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容忍,这姑娘命太硬
秦寂言这个时候宣顾千城进宫,自然不是针对顾老太爷。堂堂皇帝,他有必要自降身份的,和顾家老太爷计较吗?
秦寂言这次宣顾千城进宫,是让顾千城进宫,主持宮里的除夕宴。
每年宫里在除夕这一天,都会宴请百官。当然并不是真的指一百名官员,而是指那些得帝王看重,或者身份贵重的人。
能参加除夕宴的人,就算不是手握实权的大将,也是京城赫赫有名的世家,权贵。像顾家,在老太爷为官时还有资格参加,顾老太爷一退下就失了资格。
皇宫的除夕宴不仅仅会宴请官员,还会宴请官员的妻子。那些女眷一般由皇后和后宫的妃子招待,只是……
今年情况十分特殊。
今天秦寂言刚继位,不仅没有立后,甚至连个妃子都没有,根本找不到人来招待女眷。
朝臣倒是提议了让太皇太后继续主持除夕宴,可太皇太后说自己老了,没精力主持除夕宴,另选他人吧。
朝臣哪肯呀,一再请求,说什么也要让太皇太后出来主持晚宴,到后面就变成了,实在不行就请太皇太后指个人来主持除夕宴。
朝臣此举,不外乎是想借太皇太后的手,给秦寂言施压,要知道这人选可不是随便指的,如果是指宫里的太妃,太皇太后就会没脸,要是指一个未婚的姑娘?
不用想,这姑娘日后不是皇后也是嫔妃,而太皇太后娘家没有合适的闺女,这个时候太皇太后只能指旁人。
太皇太后一向与秦寂言关系好,太皇太后想要保有现在的尊荣,想要娘家兴盛,就不可能逆着秦寂言来,这个人选必然是秦寂言首肯的。
果然,太皇太后听到朝臣的请求后,没有直接指人,而是说要仔细想想,这一想便是两刻钟,两刻钟后太皇太后指了顾千城进宫主持除夕宴。
“顾千城?那是谁?谁家的闺女?京城有姓的权贵人家?”朝臣听到太皇太后报出来的名字,傻眼了。
这名字怎么这么陌生?
还是有记性好的想了起来,“顾千城,我记起来了……那个找到国库失银的女子。原来顾国公府的大小姐,顾太妃的侄女,原赵王世子的未婚妻。”
有人细数顾千城的身份,这一数众人傻眼了。
这姑娘怎么感觉特么不吉利,和她沾关系的人似乎都很倒霉。
比如她出身的顾国公府,现在已从国公府变成顾宅,从公爵豪门变成普通人家。
而她的姑姑顾太妃,原先是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宠妃,现在呢?因五皇子的事,顾太妃早就在先帝面前先了宠,而新帝也不待见顾太妃,现在顾太妃在宫里的地位,只比宫女好那么一点。
至于赵王世子秦云楚,那就更不用说了,先是父亲造反,接着自己是自己叛乱,现在还能活着全是因为皇上仁厚大度。
顾千城的身份一出来,一众朝臣就议论开了,一个个请求太皇太后换一个人,顾千城不行,真得不行,这姑娘命太差。
身边亲近的人倒霉,亲生父母更惨,母亲生她时直接难产死,父亲还被她告进大牢,直到皇上大赦天下才出来。
命这么硬,还告父,这女人怎么能代太皇太后主持除夕宴呢?
朝臣不干了,拼命的在外面磕头,求太皇太后换个人,可太皇太后压根不理会他们,不多时就有禁军跑来,将这些大臣一一带走。
后宫,可容不得这些臣子久留,之前能让他们在殿外拜见太皇太后,那还是皇上开了恩,这些人要是拿皇上的恩情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一个个蹭鼻子上脸,那就是罪该万死了。
朝臣们一听就知自己有错,一个个灰溜溜的离开,不敢再闹腾太皇太后,可是……不能求太皇太后改变主意,求皇上总行吧?
太皇太后挑的这个人,十有八九是皇上授意,借太皇太后之口说出来的,他们去求皇上改主意,比求太皇太后省事。
于是,一干大臣纷纷跑去求秦寂言,可秦寂言是什么人?有人求他就得应?这些人也太低估他了。
“这是太皇太后的旨意,容不得你们说三道四,不满?不满就滚出宫,今晚的除夕宴不用参加了,以后也不必参加了。”
能出现在宫里的除夕宴上,就表示自己是皇帝的重臣,是皇上看重的臣子,要是被皇上当众踢出去,那就是皇上不满,厌恶此人。而被皇上厌恶的人,同僚还会与他互相扶持,互帮互助吗?底下的官员,还会尽心办差为他背黑锅吗?
不能,不能呀!
没有在除夕宴上露面,就表示自己远离了权利中心,到时候别说求皇上改主意,能不能进宫面圣都是难事。
如果是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大事,他们拼死一求,被皇上厌恶,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可为了主持除夕宴人选的事惹怒皇上,实在不划算呀。
再说了,皇上只是让顾千城主持除夕宴,又不是要立她为后,为这事失去参加除夕宴的资格,实在是不划算。
朝臣权衡利弊,一个个闭嘴不言,即使心中有所不满,可也不敢表露出来。
“圣上,那些大人都走了。”跪在殿外的官员一走,太监便笑着上前,给秦寂言汇报。
“一群没骨气的书生。”秦寂言不屑的冷哼。
这些人自以为今天只退一步,可很快他们就会明白,今天只是开始。而有了这一步的退让,后面要他们再退,一直退到立顾千城为后,也不是多难的事。
人性就是如此,如果一开始他就强硬的立顾千城为后,朝臣们肯定会拼命反对,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血流成河,他和顾千城也会在史书上留一笔。
他那一笔,应该是昏庸重色;顾千城自然是红颜祸水了。
而今,他一步步打破朝臣的容忍底线,一点点逼朝臣接受顾千城,等到朝臣反应过来,就会发现前面已经让步太多、牺牲太多,这个时候要拼命,似乎不划算。
而一旦这些人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他要和平的立顾千城为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秦寂言这个时候宣顾千城进宫,自然不是针对顾老太爷。堂堂皇帝,他有必要自降身份的,和顾家老太爷计较吗?
秦寂言这次宣顾千城进宫,是让顾千城进宫,主持宮里的除夕宴。
每年宫里在除夕这一天,都会宴请百官。当然并不是真的指一百名官员,而是指那些得帝王看重,或者身份贵重的人。
能参加除夕宴的人,就算不是手握实权的大将,也是京城赫赫有名的世家,权贵。像顾家,在老太爷为官时还有资格参加,顾老太爷一退下就失了资格。
皇宫的除夕宴不仅仅会宴请官员,还会宴请官员的妻子。那些女眷一般由皇后和后宫的妃子招待,只是……
今年情况十分特殊。
今天秦寂言刚继位,不仅没有立后,甚至连个妃子都没有,根本找不到人来招待女眷。
朝臣倒是提议了让太皇太后继续主持除夕宴,可太皇太后说自己老了,没精力主持除夕宴,另选他人吧。
朝臣哪肯呀,一再请求,说什么也要让太皇太后出来主持晚宴,到后面就变成了,实在不行就请太皇太后指个人来主持除夕宴。
朝臣此举,不外乎是想借太皇太后的手,给秦寂言施压,要知道这人选可不是随便指的,如果是指宫里的太妃,太皇太后就会没脸,要是指一个未婚的姑娘?
不用想,这姑娘日后不是皇后也是嫔妃,而太皇太后娘家没有合适的闺女,这个时候太皇太后只能指旁人。
太皇太后一向与秦寂言关系好,太皇太后想要保有现在的尊荣,想要娘家兴盛,就不可能逆着秦寂言来,这个人选必然是秦寂言首肯的。
果然,太皇太后听到朝臣的请求后,没有直接指人,而是说要仔细想想,这一想便是两刻钟,两刻钟后太皇太后指了顾千城进宫主持除夕宴。
“顾千城?那是谁?谁家的闺女?京城有姓的权贵人家?”朝臣听到太皇太后报出来的名字,傻眼了。
这名字怎么这么陌生?
还是有记性好的想了起来,“顾千城,我记起来了……那个找到国库失银的女子。原来顾国公府的大小姐,顾太妃的侄女,原赵王世子的未婚妻。”
有人细数顾千城的身份,这一数众人傻眼了。
这姑娘怎么感觉特么不吉利,和她沾关系的人似乎都很倒霉。
比如她出身的顾国公府,现在已从国公府变成顾宅,从公爵豪门变成普通人家。
而她的姑姑顾太妃,原先是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宠妃,现在呢?因五皇子的事,顾太妃早就在先帝面前先了宠,而新帝也不待见顾太妃,现在顾太妃在宫里的地位,只比宫女好那么一点。
至于赵王世子秦云楚,那就更不用说了,先是父亲造反,接着自己是自己叛乱,现在还能活着全是因为皇上仁厚大度。
顾千城的身份一出来,一众朝臣就议论开了,一个个请求太皇太后换一个人,顾千城不行,真得不行,这姑娘命太差。
身边亲近的人倒霉,亲生父母更惨,母亲生她时直接难产死,父亲还被她告进大牢,直到皇上大赦天下才出来。
命这么硬,还告父,这女人怎么能代太皇太后主持除夕宴呢?
朝臣不干了,拼命的在外面磕头,求太皇太后换个人,可太皇太后压根不理会他们,不多时就有禁军跑来,将这些大臣一一带走。
后宫,可容不得这些臣子久留,之前能让他们在殿外拜见太皇太后,那还是皇上开了恩,这些人要是拿皇上的恩情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一个个蹭鼻子上脸,那就是罪该万死了。
朝臣们一听就知自己有错,一个个灰溜溜的离开,不敢再闹腾太皇太后,可是……不能求太皇太后改变主意,求皇上总行吧?
太皇太后挑的这个人,十有八九是皇上授意,借太皇太后之口说出来的,他们去求皇上改主意,比求太皇太后省事。
于是,一干大臣纷纷跑去求秦寂言,可秦寂言是什么人?有人求他就得应?这些人也太低估他了。
“这是太皇太后的旨意,容不得你们说三道四,不满?不满就滚出宫,今晚的除夕宴不用参加了,以后也不必参加了。”
能出现在宫里的除夕宴上,就表示自己是皇帝的重臣,是皇上看重的臣子,要是被皇上当众踢出去,那就是皇上不满,厌恶此人。而被皇上厌恶的人,同僚还会与他互相扶持,互帮互助吗?底下的官员,还会尽心办差为他背黑锅吗?
不能,不能呀!
没有在除夕宴上露面,就表示自己远离了权利中心,到时候别说求皇上改主意,能不能进宫面圣都是难事。
如果是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大事,他们拼死一求,被皇上厌恶,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可为了主持除夕宴人选的事惹怒皇上,实在不划算呀。
再说了,皇上只是让顾千城主持除夕宴,又不是要立她为后,为这事失去参加除夕宴的资格,实在是不划算。
朝臣权衡利弊,一个个闭嘴不言,即使心中有所不满,可也不敢表露出来。
“圣上,那些大人都走了。”跪在殿外的官员一走,太监便笑着上前,给秦寂言汇报。
“一群没骨气的书生。”秦寂言不屑的冷哼。
这些人自以为今天只退一步,可很快他们就会明白,今天只是开始。而有了这一步的退让,后面要他们再退,一直退到立顾千城为后,也不是多难的事。
人性就是如此,如果一开始他就强硬的立顾千城为后,朝臣们肯定会拼命反对,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血流成河,他和顾千城也会在史书上留一笔。
他那一笔,应该是昏庸重色;顾千城自然是红颜祸水了。
而今,他一步步打破朝臣的容忍底线,一点点逼朝臣接受顾千城,等到朝臣反应过来,就会发现前面已经让步太多、牺牲太多,这个时候要拼命,似乎不划算。
而一旦这些人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他要和平的立顾千城为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