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没来到京城的时候,唐浩然憧憬着这个时代的北京,古老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可等到唐浩然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所有的憧憬都化为了泡影,1890年的京城的街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二十一世纪的小城镇,而论到环境,更是远不及后世。
确实,街道不见后世京城的拥堵,可行走其中,唐浩然却感觉远比更为拥挤,外城的街道是狭窄的,两侧几乎全部都是平房。道路有两三条像后世的街道那般宽,可却没有人行道,而且道路的两边的商铺或是将铺子伸到路上,或是路边挤满了摊贩,虽说显得京城热闹非常,但却让人感觉十分狭窄。也就是几条主街显得相对宽敞一些,分为马车道和人行道,所谓的马车道,也就是路中的道路,专供行走马车,马车在修缮不佳的显得有些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困难的行走着。
而更让无法忍受的是每当走过小巷的巷口时,总会闻到扑面而来的臭气,在巷边的路上随处可见大小便,小便到处流可以到附近的阴沟里,甚至走路时一不小心的话就会踩到……大便。
“还好,还有人在捡着。”
行走在拥挤的让人感觉有些气闷的街道上,唐浩然注意到有背着背篓的小孩在路上用铲子捡大便时,自然的他们是准备把这些背到郊外,作为肥料来肥田。
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唐浩然便对19世纪的京城失去了兴趣,只是公差却不能不办,五天前,来到京城之后,游荡数日,昨天到了总理衙门报道后,虽说见了庆王一次,可那位在历史上有“庆记公司总经理”之称的王爷,只是宽慰自己在总理衙门好好办差,如此种种,然后便把自己打发到了——同文馆!
在同文馆当个教习!
这便是所谓的“朝廷”委以重任吗?
可人在屋檐下,那能不低头,既然这京城都来了,也就只能先在同文馆呆着,一如晚清官场的习惯,循着惯例先往同文馆总教习那里去拜访一下,而现在同文馆的总教习却是一个外国人——一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对于这么一个前来给中国人民传播福音的传教士,没有遵守传教士的起码操守,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期,他建议西方国家解散中国的军队,摧毁中国所有的兵工厂,以便更好地按照西方的需要控制和摆布中国,甚至更在庚子年间提出“每一个被义和团杀害的女传教士得处决500名中国妇女;每一个殉难的男传教士得用1000名中国男子的生命予以偿还,每一个传教士的孩子无辜被杀得有100名中国孩子用哥萨克的刺刀施以刺刑,每一处遭到焚烧和劫掠的传教士的建筑物得在天津和北京抢劫100处中国房屋才能予以抵偿”。
对于这种拿着中国的银子,当着同文馆教习,却把自己更多精力投入到的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向恭王等人提出忠告,劝说他们配合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甚至早在太平天国时,就建议美国将中国分成两个国家,以便分而治之,让两国相敌对的王朝相互争斗,从而有利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从中渔利的人,唐浩然自然没有一丝好感。
但做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却又不能不拜访。
“不过只是应付一下!”
心里这般嘀咕着,一路上连问带找的,待到丁韪良府第门口的时候,已是快到中午十一点了。估计平日里也没什么人到丁韪良家,所以门子开门后见了唐浩然,很是多看了几眼,上来问道。
“先生有何贵干?”
唐浩然心想,这老家伙是个洋人自己冒然按照晚清官场的习惯找上门来,这“贵干”又是为何?可这会人到门前,却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我是同文馆新来的教习,前来拜会丁大人。”
“有拜帖么?”
门子打量了一眼这人。
唐浩然摇摇头。
“没有。你和丁大人说,就说是同文馆里新来的教习,他一准儿明白。”
门子倒也没为难他,转身一溜烟儿的跑进去禀告去了。不大一会儿,一个满面红光步伐稳健的外国老头迎了出来。
“上帝啊,看看都是谁来,快请进,快请进。”
见到唐浩然,丁韪良显得颇为激动,原因无他,那本《泰西策》即便是在各国外交官、商人以及传教士中也流传颇广,即便是外国人亦从中的得到许多启发,甚至各国驻华公使都纷纷要求馆内翻译将《泰西策》印成本国文字,以便在本国发行。
心觉有些诧异的唐浩然快步迎上去,本来是想握手,结果丁韪良张开双臂,来了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接着,丁韪良退后一步,仔细打量唐浩然。
“让我仔细看看,自从我来到中国,就从没有看到这么有精神的亚裔人了……”
唐浩然刚要谦逊几句,丁韪良拉着他的手就往屋里走。
“你知道么?这些清国人的体质是虚弱的,是毫无精神的的,而像你这样充满活力与精神的年青人,在清国是极为罕见的,等你了解了这个国家之同任,你就会赞同我的意见的……”
丁韪良很健谈,或者说,很啰嗦,甚至非常直白,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没有把面前的唐浩然当成中国人,而是把这个“自幼生长在美国的家伙”,当成一个美国教育出来的“杰出青年”,在他看来,很快,这个年青人便会成为全世界最知名学者,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肖国人。
直到在正堂坐下之后,唐浩然才有空说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
“尊敬的先生,今天冒昧前来打扰,是想询问一下有关同文馆的事情……”
“要茶还是咖啡?”
丁韪良问唐浩然,还没等他回答,又接着说。
“还是茶吧,前两天,恭王爷特意吩咐人给我送来的福建今年刚采的龙井。”
像是炫耀一般,丁韪良于是吩咐仆人上茶。然后转过头来,看着唐浩然说道。
“你刚才说什么?哦,对了,同文馆的事情!怎么说呢……你是知道的,我是同文馆的总教习,所以,对于同文馆的一切都极为了解,中国的官场总是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任何独立的事情中,都夹杂着勾心斗角、利益分配、裙带关系……比如同文馆,也是其一,那里同样也是一个官场,而不是学校,不要以为能教会他们什么?希望他们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吗?不,我的朋友,二十一年前,出任同文馆总教习的时候,我也怀揣着同样的希望,可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就放弃了希望,我说的是实话,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之所以进入同文馆,不过只是为了谋求官职,而在清国的官场看来,于同文馆内学习,只需要掌握外语,便是其才可用的象征,我的朋友,这就是同文馆,希望他们了解这个世界,那无疑是对牛弹琴……”
从丁韪良那一大堆话中,唐浩然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他对中国人的轻蔑于歧视,尤其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更是让唐浩然的心底涌起一团怒意。
“尊敬的先生,您说的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任何希望,清国所谓的精英们,对外国以及现代文明的了解,甚至远不如奥斯曼帝国,这个国家就现在来看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丁韪良的言语间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对于他来说,中国的衰落更有利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利益,看到唐浩然神情变化,才意识他同样也是清国人,但旋即却说道。
“我的孩子,怎么啦?你是在同情他们吗?不,我的孩子,等到你真正了解这个国家之后,你就会知道回到这里完全是一个错误,你应该留在美国……”
长期的传教士生活和白发苍苍的容颜,使得丁韪良的言语与神情总是透着一股亲和力。可是在唐浩然的眼中,看似满脸慈祥的丁韪良,却完全是一个虚伪的伪君子,也是他第一次见到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
丁韪良很耐心向唐浩然的传递着他对这个国家的失望,并为唐浩然竟然选择回到清国表示同情和担忧,完全没有注意到唐浩然压抑在心底的怒火。
强忍着怒火听完丁韪良的话后,唐浩然看着对方只是一字一句的说道。
“不,我从没后悔回到自己的祖国!只有踏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可怜的孩子,上帝会保佑你的。”
唐浩然的回答,让丁韪良一愣,尽管唐浩然的面貌提醒着他,对方是清国人,可在丁韪良的眼中,他却是一个美国人。
“我想,终有一天,你会后悔今天的选择的,我的孩子。”
“不!”
用力的摇摇头,唐浩然盯着丁韪良说道。
“我从不信基督,更不会是你的牧羊,相信我,有一天,你会为中国展现的力量而惊讶,到时,你一定会后悔今天所说过的话!”
确实,街道不见后世京城的拥堵,可行走其中,唐浩然却感觉远比更为拥挤,外城的街道是狭窄的,两侧几乎全部都是平房。道路有两三条像后世的街道那般宽,可却没有人行道,而且道路的两边的商铺或是将铺子伸到路上,或是路边挤满了摊贩,虽说显得京城热闹非常,但却让人感觉十分狭窄。也就是几条主街显得相对宽敞一些,分为马车道和人行道,所谓的马车道,也就是路中的道路,专供行走马车,马车在修缮不佳的显得有些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困难的行走着。
而更让无法忍受的是每当走过小巷的巷口时,总会闻到扑面而来的臭气,在巷边的路上随处可见大小便,小便到处流可以到附近的阴沟里,甚至走路时一不小心的话就会踩到……大便。
“还好,还有人在捡着。”
行走在拥挤的让人感觉有些气闷的街道上,唐浩然注意到有背着背篓的小孩在路上用铲子捡大便时,自然的他们是准备把这些背到郊外,作为肥料来肥田。
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唐浩然便对19世纪的京城失去了兴趣,只是公差却不能不办,五天前,来到京城之后,游荡数日,昨天到了总理衙门报道后,虽说见了庆王一次,可那位在历史上有“庆记公司总经理”之称的王爷,只是宽慰自己在总理衙门好好办差,如此种种,然后便把自己打发到了——同文馆!
在同文馆当个教习!
这便是所谓的“朝廷”委以重任吗?
可人在屋檐下,那能不低头,既然这京城都来了,也就只能先在同文馆呆着,一如晚清官场的习惯,循着惯例先往同文馆总教习那里去拜访一下,而现在同文馆的总教习却是一个外国人——一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对于这么一个前来给中国人民传播福音的传教士,没有遵守传教士的起码操守,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期,他建议西方国家解散中国的军队,摧毁中国所有的兵工厂,以便更好地按照西方的需要控制和摆布中国,甚至更在庚子年间提出“每一个被义和团杀害的女传教士得处决500名中国妇女;每一个殉难的男传教士得用1000名中国男子的生命予以偿还,每一个传教士的孩子无辜被杀得有100名中国孩子用哥萨克的刺刀施以刺刑,每一处遭到焚烧和劫掠的传教士的建筑物得在天津和北京抢劫100处中国房屋才能予以抵偿”。
对于这种拿着中国的银子,当着同文馆教习,却把自己更多精力投入到的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向恭王等人提出忠告,劝说他们配合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甚至早在太平天国时,就建议美国将中国分成两个国家,以便分而治之,让两国相敌对的王朝相互争斗,从而有利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从中渔利的人,唐浩然自然没有一丝好感。
但做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却又不能不拜访。
“不过只是应付一下!”
心里这般嘀咕着,一路上连问带找的,待到丁韪良府第门口的时候,已是快到中午十一点了。估计平日里也没什么人到丁韪良家,所以门子开门后见了唐浩然,很是多看了几眼,上来问道。
“先生有何贵干?”
唐浩然心想,这老家伙是个洋人自己冒然按照晚清官场的习惯找上门来,这“贵干”又是为何?可这会人到门前,却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我是同文馆新来的教习,前来拜会丁大人。”
“有拜帖么?”
门子打量了一眼这人。
唐浩然摇摇头。
“没有。你和丁大人说,就说是同文馆里新来的教习,他一准儿明白。”
门子倒也没为难他,转身一溜烟儿的跑进去禀告去了。不大一会儿,一个满面红光步伐稳健的外国老头迎了出来。
“上帝啊,看看都是谁来,快请进,快请进。”
见到唐浩然,丁韪良显得颇为激动,原因无他,那本《泰西策》即便是在各国外交官、商人以及传教士中也流传颇广,即便是外国人亦从中的得到许多启发,甚至各国驻华公使都纷纷要求馆内翻译将《泰西策》印成本国文字,以便在本国发行。
心觉有些诧异的唐浩然快步迎上去,本来是想握手,结果丁韪良张开双臂,来了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接着,丁韪良退后一步,仔细打量唐浩然。
“让我仔细看看,自从我来到中国,就从没有看到这么有精神的亚裔人了……”
唐浩然刚要谦逊几句,丁韪良拉着他的手就往屋里走。
“你知道么?这些清国人的体质是虚弱的,是毫无精神的的,而像你这样充满活力与精神的年青人,在清国是极为罕见的,等你了解了这个国家之同任,你就会赞同我的意见的……”
丁韪良很健谈,或者说,很啰嗦,甚至非常直白,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没有把面前的唐浩然当成中国人,而是把这个“自幼生长在美国的家伙”,当成一个美国教育出来的“杰出青年”,在他看来,很快,这个年青人便会成为全世界最知名学者,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肖国人。
直到在正堂坐下之后,唐浩然才有空说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
“尊敬的先生,今天冒昧前来打扰,是想询问一下有关同文馆的事情……”
“要茶还是咖啡?”
丁韪良问唐浩然,还没等他回答,又接着说。
“还是茶吧,前两天,恭王爷特意吩咐人给我送来的福建今年刚采的龙井。”
像是炫耀一般,丁韪良于是吩咐仆人上茶。然后转过头来,看着唐浩然说道。
“你刚才说什么?哦,对了,同文馆的事情!怎么说呢……你是知道的,我是同文馆的总教习,所以,对于同文馆的一切都极为了解,中国的官场总是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任何独立的事情中,都夹杂着勾心斗角、利益分配、裙带关系……比如同文馆,也是其一,那里同样也是一个官场,而不是学校,不要以为能教会他们什么?希望他们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吗?不,我的朋友,二十一年前,出任同文馆总教习的时候,我也怀揣着同样的希望,可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就放弃了希望,我说的是实话,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之所以进入同文馆,不过只是为了谋求官职,而在清国的官场看来,于同文馆内学习,只需要掌握外语,便是其才可用的象征,我的朋友,这就是同文馆,希望他们了解这个世界,那无疑是对牛弹琴……”
从丁韪良那一大堆话中,唐浩然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他对中国人的轻蔑于歧视,尤其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更是让唐浩然的心底涌起一团怒意。
“尊敬的先生,您说的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任何希望,清国所谓的精英们,对外国以及现代文明的了解,甚至远不如奥斯曼帝国,这个国家就现在来看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丁韪良的言语间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对于他来说,中国的衰落更有利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利益,看到唐浩然神情变化,才意识他同样也是清国人,但旋即却说道。
“我的孩子,怎么啦?你是在同情他们吗?不,我的孩子,等到你真正了解这个国家之后,你就会知道回到这里完全是一个错误,你应该留在美国……”
长期的传教士生活和白发苍苍的容颜,使得丁韪良的言语与神情总是透着一股亲和力。可是在唐浩然的眼中,看似满脸慈祥的丁韪良,却完全是一个虚伪的伪君子,也是他第一次见到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
丁韪良很耐心向唐浩然的传递着他对这个国家的失望,并为唐浩然竟然选择回到清国表示同情和担忧,完全没有注意到唐浩然压抑在心底的怒火。
强忍着怒火听完丁韪良的话后,唐浩然看着对方只是一字一句的说道。
“不,我从没后悔回到自己的祖国!只有踏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可怜的孩子,上帝会保佑你的。”
唐浩然的回答,让丁韪良一愣,尽管唐浩然的面貌提醒着他,对方是清国人,可在丁韪良的眼中,他却是一个美国人。
“我想,终有一天,你会后悔今天的选择的,我的孩子。”
“不!”
用力的摇摇头,唐浩然盯着丁韪良说道。
“我从不信基督,更不会是你的牧羊,相信我,有一天,你会为中国展现的力量而惊讶,到时,你一定会后悔今天所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