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开始()
黄来福回到自己房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笔记本电脑充电的问题。
他这个太阳能笔记本如要充电,需放在阳光下,而这就要放到屋外,千户宅内人来人往的,这样泄密可是分分钟的事,而关于他身世的秘密和电脑的秘密,可是关系他个人身家性命的严重问题,是绝对不许泄密出去的。
想来想去,黄来福想到上午时自己所去的那个清涟河边的黄家田庄,那田庄里有个院子,一向是家主视察时所居住的地方,倒是隐密。自己或许可以搬到那边去,还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事。
打定主意后,在吃过晚饭后,黄来福就和黄思豪及杨氏说了自己的想法,二老同意了。
杨氏更是吩咐杨管家将那院子好好打扫打扫,好让自己儿子住得舒心,不过她嘱托黄来福至少要每二天回来一次,最好每天回来吃饭。因为黄来福几个姐姐这次一起回来较为难得,家人要好好团聚。再说,亲家和未过门媳妇儿还在千户宅呢。
黄来福答应了,反正那田庄离五寨堡也近,骑马回千户宅,只需十几分钟的时间。杨氏说话的时候,顾云娘依在她的怀里,看着黄来福,眼睛在转动着,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第二天中午,黄来福随便整理了一些衣物用品,带着父亲黄思豪给的二百两银子的启动资金,带着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骑着马,搬到了田庄去。
那个小院早已整理一新了,是个单门独户的院落,倒也清净,决对不会有人打搅。黄来福让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住在院外不远的两间房屋内,并且规定下去,没有他的亲自招呼,谁也不准进入自己那个院落内,而为了保险,平时他在院落内时,都将院落的大门扣上。
电脑的安全性问题总算解决了,黄来福的院落中也搞了个小小的书房,他为笔记本电脑充了电后,打开电脑,就为大水车的事情忙开了。他在电脑中查到了那个大水车的一些资料及图片,然后找来了一些纸,将一些图片及水车结构图尽量详细地画了下来。
三天后,图纸准备好,这天黄来福起了个大早。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看了看日期,这天是公元1589年11月17日。农历10月初十。乙丑年,乙亥月,甲申日。牛年。
回到这古代,有许多让黄来福不习惯的,这日期时间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每天要对算公元历和农历外,这时间的计算也让黄来福头痛。
中国古代一直用圭表、日晷和漏壶来计时,一直到明朝,大多还是用漏壶。比如明朝时的北京,有个钟鼓楼,就是通过钟鼓楼的铜刻漏,定时打鼓敲钟向全城报时。现在故宫交泰殿保存着一座明朝漏壶,根据实验,一小时内流入受水壶的水量约为3.5千克,一天24小时约84千克,一天的误差约为十分钟左右。
当然,一般漏壶只有富贵人家,或是大户人家才拥有,比如千户宅内就有一个。而普通小老百姓,大多是以看天时来计算时间,或是听打更,或是听城内的打鼓敲钟来计时。
习惯了后世准确的时间观念,对现在的计时方式,黄来福当然不习惯。好在他电脑中可以看到准确的时间,让他心中颇感安慰,只需将电脑日期从2008年调为1589年即可。
他的电脑中还有一个万年历,可以查看公元1583年一直到5582年公元历和农历的对照换算。所以黄来福查看日历,都习惯性地先看公元历,再看看农历是什么时间。
黄来福藏好电脑,打开院门,江大忠和杨小驴早已候在院外,见黄来福出来。杨小驴忙上前道:“少爷,您起来了?”明时,“您”这个词已经使用普遍,表示尊敬。
黄来福点了点头,活动了一下身子,说道:“打水洗漱吧。”
杨小驴高声应了声:“好咧!”兴冲冲地去了。
不多久,杨小驴端来了热水,黄来福洗盥了一番。
中国古代最早用杨柳枝清洁牙齿,或用青盐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到了宋代,已经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南宋时,很多地方都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此时黄来福也是拿了个明朝类似牙刷的东西,蘸了点青盐,刷牙漱口后。一个很肥的妇人端着一锅小米粥进了院来,笑道:“少爷这么早就起来了?来,趁热喝点粥吧。”
黄来福道:“辛苦杨婶了。”
那妇人,也就是杨婶了,笑呵呵地道:“少爷这几天总是这么客气,倒让老妇人很不习惯。”
这杨婶是黄来福母亲杨氏专门派来照顾黄来福的,杨氏要求黄来福中午,傍晚尽量回千户宅吃饭,而早上,只能在田庄吃了,担心黄来福的生活问题,杨氏就将杨婶派了过来。
这杨婶居说是杨管家的远房亲戚,是陕西米脂那边的人,在千户宅内做事也快十年了,熬得一手的小米粥,很受千户宅内众人的喜爱。确实,每每她熬的米粥,汁液如油脂似的,盛在碗里,即刻凝脂一层,让人垂涎三尺。
常听杨婶自毫地说,这熬小米粥的手法,可是米脂的一绝。其实除了小米粥外,米脂的女人也非常出名,向来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美赞。
几人进了堂屋,黄来福叫杨婶也一起坐下来喝粥,这几天都是如此,杨婶倒也习惯了,笑呵呵地坐了下来。不过黄来福单独一桌,江大忠,杨小驴,杨婶三人一桌,以示主从有别。杨婶心想,少爷自游历回来后,这人倒是和善了许多。
喝过米粥后,江大忠满足地呼了口气,对黄来福道:“少爷,今天要做什么?”
黄来福喝了四碗粥,也感觉全身舒服,他一边起身活动着身子,一边道:“大忠,你到堡中去,吩咐杨管家将本庄内耕种的佃人都叫来,少爷我要训话。”
眼下是农闲时分,除了几个看庄的佃人外,大部分佃人都在五寨堡内。而黄来福也暂时只准备经营自己所在的田庄,其它田庄,先放到一边,等本田庄事情顺利后再说。
江大忠应道:“是,少爷!”转身出去牵马了。
黄来福则对杨婶道:“杨婶,等那些佃人来了后,你再煮一大锅米粥,到时给那些他们暖暖身子。”
杨婶怔了下,道:“是,少爷。”
时近中午,杨管家来了,带着一大帮的佃人们,出乎意料的,顾云娘也来了,按她说的,听说黄来福要对佃人们训话,她便来看看热闹,顺带看看黄来福将要如何折腾田庄之事,黄来福也就由着她。让她跟在身边。
很快,佃人们便全部集中在田庄的晒谷场上,按田庄上的帐薄所记,本庄共有佃人41户,51人。这些佃人们有老有少,大部分是五寨堡的军余,还有一些是五寨堡的旗军,每人租种着黄家的一些田地。
这些佃人们在五寨堡内是知道黄来福名声的,不知这个黄大少要对他们做什么,都有些战战兢兢的味道。
放眼看去,这些人个个衣衫褴褛,衣着又破又烂,一些黑黑破旧的棉花从衣服的破洞中裸露出来。今天的天气难得好一些,没有雪粒,也没什么风,不过这些人站在那抖抖颤颤的,显是身上衣着和身体都抵御不了天气的寒冷。
还有一些人站在那有种发飘的感觉,怕是饿的厉害。
黄来福坐在上头的一张椅子上,缓缓地喝着热茶,一边向这些佃人们打量,江大忠和杨小驴侍立在他身后。顾云娘也站在一旁,俏目不时地看看黄来福,又转向佃人们,虽是同情,不过对佃人们的惨况她倒没什么惊讶的表现,显是这类穷苦的军户,在岢岚州的镇西卫也是见得多了。
杨管家走上前来,低身道:“少爷,人都到齐了。”
黄来福点了点头,将茶杯放在旁边的小桌上,对杨小驴道:“小驴,你去杨婶那边看看,看她的粥煮好了没有?”
杨小驴应了一声,向厨房去了。不久,他就和杨婶,还有厨房的几个帮工一起端着几大锅粥走了过来。还有一些碗筷。那些粥腾腾地冒着热气,远远看去,浓稠得象油脂一般,在这样的天气中颇为的显眼诱人。
下面的佃人们一阵骚动,都不知黄来福想做什么。他们望着那几锅粥,个个眼中放着光,喉结不住地挪动着,显出非常渴望的神情。不过在黄来福面前,却没有人敢窃窃私语。
杨婶笑眯眯地走上前来,道:“少爷,按您的吩咐,这粥已经煮好了。”
黄来福点了点头,说道:“辛苦你了杨婶。”
杨婶在众人面前被黄来福这样感谢夸奖,觉得脸上有光,脸上笑开了花:“啊哟少爷,您真是太客气了。这是老妇人份内之事,可承不了您的夸奖。”
黄来福回到自己房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笔记本电脑充电的问题。
他这个太阳能笔记本如要充电,需放在阳光下,而这就要放到屋外,千户宅内人来人往的,这样泄密可是分分钟的事,而关于他身世的秘密和电脑的秘密,可是关系他个人身家性命的严重问题,是绝对不许泄密出去的。
想来想去,黄来福想到上午时自己所去的那个清涟河边的黄家田庄,那田庄里有个院子,一向是家主视察时所居住的地方,倒是隐密。自己或许可以搬到那边去,还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事。
打定主意后,在吃过晚饭后,黄来福就和黄思豪及杨氏说了自己的想法,二老同意了。
杨氏更是吩咐杨管家将那院子好好打扫打扫,好让自己儿子住得舒心,不过她嘱托黄来福至少要每二天回来一次,最好每天回来吃饭。因为黄来福几个姐姐这次一起回来较为难得,家人要好好团聚。再说,亲家和未过门媳妇儿还在千户宅呢。
黄来福答应了,反正那田庄离五寨堡也近,骑马回千户宅,只需十几分钟的时间。杨氏说话的时候,顾云娘依在她的怀里,看着黄来福,眼睛在转动着,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第二天中午,黄来福随便整理了一些衣物用品,带着父亲黄思豪给的二百两银子的启动资金,带着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骑着马,搬到了田庄去。
那个小院早已整理一新了,是个单门独户的院落,倒也清净,决对不会有人打搅。黄来福让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住在院外不远的两间房屋内,并且规定下去,没有他的亲自招呼,谁也不准进入自己那个院落内,而为了保险,平时他在院落内时,都将院落的大门扣上。
电脑的安全性问题总算解决了,黄来福的院落中也搞了个小小的书房,他为笔记本电脑充了电后,打开电脑,就为大水车的事情忙开了。他在电脑中查到了那个大水车的一些资料及图片,然后找来了一些纸,将一些图片及水车结构图尽量详细地画了下来。
三天后,图纸准备好,这天黄来福起了个大早。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看了看日期,这天是公元1589年11月17日。农历10月初十。乙丑年,乙亥月,甲申日。牛年。
回到这古代,有许多让黄来福不习惯的,这日期时间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每天要对算公元历和农历外,这时间的计算也让黄来福头痛。
中国古代一直用圭表、日晷和漏壶来计时,一直到明朝,大多还是用漏壶。比如明朝时的北京,有个钟鼓楼,就是通过钟鼓楼的铜刻漏,定时打鼓敲钟向全城报时。现在故宫交泰殿保存着一座明朝漏壶,根据实验,一小时内流入受水壶的水量约为3.5千克,一天24小时约84千克,一天的误差约为十分钟左右。
当然,一般漏壶只有富贵人家,或是大户人家才拥有,比如千户宅内就有一个。而普通小老百姓,大多是以看天时来计算时间,或是听打更,或是听城内的打鼓敲钟来计时。
习惯了后世准确的时间观念,对现在的计时方式,黄来福当然不习惯。好在他电脑中可以看到准确的时间,让他心中颇感安慰,只需将电脑日期从2008年调为1589年即可。
他的电脑中还有一个万年历,可以查看公元1583年一直到5582年公元历和农历的对照换算。所以黄来福查看日历,都习惯性地先看公元历,再看看农历是什么时间。
黄来福藏好电脑,打开院门,江大忠和杨小驴早已候在院外,见黄来福出来。杨小驴忙上前道:“少爷,您起来了?”明时,“您”这个词已经使用普遍,表示尊敬。
黄来福点了点头,活动了一下身子,说道:“打水洗漱吧。”
杨小驴高声应了声:“好咧!”兴冲冲地去了。
不多久,杨小驴端来了热水,黄来福洗盥了一番。
中国古代最早用杨柳枝清洁牙齿,或用青盐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到了宋代,已经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南宋时,很多地方都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此时黄来福也是拿了个明朝类似牙刷的东西,蘸了点青盐,刷牙漱口后。一个很肥的妇人端着一锅小米粥进了院来,笑道:“少爷这么早就起来了?来,趁热喝点粥吧。”
黄来福道:“辛苦杨婶了。”
那妇人,也就是杨婶了,笑呵呵地道:“少爷这几天总是这么客气,倒让老妇人很不习惯。”
这杨婶是黄来福母亲杨氏专门派来照顾黄来福的,杨氏要求黄来福中午,傍晚尽量回千户宅吃饭,而早上,只能在田庄吃了,担心黄来福的生活问题,杨氏就将杨婶派了过来。
这杨婶居说是杨管家的远房亲戚,是陕西米脂那边的人,在千户宅内做事也快十年了,熬得一手的小米粥,很受千户宅内众人的喜爱。确实,每每她熬的米粥,汁液如油脂似的,盛在碗里,即刻凝脂一层,让人垂涎三尺。
常听杨婶自毫地说,这熬小米粥的手法,可是米脂的一绝。其实除了小米粥外,米脂的女人也非常出名,向来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美赞。
几人进了堂屋,黄来福叫杨婶也一起坐下来喝粥,这几天都是如此,杨婶倒也习惯了,笑呵呵地坐了下来。不过黄来福单独一桌,江大忠,杨小驴,杨婶三人一桌,以示主从有别。杨婶心想,少爷自游历回来后,这人倒是和善了许多。
喝过米粥后,江大忠满足地呼了口气,对黄来福道:“少爷,今天要做什么?”
黄来福喝了四碗粥,也感觉全身舒服,他一边起身活动着身子,一边道:“大忠,你到堡中去,吩咐杨管家将本庄内耕种的佃人都叫来,少爷我要训话。”
眼下是农闲时分,除了几个看庄的佃人外,大部分佃人都在五寨堡内。而黄来福也暂时只准备经营自己所在的田庄,其它田庄,先放到一边,等本田庄事情顺利后再说。
江大忠应道:“是,少爷!”转身出去牵马了。
黄来福则对杨婶道:“杨婶,等那些佃人来了后,你再煮一大锅米粥,到时给那些他们暖暖身子。”
杨婶怔了下,道:“是,少爷。”
时近中午,杨管家来了,带着一大帮的佃人们,出乎意料的,顾云娘也来了,按她说的,听说黄来福要对佃人们训话,她便来看看热闹,顺带看看黄来福将要如何折腾田庄之事,黄来福也就由着她。让她跟在身边。
很快,佃人们便全部集中在田庄的晒谷场上,按田庄上的帐薄所记,本庄共有佃人41户,51人。这些佃人们有老有少,大部分是五寨堡的军余,还有一些是五寨堡的旗军,每人租种着黄家的一些田地。
这些佃人们在五寨堡内是知道黄来福名声的,不知这个黄大少要对他们做什么,都有些战战兢兢的味道。
放眼看去,这些人个个衣衫褴褛,衣着又破又烂,一些黑黑破旧的棉花从衣服的破洞中裸露出来。今天的天气难得好一些,没有雪粒,也没什么风,不过这些人站在那抖抖颤颤的,显是身上衣着和身体都抵御不了天气的寒冷。
还有一些人站在那有种发飘的感觉,怕是饿的厉害。
黄来福坐在上头的一张椅子上,缓缓地喝着热茶,一边向这些佃人们打量,江大忠和杨小驴侍立在他身后。顾云娘也站在一旁,俏目不时地看看黄来福,又转向佃人们,虽是同情,不过对佃人们的惨况她倒没什么惊讶的表现,显是这类穷苦的军户,在岢岚州的镇西卫也是见得多了。
杨管家走上前来,低身道:“少爷,人都到齐了。”
黄来福点了点头,将茶杯放在旁边的小桌上,对杨小驴道:“小驴,你去杨婶那边看看,看她的粥煮好了没有?”
杨小驴应了一声,向厨房去了。不久,他就和杨婶,还有厨房的几个帮工一起端着几大锅粥走了过来。还有一些碗筷。那些粥腾腾地冒着热气,远远看去,浓稠得象油脂一般,在这样的天气中颇为的显眼诱人。
下面的佃人们一阵骚动,都不知黄来福想做什么。他们望着那几锅粥,个个眼中放着光,喉结不住地挪动着,显出非常渴望的神情。不过在黄来福面前,却没有人敢窃窃私语。
杨婶笑眯眯地走上前来,道:“少爷,按您的吩咐,这粥已经煮好了。”
黄来福点了点头,说道:“辛苦你了杨婶。”
杨婶在众人面前被黄来福这样感谢夸奖,觉得脸上有光,脸上笑开了花:“啊哟少爷,您真是太客气了。这是老妇人份内之事,可承不了您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