子摆平。”
“娘,你在苏家吃的苦不够吗?跟爹和离,带上大哥,咱们一家三口去县城,到时我再在大丫面前说好话,让你也留在百香食铺里帮忙,等咱们有了银子,娘想嫁什么样的人没有。”
“娘,我言尽于此,一切看你是否自愿,但今日我说的事你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苏大丫对付你,我也拦不住。”
苏三丫将三两银子纳入怀中,立即起身,钱水芳却看着那三两银子这么从眼前消失,心里忽然有根弦动了,她握紧了拳头,坚定的说道:“好,三丫,我听你的,我跟你爹和离。”
苏三丫一听心中一喜,又在凳子上坐下,再三叮嘱钱水芳一定要带着大哥一起出来,有了大哥做依靠,才不必理会苏家人的死活。
钱水芳也同意了,她自是想着带大儿子一起出来的,像傅氏一样。
于是母女两人又商量了好一会,直到院子里传来声音,原来晌午到了,家里人从地里回来,该吃晌午饭了。
钱水芳一听到声音面色就变了,不敢耽搁半分,连忙去了厨房。
苏三丫回来了,爷爷奶奶也高兴,倒是让她们母女两人一起坐上了桌吃饭,要是以往,钱氏和三丫头都是在厨房里应付一顿的。
吃饭时,李氏问起了二房的事,苏三丫却按着大丫的吩咐,将二房说得很惨,苏大丫坐了牢,二叔二婶在外头周旋,能求的人都求了,如今是身无分文,上次还想着回来求家里人的,但是想起当初分家的事,就不好意思回来了。
苏海和李氏一听,面上担忧,心思却是一松,还好二房没有回来要钱,这样惹上官司,就是个无底洞,他们可没有银子给二房耗的,还算二房有自知之明。
苏小安也是一脸欣慰。
苏三丫却是目光淡淡的在苏家几人脸上转了一圈,除了大伯苏大山神情恍惚,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似的,其他几人的脸色却很精彩。
吃过饭后,苏三丫却呆在爷爷奶奶身边,乘着只剩下三人在正屋了,苏三丫才哭了起来,并说刚才饭桌上说的还不够惨的,二房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了,说起二伯一家想起了当年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苏三丫一边说一边哭,原本铁了心的苏家二老在这会儿心思跟着动摇起来,二房遇到了这样的事,为了帮着家里却早早的与家里人撇清了关系,二房是有良心的。
苏三丫一遍一遍的说着二房的苦,苏海有些动摇,李氏想了想,回到了里屋。
最后翻出了二两银子,“三丫头,拿去吧,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了,你如今在县城里帮着周旋,这点钱先给二房拿去救急。”
苏三丫连忙朝两老的跪下了,那叫一个感激的,苏海和李氏深信不疑。
从正屋里出来,苏三丫就见钱氏站在厨房门口,母女两人眼神一对,便一前一后的出了苏家院门。
这会儿苏大山和苏小安都在歇晌,母女两人在家里说话不方便。
到了外头的老树下,苏三丫从怀里将银子全部拿出来,转眼从三两银子变成五两银子,钱水芳眼睛都直了,“你抠门的阿奶当真拿出了二两银子?”
苏三丫一脸不屑的点头,“爷爷奶奶向着二房,到这个时候还愿意出银子救济二房,遂不知人家早已经不想理他们了,真是愚蠢。”
苏三丫将银子交到钱氏手中,“娘,你既然要和离,手里头不能没有银子,我在大丫身边办事,以后会有不少打赏,不必担心我,但是你记得一定要将大哥一起带出来。”
钱水芳忽然得到了五两银子,手都在发抖,贴身收好后,还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三丫,咱们三个真的能在外头过得更好么?”
“为何不行,娘,不还有我么?爹就是个累赘,他好吃懒做,就知道指使娘和我,现在离开他,咱们自立门户。”
“可是三丫,娘害怕和离不了。”
钱水芳脑子不太灵活,苏三丫一听面色变了变,伏在钱水芳的耳边低语了几声,钱水芳点头,这五两银子是大用处。
苏三丫走了,苏家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过下去。
苏宛平二月初还是会出门做生意,她是打算在府试前几日便停了生意,跟时烨一起送弟弟去保昌郡,此去得费两日功夫才到,到时提前在保昌郡租下客栈,让弟弟养精蓄锐,好下考场。
为此傅氏听了时烨的话,先给苏义做下一身保暖的衣裳,就怕到时有倒春寒,这一次与县试不同,最后一场的策论试还得在考棚里住上一夜,若是下了春雨,夜里就容易着凉了。
眼下苏宛平一心只想着弟弟的考试,也没有别的心思再去想苏家的事,而这日,村里头忽然传出一道消息,说真阳郡那边的河堤在找苦力,工钱给得高,完工后还能得到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