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走到现在,肯定需要改变,但治国如治病,必须先明病理,查其究竟,才能对症下药。
明朝走到现在这个地步,与太祖皇帝最初的国策分不开,宗室人口的问题,阉竖的问题,商业的问题,以及皇帝与士绅阶层对立的问题等等。

当一个制度本身出了问题,那其他各种问题就会跟着出现,皇帝集权,官僚内部间的制衡,转化为皇帝与文官的对抗,皇帝为了引援,只好拉入太监,这是一条逻辑线,形成明朝独有的政治特色。

王彦这时继续说道:“宋朝在君臣制衡方面已经接近完善,但其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对武将的压制,也造成了宋朝的败亡。彦的想法是借鉴宋制的君臣制衡之道,改革大明的内阁制度,并且适当提升武将的地位。将大明改造成富比赵宋,强比汉唐,传承万世的大帝国。”

“赵宋君臣共治,大臣与君上亦师亦友,确实令人向往。”王朝聘开口道:“前些天我查看史书,见宋代侯延庆的《退斋笔录》上有记载,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犯罪的转运使处死,宰相却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侍郎惇又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皇帝感叹道:“快意事做不得一件。”大臣们则称,“如此快意事做不得也好”。若我大明朝君臣之间,能够如此,那就是我士人之福,我王氏之幸。”

王夫之看着王彦却提醒道:“君臣之争,延续千年,如今体制,乃皇权独尊,士衡想要制衡皇权,进行改革,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到时不仅是皇帝,还有大批理学士人也会出来反对,但凡革新,都需要有思想,理念来吸引同道之人,士衡的革新思想,是什么呢?”

思想是推动一切的源头,自礼崩乐坏以来,春秋之际,百家争鸣,那是中华民族思想最为辉煌的年代。

无数先辈,为了整个文明的出路,并发出无数思想的光辉,但大体而言,春秋之时,还是儒、法、墨、道四家争雄。

彼时儒家思想,讲仁者爱人,民贵君轻,让国君施行仁政,孔圣人也说他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可见儒家思想在列国纷争的春秋并不受待见。

墨家思想主张“上贤”,“兼爱非攻”,可以说代表社会底层的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不受统治者待见的思想,“上贤”的意思是让有才能的人来做官,恨不得国君都由大家一起推举,这与今天的民'主选举有点像,“兼爱非攻”则是大家之间要有大爱,不要发动不义的战争。

这样的思想,虽最符合普通民众的利益,但显然最受统治者厌恶,在历朝历代都要受到压制和打击。

在说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在春秋战国时代,什么是无为,什么是有为,你无为就得被有为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兼并,诸侯们希望的是五霸那样的有为。

百年演进,儒法道墨,最终以秦行法家,一扫六合,而结束了天下的纷争,看似法家成为了四家纷争的赢家。

秦以法家得天下,但却也因法家二世而亡,只得一说的是,法家的以法“制”国,以法“制”民,与今天的强调的法治完全不同,现在是“治”,秦法是“制”,是要制你。

秦的灭亡,证实了光靠法家,无法统治天下,所以汉初选择了道家,无为而治,使天下修养生息,随有文景之治。

此时天下修养生息数十载,地方已经恢复过来,一个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事实正明道家也不能维持一个国家的长期运转。

随着天下经济民生恢复过来,地方的实力逐渐强大,如果中央政府接着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态度,地方上的诸侯藩王们就要开始有所作为了。

七国之乱,使道家也与法家一样失败。

时间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该选择什么样的思想,除去根本不被统治者考虑的墨家之外,就只剩下儒家还为登上历史的舞台。

这时一个名叫董仲舒的男人出现了,向汉武帝提出被他改进过的儒家思想,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来迎合统治者,随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此时儒法道墨四家之争,虽然以儒家的获胜而告终,但此儒以非彼儒,等发展到宋明时期,儒家仁者爱人,民贵君轻等思想,都被压制。

从春秋战国,到董仲舒分流,再到南宋朱熹,儒家思想,也从一门学说,变成一种统治技术,最后成了一门宗教,其过程就是儒家—儒术—儒教。

王彦听了王夫之的问题,心里一阵沉思,半响之后,才站起身来,毅然道:“正本清源,存孔孟,斥儒术,灭理教,仁者爱人。”

王彦的话语,王夫之并不吃惊,他本人也是反对理学的先锋之一,此外浙东黄宗羲也有“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等等言语。

“士衡是要复兴古儒,以春秋儒家的思想,来限制皇权吗?”王夫之微笑道。

王彦点点头,“我是有这种想法,但自古改革,时间漫长,反复极大,而要复兴古儒,传播思想,就更是难上加难。眼下我还是以抗清为第一要务,传播思想,进行改革,只能先慢慢布局。”

王朝聘听了这么久,已经完全明白,“打击理学之事,并不简单。自王守仁创立心学以来,我王门子弟,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等七个学派,先后与理学抗衡,等到泰州学派的李贽,自刎死于狱中之后,我心学更是日渐势危矣。如今阳明心学已经有百年有余,而我江右王门的心学却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可见理学的根深蒂固。”

王夫之点点头道:“父亲说的不错,理学有朝廷支持,其他学说很难发展,士衡现在就开始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有士衡在朝中,想要传播新学说,要比之前心学的传播容易许多,士衡打算先从哪里开始呢?”

王彦坐下,看着王介之道:“我之前写信给兄长,其实就是想让兄长过来国子监教授心学。我王氏家学师承江右王门,乃心学一支,而心学出自孟子,符合我复兴古儒之意。如今朝廷官员缺额严重,国子监的监生肯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如果他们都受到心学和古儒的影响,对于今后的改革,必然大有易处。”

(这两章比较费神,第三章肯定赶不出来,又要食言,只有明天再更了,感谢滋野三郎的打赏,锦衣卫同知的月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