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早先已经有流露出混乱的趋势,时间流转到了春季末尾的时候,乌孙西北部以小月氏人为首的一帮人联合了一些奴隶开始了正式的反叛。
没有错,就是反叛,因为在小月氏人困难的时候,是乌孙伸出了友谊之手,乌孙人收拢无处可去且状况凄惨的一部分月氏人,并且乌孙人并没有将那些月氏人划分到奴隶阶层去,这种状况在乌孙……或者说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是异常宽容的事情,然而正是乌孙人的宽容害了自己。
月氏人原本是栖息在河套区域、鞮汗山、乌兰山和诺水平原。这是一个曾经强大且侵略性十足的游牧部落,他们早期在秦国孝文王嬴柱时代就是秦国西北边的大敌,双方不止一次是在狄道(陇西郡)周围展开大战。
后期到了秦国庄襄王嬴楚时代,双方的主战场开始转到阴山周围,不过那个时候匈奴也开始壮大起来,赵国也开始注意到草原上的情势寻求向北进行领土扩张,并且赵国也确实扩张成功,代郡北半部分其实就是赵国硬生生从草原胡人那里抢的。
其实在公元前二九零到公元前二四七年的这个阶段,是月氏人和匈奴人拼得最激烈的时候。恰恰是月氏人和匈奴人拼得比较狠,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和北方草原直接接壤的战国,双方才能抽调兵力死拼,长平大战就是发生在两个国家可以无视北方威胁的背景之下。
新晋崛起的匈奴在一开始并不是老牌草原霸主月氏人的对手,但是到了公元前二四七年的时候发生了扭转,造成西部草原霸主争夺战扭转的是月氏人的王在一次与匈奴人的大战中被杀,此后月氏人开始转向衰弱。
匈奴与月氏的战争发生扭转,秦国当时也没有闲着,秦国是趁匈奴和月氏在大战出兵夺取了阴山以南的土地。
秦国夺下阴山以南,月氏正处于战局不利阶段自然是没有太大的反应,事实上是月氏人连招架匈奴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么月氏人哪怕是痛恨秦人乘人之危也不会选择再开启一条战线。
月氏与匈奴的西部草原霸主争夺战最终是以月氏人败退逃窜落幕。月氏人的逃窜一开始逃得并不彻底,是有一部分逃回到鞮汗山和阴山。这一部分又与秦军干了几仗,后面似乎是和秦国取得谅解还是什么,双方承认领土边界划分,开了极为短暂的相安无事共处。
匈奴人取得了西部草原的控制权事实上也消停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消化胜利果实……主要就是吞并西部草原的大小部落,还有在抢来的草场上恢复在战争中消耗掉的牧畜数量,大概是二年左右又重新踏上了碾压月氏人的征程。
其实在匈奴人没有重新出征月氏之前,月氏人内部已经分成了意见不同的两个部分。
一大部分月氏人是认为干不过匈奴人,以其死撑着不如寻找远离凶悍的匈奴人远远地方的新草场生活。他们也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早早地抛下了不愿意远窜的族人踏上了向西之路,并且不打算再回到东方。
一小部分是死硬想要留在故土和匈奴人死磕的月氏人,由于大部分月氏人已经向西迁徙,留下的月氏人比较少,不管是草原上的匈奴人或是其它什么胡人,还是秦国、赵国等等战国,都是称呼留下来的那部分月氏人叫小月氏。
小月人其实也没有硬挺多久,他们得知匈奴再次大肆集结草原上的牧人准备来攻打自己时,毫无意外内部再次产生矛盾。这一次的矛盾其实还是纠结在立刻死拼。或是暂时退却修养一下再死拼上面。这些想要暂时退却的月氏人与前面那些不想再回来的人不同,他们还是想着要再回到故土。
再次意见相驳的小月氏人,这一次意见不统一带来的后果不止是分成了两拨人,一大部分是分散四处躲藏,他们会时不时袭击一下匈奴人,给匈奴人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是双方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偷袭被发现总是会发生拼杀,一次、两次……不知道多少次之后,这批给匈奴人找不痛快的小月氏很快就被剿灭得差多。
那些认为应该暂时退却休养生息的小月人。他们因为那些不愿意离去的人作为掩护成功退到了西域。但是可以想象西域人其实并不欢迎过来积压生存空间的小月氏人,并且这一部分的小月氏人其实也是落魄得很,痛打落水狗什么的对于西域人来说是最喜欢干的事情了,群起而攻之也就成了必然。
“那一代的乌孙昆莫收留那些落魄的小月氏人。其实是打着利用那些小月氏人与西域各国的仇恨,让小月氏人去针对和压制西域各国。”
蒙恬的语速不快,脸上也是挂着柔和的笑容。他这边坐的都是征西兵团的将校,对面是退回到乌孙领地的使节团诸人。
使节团是在昨晚连夜退回到乌孙领地,别看是连夜撤回乌孙,实际上使节团并不是出于一种匆忙的撤退。是发现冒顿所部和宛国的五万大军抵近到离自己十里左右的时候,留下一部分兵力作为牵制,用着速度比较快但是绝对不属于溃散的方式移动。
使节团在后退的半路上遇到了卫翰所部,两支人马只是由领头人接纳一下就达成共识,卫翰率军去截击敌军,期间联系上先前韩信以及五千留下来牵制的骑兵,使节团其余所有人都是继续后撤。
一回到乌孙南部,刘邦等人就遇上了征西兵团的人马,经过询问才得知蒙恬已经到了乌孙这边。
蒙恬是只带着五千骑兵就赶到乌孙,原因是乌孙西北部已经彻底乱了起来,那边最先遭殃的是乌孙贵族阶层。
乌孙是游牧部落,他们因为并不固定居住在某处,实际上住的基本就是帐篷。乌孙西北部的乌孙贵族,他们大多数是在睡梦之中闻到了烧焦味,有些是成功出了帐篷没有变成“烤猪”,一些则是没有逃出去。
乌孙人没有察觉到小月氏人的不稳吗?有的,并且他们也在提防小月氏人,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小月氏人的耐心。他们原本是以为大月氏人过来……至少是抵近到乌孙边境。小月氏人才会发动阴谋,没有想到大月至还在百里之外阴谋就被发动。
一些没有提高警惕心的乌孙贵族在叛乱的第一时间就被杀死,连带家人也是遭到屠戮或生俘百般折磨,但并非所有乌孙贵族都是那么蠢。还是有乌孙贵族成功镇压反叛,真正让乌孙西北部彻底大乱起来的原因是乌孙王庭没有及时做出后续反应。
“我真是服了!”刘邦知道乌孙人大多没文化,有些乌孙贵族也是蠢得可以,但勃西靡并不是一个蠢货,反而是有些聪明过头了。他直接问出关键:“帝国会帮乌孙进行镇压吗?”
蒙恬倒是有些意外地看着刘邦。他之所以意外。那是之前没有想到刘邦的政治嗅觉会那么灵敏。
确实,帝国现在还需要乌孙,那么就不能让乌孙陷入可能灭亡的内部叛乱,只是帝国从另一方面又不想要乌孙保持强大,因为强大的乌孙并不容易被控制。
“告诉你也无妨。”蒙恬脸上带着轻笑,说道:“我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指挥军队帮助乌孙镇压叛乱,但仅限于乌孙中部、北部局部和南部大部。”
刘邦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乌孙的地形,发现蒙恬的帮助还真是有够针对性的。
乌孙西北部是一片多沼泽地带,实际上生活在那边的乌孙人并不是太多,那也是为什么小月氏人联合奴隶就能搅乱整个乌孙西北部的原因。
乌孙中部是一片地形平坦的草原。这里也是乌孙最为重要的领地,它是被作为牧畜放牧的集中地,不但牧养着大量的牧畜,绝大多数乌孙人也是生活在这片平原之上。
从乌孙中部往北,至少有七处沙漠地带,比较诡异的是沙漠地带那么多的情况下,局部是属于沼泽地形。这片区域内的乌孙部落并不算多,但该片区域却是阻挡呼揭、丁零的天然防御线。
乌孙南部地形最为复杂,那里有着一道很绵长的北山山脉。不过说北山是一道山脉其实也有点值得推敲的地方,那边山峰非常多。但是山峰与山峰之间其实是存在空隙,各个空隙处或是谷地或是平地,只是地形因为有多处山峰的关系相对狭隘。
对于帝国来说,乌孙除了能牵制呼揭、丁零等等会造成帝国大军对峻稷山攻击产生障碍的游牧部族之外。比较大的用处就是从乌孙这里获得足够多优秀的战马和牛、羊。至于乌孙人组成军队提供帝国驱使?帝国大军不断征战草原俘虏了那么多草原人,组建起来的仆从军就觉得挺累赘,最近都打算将仆从军打散调到帝国腹地当劳力用。
说一句非常明白的就是,从帝国腹地到西域实在是太远了,虽然是征西兵团有携带牧畜可以作为粮食,但是一些军械上和一些植物类粮食的补充就已经挺麻烦的。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增加额外的负担。
“乌孙连支撑防御呼揭、月氏、丁零的兵力都不够,哪里来的兵力协助我们?”吕臣一点都没有掩饰自己的嫌弃,说道:“再则,乌孙人哪怕是提供士兵给我们,恐怕是为了获得军械的成份多一些。”
“嗯,勃西靡之前有谈过,说是愿意提供三万青壮护送使节团抵达康居国,甚至可以一直跟随使节团前往中亚……”刘邦见蒙恬嘴角勾了一下,顿了顿摊了摊手,说道:“他们确实是想获得军械,甚至是希望可以获得来自帝国的稻米。”
蒙恬看了一眼刘邦,点点头:“乌孙现在有二万匹左右的良马正运输前往帝国的路上,他们能够得到想要的军械和稻米。”
刘邦听得一愣,随后又马上释然,帝国最近一直在增加骑兵编制,帝国疆域上的产马地孕育出来的战马档次着实是差了一些,恰好帝国要的是一个虚弱但是有能力支撑的乌孙,那么用军械和粮食换取乌孙的良好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之前乌孙也是一直在向帝国出售马、牛、羊、皮革等等,但并不是直接换成军械,是出售之后获得货币。
乌孙获得了货币,想要在帝国那边购买到粮食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购买到军械就挺复杂的。
帝国并没有禁止民间生产兵器,不过民间能够生产的东西在某些“保护条例”的限制下有限得很,质量上也不能与官办生产基地相比。
此前,乌孙人想要获得兵器,只有极少的部分能够向帝国的官方下订单,大部分是从民间的武器商进行购买。帝国的武器商规模都不是太大,那么就无法一个武器商来吃下乌孙的所有订单,导致是的乌孙人需要一个商人又一个商人间隔着达成交易,又要分开约定种类和数量,对于没有什么文化的乌孙人来说,真是没有比这种情况更痛苦的事情了,特别是他们非常急缺的前提下。
“这不是担忧到今年秋季呼揭和丁零……,现在还要算上月氏,怕乌孙人顶不住。”吕臣说到这吸了吸鼻子,问道:“这么香,什么味道?”
“从西域人那边学了一手。”刘邦略略有些得意地说:“烤骆驼,吃起来非常美味的。”
好像、似乎、也许……蒙恬他们是比较晚进入西域,且进来的位置是中南部,那些地方的西域人多多少少都出现被佣兵团祸害的情况,前面还会欢迎运道而来的帝国人,后面蒙恬率军过来躲都还来不及,哪怕是接待也没有了之前的热情,所以他们还真的是没有吃过西域手法烤的骆驼。
吕臣是用匕首切开驼峰,看着冒出黄金色油脂美味,略略不满地说:“所以嘛,教训他们绝对是做对了!”
刘邦却是尴尬笑了,西域人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行为,与他们的关系好像颇大?(未完待续。)
没有错,就是反叛,因为在小月氏人困难的时候,是乌孙伸出了友谊之手,乌孙人收拢无处可去且状况凄惨的一部分月氏人,并且乌孙人并没有将那些月氏人划分到奴隶阶层去,这种状况在乌孙……或者说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是异常宽容的事情,然而正是乌孙人的宽容害了自己。
月氏人原本是栖息在河套区域、鞮汗山、乌兰山和诺水平原。这是一个曾经强大且侵略性十足的游牧部落,他们早期在秦国孝文王嬴柱时代就是秦国西北边的大敌,双方不止一次是在狄道(陇西郡)周围展开大战。
后期到了秦国庄襄王嬴楚时代,双方的主战场开始转到阴山周围,不过那个时候匈奴也开始壮大起来,赵国也开始注意到草原上的情势寻求向北进行领土扩张,并且赵国也确实扩张成功,代郡北半部分其实就是赵国硬生生从草原胡人那里抢的。
其实在公元前二九零到公元前二四七年的这个阶段,是月氏人和匈奴人拼得最激烈的时候。恰恰是月氏人和匈奴人拼得比较狠,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和北方草原直接接壤的战国,双方才能抽调兵力死拼,长平大战就是发生在两个国家可以无视北方威胁的背景之下。
新晋崛起的匈奴在一开始并不是老牌草原霸主月氏人的对手,但是到了公元前二四七年的时候发生了扭转,造成西部草原霸主争夺战扭转的是月氏人的王在一次与匈奴人的大战中被杀,此后月氏人开始转向衰弱。
匈奴与月氏的战争发生扭转,秦国当时也没有闲着,秦国是趁匈奴和月氏在大战出兵夺取了阴山以南的土地。
秦国夺下阴山以南,月氏正处于战局不利阶段自然是没有太大的反应,事实上是月氏人连招架匈奴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么月氏人哪怕是痛恨秦人乘人之危也不会选择再开启一条战线。
月氏与匈奴的西部草原霸主争夺战最终是以月氏人败退逃窜落幕。月氏人的逃窜一开始逃得并不彻底,是有一部分逃回到鞮汗山和阴山。这一部分又与秦军干了几仗,后面似乎是和秦国取得谅解还是什么,双方承认领土边界划分,开了极为短暂的相安无事共处。
匈奴人取得了西部草原的控制权事实上也消停了一段时间。他们在消化胜利果实……主要就是吞并西部草原的大小部落,还有在抢来的草场上恢复在战争中消耗掉的牧畜数量,大概是二年左右又重新踏上了碾压月氏人的征程。
其实在匈奴人没有重新出征月氏之前,月氏人内部已经分成了意见不同的两个部分。
一大部分月氏人是认为干不过匈奴人,以其死撑着不如寻找远离凶悍的匈奴人远远地方的新草场生活。他们也真实地将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早早地抛下了不愿意远窜的族人踏上了向西之路,并且不打算再回到东方。
一小部分是死硬想要留在故土和匈奴人死磕的月氏人,由于大部分月氏人已经向西迁徙,留下的月氏人比较少,不管是草原上的匈奴人或是其它什么胡人,还是秦国、赵国等等战国,都是称呼留下来的那部分月氏人叫小月氏。
小月人其实也没有硬挺多久,他们得知匈奴再次大肆集结草原上的牧人准备来攻打自己时,毫无意外内部再次产生矛盾。这一次的矛盾其实还是纠结在立刻死拼。或是暂时退却修养一下再死拼上面。这些想要暂时退却的月氏人与前面那些不想再回来的人不同,他们还是想着要再回到故土。
再次意见相驳的小月氏人,这一次意见不统一带来的后果不止是分成了两拨人,一大部分是分散四处躲藏,他们会时不时袭击一下匈奴人,给匈奴人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是双方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偷袭被发现总是会发生拼杀,一次、两次……不知道多少次之后,这批给匈奴人找不痛快的小月氏很快就被剿灭得差多。
那些认为应该暂时退却休养生息的小月人。他们因为那些不愿意离去的人作为掩护成功退到了西域。但是可以想象西域人其实并不欢迎过来积压生存空间的小月氏人,并且这一部分的小月氏人其实也是落魄得很,痛打落水狗什么的对于西域人来说是最喜欢干的事情了,群起而攻之也就成了必然。
“那一代的乌孙昆莫收留那些落魄的小月氏人。其实是打着利用那些小月氏人与西域各国的仇恨,让小月氏人去针对和压制西域各国。”
蒙恬的语速不快,脸上也是挂着柔和的笑容。他这边坐的都是征西兵团的将校,对面是退回到乌孙领地的使节团诸人。
使节团是在昨晚连夜退回到乌孙领地,别看是连夜撤回乌孙,实际上使节团并不是出于一种匆忙的撤退。是发现冒顿所部和宛国的五万大军抵近到离自己十里左右的时候,留下一部分兵力作为牵制,用着速度比较快但是绝对不属于溃散的方式移动。
使节团在后退的半路上遇到了卫翰所部,两支人马只是由领头人接纳一下就达成共识,卫翰率军去截击敌军,期间联系上先前韩信以及五千留下来牵制的骑兵,使节团其余所有人都是继续后撤。
一回到乌孙南部,刘邦等人就遇上了征西兵团的人马,经过询问才得知蒙恬已经到了乌孙这边。
蒙恬是只带着五千骑兵就赶到乌孙,原因是乌孙西北部已经彻底乱了起来,那边最先遭殃的是乌孙贵族阶层。
乌孙是游牧部落,他们因为并不固定居住在某处,实际上住的基本就是帐篷。乌孙西北部的乌孙贵族,他们大多数是在睡梦之中闻到了烧焦味,有些是成功出了帐篷没有变成“烤猪”,一些则是没有逃出去。
乌孙人没有察觉到小月氏人的不稳吗?有的,并且他们也在提防小月氏人,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小月氏人的耐心。他们原本是以为大月氏人过来……至少是抵近到乌孙边境。小月氏人才会发动阴谋,没有想到大月至还在百里之外阴谋就被发动。
一些没有提高警惕心的乌孙贵族在叛乱的第一时间就被杀死,连带家人也是遭到屠戮或生俘百般折磨,但并非所有乌孙贵族都是那么蠢。还是有乌孙贵族成功镇压反叛,真正让乌孙西北部彻底大乱起来的原因是乌孙王庭没有及时做出后续反应。
“我真是服了!”刘邦知道乌孙人大多没文化,有些乌孙贵族也是蠢得可以,但勃西靡并不是一个蠢货,反而是有些聪明过头了。他直接问出关键:“帝国会帮乌孙进行镇压吗?”
蒙恬倒是有些意外地看着刘邦。他之所以意外。那是之前没有想到刘邦的政治嗅觉会那么灵敏。
确实,帝国现在还需要乌孙,那么就不能让乌孙陷入可能灭亡的内部叛乱,只是帝国从另一方面又不想要乌孙保持强大,因为强大的乌孙并不容易被控制。
“告诉你也无妨。”蒙恬脸上带着轻笑,说道:“我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指挥军队帮助乌孙镇压叛乱,但仅限于乌孙中部、北部局部和南部大部。”
刘邦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乌孙的地形,发现蒙恬的帮助还真是有够针对性的。
乌孙西北部是一片多沼泽地带,实际上生活在那边的乌孙人并不是太多,那也是为什么小月氏人联合奴隶就能搅乱整个乌孙西北部的原因。
乌孙中部是一片地形平坦的草原。这里也是乌孙最为重要的领地,它是被作为牧畜放牧的集中地,不但牧养着大量的牧畜,绝大多数乌孙人也是生活在这片平原之上。
从乌孙中部往北,至少有七处沙漠地带,比较诡异的是沙漠地带那么多的情况下,局部是属于沼泽地形。这片区域内的乌孙部落并不算多,但该片区域却是阻挡呼揭、丁零的天然防御线。
乌孙南部地形最为复杂,那里有着一道很绵长的北山山脉。不过说北山是一道山脉其实也有点值得推敲的地方,那边山峰非常多。但是山峰与山峰之间其实是存在空隙,各个空隙处或是谷地或是平地,只是地形因为有多处山峰的关系相对狭隘。
对于帝国来说,乌孙除了能牵制呼揭、丁零等等会造成帝国大军对峻稷山攻击产生障碍的游牧部族之外。比较大的用处就是从乌孙这里获得足够多优秀的战马和牛、羊。至于乌孙人组成军队提供帝国驱使?帝国大军不断征战草原俘虏了那么多草原人,组建起来的仆从军就觉得挺累赘,最近都打算将仆从军打散调到帝国腹地当劳力用。
说一句非常明白的就是,从帝国腹地到西域实在是太远了,虽然是征西兵团有携带牧畜可以作为粮食,但是一些军械上和一些植物类粮食的补充就已经挺麻烦的。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增加额外的负担。
“乌孙连支撑防御呼揭、月氏、丁零的兵力都不够,哪里来的兵力协助我们?”吕臣一点都没有掩饰自己的嫌弃,说道:“再则,乌孙人哪怕是提供士兵给我们,恐怕是为了获得军械的成份多一些。”
“嗯,勃西靡之前有谈过,说是愿意提供三万青壮护送使节团抵达康居国,甚至可以一直跟随使节团前往中亚……”刘邦见蒙恬嘴角勾了一下,顿了顿摊了摊手,说道:“他们确实是想获得军械,甚至是希望可以获得来自帝国的稻米。”
蒙恬看了一眼刘邦,点点头:“乌孙现在有二万匹左右的良马正运输前往帝国的路上,他们能够得到想要的军械和稻米。”
刘邦听得一愣,随后又马上释然,帝国最近一直在增加骑兵编制,帝国疆域上的产马地孕育出来的战马档次着实是差了一些,恰好帝国要的是一个虚弱但是有能力支撑的乌孙,那么用军械和粮食换取乌孙的良好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之前乌孙也是一直在向帝国出售马、牛、羊、皮革等等,但并不是直接换成军械,是出售之后获得货币。
乌孙获得了货币,想要在帝国那边购买到粮食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购买到军械就挺复杂的。
帝国并没有禁止民间生产兵器,不过民间能够生产的东西在某些“保护条例”的限制下有限得很,质量上也不能与官办生产基地相比。
此前,乌孙人想要获得兵器,只有极少的部分能够向帝国的官方下订单,大部分是从民间的武器商进行购买。帝国的武器商规模都不是太大,那么就无法一个武器商来吃下乌孙的所有订单,导致是的乌孙人需要一个商人又一个商人间隔着达成交易,又要分开约定种类和数量,对于没有什么文化的乌孙人来说,真是没有比这种情况更痛苦的事情了,特别是他们非常急缺的前提下。
“这不是担忧到今年秋季呼揭和丁零……,现在还要算上月氏,怕乌孙人顶不住。”吕臣说到这吸了吸鼻子,问道:“这么香,什么味道?”
“从西域人那边学了一手。”刘邦略略有些得意地说:“烤骆驼,吃起来非常美味的。”
好像、似乎、也许……蒙恬他们是比较晚进入西域,且进来的位置是中南部,那些地方的西域人多多少少都出现被佣兵团祸害的情况,前面还会欢迎运道而来的帝国人,后面蒙恬率军过来躲都还来不及,哪怕是接待也没有了之前的热情,所以他们还真的是没有吃过西域手法烤的骆驼。
吕臣是用匕首切开驼峰,看着冒出黄金色油脂美味,略略不满地说:“所以嘛,教训他们绝对是做对了!”
刘邦却是尴尬笑了,西域人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行为,与他们的关系好像颇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