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 交出喜客来
早朝过后,时烨去了御书房,就看到苏宛平也在里头,她正在帮他处理奏折,早已经将奏折分类放好,不是着急的,她都已经看过了。
时烨过来后看到她,心头一暖,上前拉着媳妇的手入座,两人一起商量国家大事。
中书舍人就在隔壁小间里,他做一些文书的事务,现在有了苏宛平在,也不必将奏折由他整理了,直接由她跟时烨商量定好。
左相和可相一同前来求见,苏宛平甚至都没有避着,她也跟时烨坐在一起。
今日范井过来是来辞官的,他想半年后就告老还乡,这半年会全力辅佐新帝,稳住朝堂,他认为丞相之位不必置左右丞相,而且苏大人也是掌管多年,他认为完全可以胜任丞相一职。
当初是权宜之计,分了左右丞相后,的确权力就分散了,不集中的后果是,百官对左右丞相似乎更加的不在太意。
苏宛平很有些不舍,可是范井的确老了,而且当年也经历过那么的多事,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他辞官,惋惜是有,却也不能不近人情,至少人家在这艰难的时候还是一直坚持在朝堂,支技着她和时烨。
时烨同意了,却是不准范井回南阳去,他年纪还没有到告老回乡的地步,可留在京城府邸,若生大事,还能随时帮忙,范井也就同意了。
侧间的中书舍人孟维,此时本在写着文书,这会儿听到里头的谈论,他脸色微变,却是停了笔,尖着耳朵听了起来。
今日两位丞相过来,不仅是为了辞官的事,而是苏义翻看户部的帐册,发现了奇怪的事情。
苏义说道:“南方各处除了岭南外,多地出现粮价的波动,除此外,日常吃穿用度皆有变化,就是不知喜客来可曾有变化?”
苏宛平摇头,若是有变化,喜客来一定会有消息传来。
苏义接着说道:“我派监察御史去各地查看,发现一个问题,原本这些生意皆是喜客来在经营,也占了大数,然而最近一个多月,各地商人开始不做生意,他们不做生意却有钱收,数额不少,再加上他们平素对喜客来稳住市场害他们利益减少正怀恨在心,也就都跟了风。”
“喜客来各地销售已经收紧,皇后难道也不曾知道?”
苏宛平仍旧摇头,心却是往下沉,岭南有滕海,南边原本有九爷和陈平阳坐镇,现在两人皆在京城,就只剩下各地管事了,重点的是现在陈平阳更是下落不明。
苏义心头沉重起来,接着说道:“这些商人先是不再售卖做生意,市场上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少,他们还在后头大肆的收购,同时他们不只对吃穿用度上,还有发现了走私盐商,抓到的人不惧死,河道上和海沿线出现不少走私盐商与海盗,海盗盛行,却只劫官盐。”
“官盐送货不及时,私盐开始畅销,除此外,各地游侠增加,原本只在黑市活动的游侠现在明目张胆的上了街头,各地方没有设巡检司的纷纷请求置巡检司维护秩序。”
“现在我最担忧的是,若这一切变化出自一人之手,此人大可利用私盐赚下的钱去收卖那些商人,停止售卖所有货物,然后再煽动游侠上街,造成各地混乱的局面,对方接下来煽动百姓造反,或者是别的目的,左右都将是动荡。”
苏宛平和时烨听了后,脸色都变了,喜客来没有消息传来,如此说来,对方还发现了喜客来传消息的途径,或者对方已经渗入喜客来内部。
苏宛平看向弟弟,问道:“那江北一带如何?”
苏义摇头,“消息传得慢些,想必正在路上,江北良田丰盛,对方若有心,恐怕乘此机会已经置下良田,到于此人的钱财从何而来,此人必有大把原始的资金,而后又通过这地下混乱的生意,捞到了一些银钱周转。”
苏宛平握紧了手,在生意上她已经很强势,没想到对方来势凶猛,又是乘着眼下的机会,还不知对方的最终目的。
御书房内,几人都沉默下来,苏宛平慢慢地冷静,她看向弟弟说道:“对方这一招来势凶猛,胜在时机,但不能长久,既然弟弟已经发现了,朝廷自是要管的,我这就派人先稳住喜客来所有的运输与补给,同时借着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之际,鼓励农桑,将粮食售卖权如同盐铁一样收回国有售卖。”
“时烨。”
苏宛平看向他,“我决定将财权交出归为国有,喜客来以后成为国家供销商,喜客来可以不赚钱可以货品花样少,但必须保证百姓的日常所需,吃穿用度所有民生所需要求喜客来都必须有。”
“同时运输护送必须有当地地方军与官员各自保障与接管,沿途出了差错,必拿地方军与地方官员问罪。”
“至于喜客来的所有售价,全国统一,保证百姓需求即可。”
苏宛平的话却是让在场的三人都有些意外,但这一个办法却是能迅速掐灭对方所有的阴谋,只是这样一来,相当于苏宛平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无偿交公,成为国有。
时烨握紧了她的手,想必一但喜客来纳入国有,国库将不再空虚,凤国也将因此强大。
时烨应了一声好,随即就颁诏。
苏宛平这一次交出所有,不仅是她粮食皇商的地位,还有喜客来所有的钱庄也将成为国有钱庄,如果兑现不了,直接由国家来完成,可想而知这一改变,全国百姓但凡有余钱都可以存钱庄里去了,而国家便可以借着这笔银子修路造船,征兵养马扩大军机营。
这也是凤国的一次经济改革,但却为凤国接下来数百年的安稳定下了基础。
第二日此消息传了出来,满朝文武哗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喜客来就这么轻松的交出来了,当年就曾在朝堂上提及此时事,苏氏可是半点不退让的。
而且正在满朝文武担心着新帝政权旁落,外戚又成为全国富商,有了钱与权必能动荡整个时家江山时,苏氏却有了这样以表清白的主动,是凤国的福气,也是江山社稷之福。
早朝过后,时烨去了御书房,就看到苏宛平也在里头,她正在帮他处理奏折,早已经将奏折分类放好,不是着急的,她都已经看过了。
时烨过来后看到她,心头一暖,上前拉着媳妇的手入座,两人一起商量国家大事。
中书舍人就在隔壁小间里,他做一些文书的事务,现在有了苏宛平在,也不必将奏折由他整理了,直接由她跟时烨商量定好。
左相和可相一同前来求见,苏宛平甚至都没有避着,她也跟时烨坐在一起。
今日范井过来是来辞官的,他想半年后就告老还乡,这半年会全力辅佐新帝,稳住朝堂,他认为丞相之位不必置左右丞相,而且苏大人也是掌管多年,他认为完全可以胜任丞相一职。
当初是权宜之计,分了左右丞相后,的确权力就分散了,不集中的后果是,百官对左右丞相似乎更加的不在太意。
苏宛平很有些不舍,可是范井的确老了,而且当年也经历过那么的多事,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他辞官,惋惜是有,却也不能不近人情,至少人家在这艰难的时候还是一直坚持在朝堂,支技着她和时烨。
时烨同意了,却是不准范井回南阳去,他年纪还没有到告老回乡的地步,可留在京城府邸,若生大事,还能随时帮忙,范井也就同意了。
侧间的中书舍人孟维,此时本在写着文书,这会儿听到里头的谈论,他脸色微变,却是停了笔,尖着耳朵听了起来。
今日两位丞相过来,不仅是为了辞官的事,而是苏义翻看户部的帐册,发现了奇怪的事情。
苏义说道:“南方各处除了岭南外,多地出现粮价的波动,除此外,日常吃穿用度皆有变化,就是不知喜客来可曾有变化?”
苏宛平摇头,若是有变化,喜客来一定会有消息传来。
苏义接着说道:“我派监察御史去各地查看,发现一个问题,原本这些生意皆是喜客来在经营,也占了大数,然而最近一个多月,各地商人开始不做生意,他们不做生意却有钱收,数额不少,再加上他们平素对喜客来稳住市场害他们利益减少正怀恨在心,也就都跟了风。”
“喜客来各地销售已经收紧,皇后难道也不曾知道?”
苏宛平仍旧摇头,心却是往下沉,岭南有滕海,南边原本有九爷和陈平阳坐镇,现在两人皆在京城,就只剩下各地管事了,重点的是现在陈平阳更是下落不明。
苏义心头沉重起来,接着说道:“这些商人先是不再售卖做生意,市场上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少,他们还在后头大肆的收购,同时他们不只对吃穿用度上,还有发现了走私盐商,抓到的人不惧死,河道上和海沿线出现不少走私盐商与海盗,海盗盛行,却只劫官盐。”
“官盐送货不及时,私盐开始畅销,除此外,各地游侠增加,原本只在黑市活动的游侠现在明目张胆的上了街头,各地方没有设巡检司的纷纷请求置巡检司维护秩序。”
“现在我最担忧的是,若这一切变化出自一人之手,此人大可利用私盐赚下的钱去收卖那些商人,停止售卖所有货物,然后再煽动游侠上街,造成各地混乱的局面,对方接下来煽动百姓造反,或者是别的目的,左右都将是动荡。”
苏宛平和时烨听了后,脸色都变了,喜客来没有消息传来,如此说来,对方还发现了喜客来传消息的途径,或者对方已经渗入喜客来内部。
苏宛平看向弟弟,问道:“那江北一带如何?”
苏义摇头,“消息传得慢些,想必正在路上,江北良田丰盛,对方若有心,恐怕乘此机会已经置下良田,到于此人的钱财从何而来,此人必有大把原始的资金,而后又通过这地下混乱的生意,捞到了一些银钱周转。”
苏宛平握紧了手,在生意上她已经很强势,没想到对方来势凶猛,又是乘着眼下的机会,还不知对方的最终目的。
御书房内,几人都沉默下来,苏宛平慢慢地冷静,她看向弟弟说道:“对方这一招来势凶猛,胜在时机,但不能长久,既然弟弟已经发现了,朝廷自是要管的,我这就派人先稳住喜客来所有的运输与补给,同时借着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之际,鼓励农桑,将粮食售卖权如同盐铁一样收回国有售卖。”
“时烨。”
苏宛平看向他,“我决定将财权交出归为国有,喜客来以后成为国家供销商,喜客来可以不赚钱可以货品花样少,但必须保证百姓的日常所需,吃穿用度所有民生所需要求喜客来都必须有。”
“同时运输护送必须有当地地方军与官员各自保障与接管,沿途出了差错,必拿地方军与地方官员问罪。”
“至于喜客来的所有售价,全国统一,保证百姓需求即可。”
苏宛平的话却是让在场的三人都有些意外,但这一个办法却是能迅速掐灭对方所有的阴谋,只是这样一来,相当于苏宛平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无偿交公,成为国有。
时烨握紧了她的手,想必一但喜客来纳入国有,国库将不再空虚,凤国也将因此强大。
时烨应了一声好,随即就颁诏。
苏宛平这一次交出所有,不仅是她粮食皇商的地位,还有喜客来所有的钱庄也将成为国有钱庄,如果兑现不了,直接由国家来完成,可想而知这一改变,全国百姓但凡有余钱都可以存钱庄里去了,而国家便可以借着这笔银子修路造船,征兵养马扩大军机营。
这也是凤国的一次经济改革,但却为凤国接下来数百年的安稳定下了基础。
第二日此消息传了出来,满朝文武哗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喜客来就这么轻松的交出来了,当年就曾在朝堂上提及此时事,苏氏可是半点不退让的。
而且正在满朝文武担心着新帝政权旁落,外戚又成为全国富商,有了钱与权必能动荡整个时家江山时,苏氏却有了这样以表清白的主动,是凤国的福气,也是江山社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