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无人出手相救
苏义拿着手里头的米粥,喝了一口,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他行事要更加的小心,是他以前没有经验,出了这一次大事,他悔不当初。
寺庙里百姓得了粮食,似乎又安定一些了,洪水又有了退去的意思,只是还不能下山。
山上的船一直游走在边沿,苏义派去的人打探回来的消息,朝中已经派了使臣过来,而江陵的知州刘解却是病了,一直没能处理江陵的公务,才导致他们一直得不到救济。
苏义原本还对这个知州抱着尊敬的心思,如今却没有了半点恭敬之心,若是待他度过了这一次的劫难,他必定上书朝中,将刘知州之事告诉上头。
江陵一直以来都有水灾的危险,刘解在知州位无所作为,苏义来了,陵县正是最容易受水灾之地,他为了陵县的百姓,夜以继日,到头来还是这么一个下场。
而此时来江陵振灾的队伍却莫名在半路给停住了,去往江陵的官道塌方,队伍无法通行,阮文善带着人马去前头查看,心头郁郁,很是担心陵县的百姓,不知道有没有饿死。
而孔凡泽却带着人马开始疏通,可是阮文善却发现这些护卫似乎并不积极,做事有些散漫,可是军队上的事都由孔凡泽管束着,他无法指挥,而且他们二人本是平级,可是孔家在京城本就是新贵,阮文善根本无法提议。
阮文善看着着急,却是无计可施,于是私下里联络当地的船运,或是可以走水路,阮文善确定好了方案时,没成想孔凡泽根本不会接受,这一次振灾银两和粮食众多,他担心此去走水路会有不测,见阮文善执意要行,便要求阮文善承担一切的后果,左右他是不会去的。
阮文善是文臣,他岂能承担得起,看着孔凡泽一点儿也不着急,更是没有半点要支持他的意思,他便不好再多说了。
阮文善私下里将此次振灾前去的所有事全部记录下来,又是跟着孔凡泽亲自在前头看守着护卫搬运,阮文善看着那新鲜的土壤,忽然生出一种想法,他下了马,来到塌方的地方细看,随后脸色微变。
他来到孔凡泽的身边,小声说道:“孔大人,本官看着这一次塌方恐怕是人为所至,若是阴雨天气,这些土壤本该粘稠不成形才是,你再看那新落下的土,明显有挖动的痕迹,莫不是有山匪出没?”
阮文善一脸的担忧,孔凡泽却是双眸精光一闪,面色淡淡地说道:“阮大人多虑了,本人曾行军打仗,岂会看不出来,阮大人无须担心便是,只管管着后方的帐目和粮银,本官自有分寸。”
孔凡泽说完,却是派了身边的亲卫送阮文善回去休息。
阮文善却是气得不轻,可是在外头,所有的护卫只听从孔家的指挥,他一介文官岂能是孔凡泽的对手,阮文善不得不先行退下。
振灾使臣无法及时赶到,陵县百姓的粮食也慢慢地吃光了,又到了忍饥挨饿的时候,苏义想了一夜,他打算下山,去往州府找刘解好好说说此事。
苏义只带了青衣和白衣二人坐上了船,一路往首府去。
过了水路,走了一段陆路,看到处处都是淹了的田地与官道,苏义心头都不是个滋味儿,原本他的法子能避开今年的灾年,偏生会有人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江陵的百姓。
苏义好不容易来到首府城外,却是被守城军拦住了,他出示了身份,对方也不在意,却说是要入城禀报大人,免得有人冒充了去。
苏义压下心头的怒火,旁边的青衣和白衣却有些脸色不好看,若是天黑了,二人怕是想直接翻入城门了。
而此时首府知州府内,刘解的病早已经好了,这会儿正在处理公务,有守城军来报,说是苏义来了,刘解很是意外,疑惑道:“他是如何出来的?”
那守城军便说道:“瞧着有船,但船小,带的人不多,一路走来,人很狼狈,那苏知县似乎也瘦了不少。”
刘解一听,暗自沉思,随后叫守城军先退下,他却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是救还是不救?
刘解看着书桌上的密信,那是京城来信,上头几个字,正是出自孔家之笔,孔家的要求,他是得罪了孔家救下苏义,还是装病不能相见,或者直接将他赶走,只道是人冒充。
刘解头痛了半晌,最后下了令,却是叫守城军将苏义几人赶走,说他们是冒充的。
苏义气得不轻,他来江陵的时间不长,一直以来在陵县打理,很是用心,却不像其他几处知县那样,会时不时来首府与刘知州见上一面,苏义也不好拍马屁,不会说好听的,除了公文上的往来,他便不曾多话。
眼下来了首府,更是对通判与各地方官员都不熟络,当真是寻路无门,便是连城门都进不去,要不是身边有青衣和白衣,他怕是还得被守城军给抓起来关牢里去了。
此去还不过是在江陵罢了,要是去了巴蜀,或者别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瞧着一方知县还会有生命危险呢,便是上司不满,也是万般艰难的。
苏义带着几人在城外五十里地扎营,正想着夜里怎么入城见刘知州。
却是在这日傍晚,杜储来了,他走的水路,竟是将粮食拉了过来,与其同时还拉了一批布料,上了山,得知苏知县去府城,于是带着人马追了过来,生怕苏知县吃了亏。
看着完好无损的苏知县,杜储松了口气,而后护着苏义往回走。
他们一行人到了山上的寺庙里,那寺庙里的百姓一片欢呼,这一下好了,他们有粮食吃了,还有衣裳穿了。
那工部的两位官员,也是一脸的笑容,明显瘦了一圈的两人,恐怕这一生都还没有吃过这样的苦来。
傅氏与宁氏正招呼着差兵们一起给百姓施粥,寺里的和尚却是上山采药,给染了伤寒的病人冶病,一时间整个寺庙里充满了生机。
苏义拿着手里头的米粥,喝了一口,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他行事要更加的小心,是他以前没有经验,出了这一次大事,他悔不当初。
寺庙里百姓得了粮食,似乎又安定一些了,洪水又有了退去的意思,只是还不能下山。
山上的船一直游走在边沿,苏义派去的人打探回来的消息,朝中已经派了使臣过来,而江陵的知州刘解却是病了,一直没能处理江陵的公务,才导致他们一直得不到救济。
苏义原本还对这个知州抱着尊敬的心思,如今却没有了半点恭敬之心,若是待他度过了这一次的劫难,他必定上书朝中,将刘知州之事告诉上头。
江陵一直以来都有水灾的危险,刘解在知州位无所作为,苏义来了,陵县正是最容易受水灾之地,他为了陵县的百姓,夜以继日,到头来还是这么一个下场。
而此时来江陵振灾的队伍却莫名在半路给停住了,去往江陵的官道塌方,队伍无法通行,阮文善带着人马去前头查看,心头郁郁,很是担心陵县的百姓,不知道有没有饿死。
而孔凡泽却带着人马开始疏通,可是阮文善却发现这些护卫似乎并不积极,做事有些散漫,可是军队上的事都由孔凡泽管束着,他无法指挥,而且他们二人本是平级,可是孔家在京城本就是新贵,阮文善根本无法提议。
阮文善看着着急,却是无计可施,于是私下里联络当地的船运,或是可以走水路,阮文善确定好了方案时,没成想孔凡泽根本不会接受,这一次振灾银两和粮食众多,他担心此去走水路会有不测,见阮文善执意要行,便要求阮文善承担一切的后果,左右他是不会去的。
阮文善是文臣,他岂能承担得起,看着孔凡泽一点儿也不着急,更是没有半点要支持他的意思,他便不好再多说了。
阮文善私下里将此次振灾前去的所有事全部记录下来,又是跟着孔凡泽亲自在前头看守着护卫搬运,阮文善看着那新鲜的土壤,忽然生出一种想法,他下了马,来到塌方的地方细看,随后脸色微变。
他来到孔凡泽的身边,小声说道:“孔大人,本官看着这一次塌方恐怕是人为所至,若是阴雨天气,这些土壤本该粘稠不成形才是,你再看那新落下的土,明显有挖动的痕迹,莫不是有山匪出没?”
阮文善一脸的担忧,孔凡泽却是双眸精光一闪,面色淡淡地说道:“阮大人多虑了,本人曾行军打仗,岂会看不出来,阮大人无须担心便是,只管管着后方的帐目和粮银,本官自有分寸。”
孔凡泽说完,却是派了身边的亲卫送阮文善回去休息。
阮文善却是气得不轻,可是在外头,所有的护卫只听从孔家的指挥,他一介文官岂能是孔凡泽的对手,阮文善不得不先行退下。
振灾使臣无法及时赶到,陵县百姓的粮食也慢慢地吃光了,又到了忍饥挨饿的时候,苏义想了一夜,他打算下山,去往州府找刘解好好说说此事。
苏义只带了青衣和白衣二人坐上了船,一路往首府去。
过了水路,走了一段陆路,看到处处都是淹了的田地与官道,苏义心头都不是个滋味儿,原本他的法子能避开今年的灾年,偏生会有人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江陵的百姓。
苏义好不容易来到首府城外,却是被守城军拦住了,他出示了身份,对方也不在意,却说是要入城禀报大人,免得有人冒充了去。
苏义压下心头的怒火,旁边的青衣和白衣却有些脸色不好看,若是天黑了,二人怕是想直接翻入城门了。
而此时首府知州府内,刘解的病早已经好了,这会儿正在处理公务,有守城军来报,说是苏义来了,刘解很是意外,疑惑道:“他是如何出来的?”
那守城军便说道:“瞧着有船,但船小,带的人不多,一路走来,人很狼狈,那苏知县似乎也瘦了不少。”
刘解一听,暗自沉思,随后叫守城军先退下,他却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是救还是不救?
刘解看着书桌上的密信,那是京城来信,上头几个字,正是出自孔家之笔,孔家的要求,他是得罪了孔家救下苏义,还是装病不能相见,或者直接将他赶走,只道是人冒充。
刘解头痛了半晌,最后下了令,却是叫守城军将苏义几人赶走,说他们是冒充的。
苏义气得不轻,他来江陵的时间不长,一直以来在陵县打理,很是用心,却不像其他几处知县那样,会时不时来首府与刘知州见上一面,苏义也不好拍马屁,不会说好听的,除了公文上的往来,他便不曾多话。
眼下来了首府,更是对通判与各地方官员都不熟络,当真是寻路无门,便是连城门都进不去,要不是身边有青衣和白衣,他怕是还得被守城军给抓起来关牢里去了。
此去还不过是在江陵罢了,要是去了巴蜀,或者别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瞧着一方知县还会有生命危险呢,便是上司不满,也是万般艰难的。
苏义带着几人在城外五十里地扎营,正想着夜里怎么入城见刘知州。
却是在这日傍晚,杜储来了,他走的水路,竟是将粮食拉了过来,与其同时还拉了一批布料,上了山,得知苏知县去府城,于是带着人马追了过来,生怕苏知县吃了亏。
看着完好无损的苏知县,杜储松了口气,而后护着苏义往回走。
他们一行人到了山上的寺庙里,那寺庙里的百姓一片欢呼,这一下好了,他们有粮食吃了,还有衣裳穿了。
那工部的两位官员,也是一脸的笑容,明显瘦了一圈的两人,恐怕这一生都还没有吃过这样的苦来。
傅氏与宁氏正招呼着差兵们一起给百姓施粥,寺里的和尚却是上山采药,给染了伤寒的病人冶病,一时间整个寺庙里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