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田丰大步走到大厅中间,朗声说道:“我军连年来鏖战不休,方今刚刚休整不足一年,军中士卒多为新兵,战斗力尚未形成,若是贸然参战,恐将十之六七客死他乡矣。再者,这场大雪突如其来,我军毫无准备,一应军械物资根本就没有准备妥善,后勤尚不完备,何以为战?三者,扩充军备、修建燕京等等各项开销,早已让我军钱粮出现赤字,若非甄氏商会和万通商会的接济,我军连供养士卒的钱都没有了,又怎么能禁得起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基于这三点,某不同意主公出战!”
田丰果然是个直性子,真不枉后世冠以其刚正犯上的帽子。作战计划已经由敖烈亲口拟定,大多数官员也都已经同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偏偏田丰异峰突起,说出这三个不可为战的理由来。
其实田丰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敖烈也清楚,自己现在的身家可经不起折腾,十五万幽并大军听起来很多,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年内刚入伍的新兵,他们踏上战场之后,能不被残酷的杀戮吓傻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此役战败,敖烈在想组织起十几万大军来,所需的销,真的不是他现在可以承受的了的。这也是敖烈一直坚持走精兵路线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啊。
见到敖烈沉默下来,田丰不依不饶的继续说道:“主公,因穷兵黩武而导致亡国的教训,自古至今已经太多太多了,我军应继续休养生息,使得境内兵精粮足、国富民安之后,方可挥军北上或南下。幽并乃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所以主公要么就不战,要战就要一战而定,尽量减少兵员的损失方为长久之计。类似眼前这样毫无把握的仗。能不战还是不要战的好。”
众所周知,田丰的家人都被袁绍杀害了,按理说,向外扩张势力,积攒力量,应该是田丰喜闻乐见的事,那样的话,距离敖烈挥兵南下攻打袁绍的日子,就会更近一步。可是田丰却极力主张罢战,从幽并的大局出发。剖析了罢战的理由。完全把私人恩怨抛诸脑后。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令人敬佩了。
敖烈按着桌案,向在座的官员们问道:“还有谁支持元皓先生的观点么?”
顾雍掌管着幽州的钱粮,深知以府库中的存储。确实经不起大战,于是默默站起身来,站到了田丰的身边,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顾雍之后,陆续又有几名官员站了出来,支持田丰的观点。刘虞麾下的老臣,现任燕京太守的阎柔,也在其列。
这样公然反对主公的既定战略,并且成群结伙的当着主公的面。表达不满的情况,恐怕也就只有在敖烈的州牧府中,才能出现了。侧面反映了敖烈对待下属的仁厚与宽容,这要是在袁绍麾下,田丰等人即便是不被惩罚。恐怕以后也不会得到重用了。幽并集团内部的宽和氛围以及敖烈大度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这场仗,是必需要打的。这一点,敖烈绝不会改变。历史上,中原大地后来饱受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五胡乱华的局面。而鲜卑,就是五胡中最重要的一支。因此,对于鲜卑的遏制甚至是彻底消灭,敖烈的决心是坚定地,是不容动摇的。他不能容忍对鲜卑的放纵,更不能容忍五胡乱华的局面,真的发生在中华大地上。
看出了敖烈的心思,诸葛亮站起来对田丰等人说道:“诸位,适才元皓先生所言,确有道理。可是,任凭鲜卑等异族侵略我大汉土地,令边疆子民生灵涂炭,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又于心何安?眼下袁绍的元气尚未恢复,正是我军克定北疆的大好良机,若是错过这次机会,日后袁绍与北疆异族相互勾结,两路进犯,我等又该如何抗拒?”
诸葛亮的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袁绍当初为了占据冀州,就曾经勾结过乌桓人,逼得原冀州牧韩服腹背受敌,最终自刎而亡,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怎么能不引起众人的重视?谁敢保证袁绍日后不会再次勾结乌桓甚至是鲜卑、匈奴来对付敖烈?
为自己的言论定下了大义的基调之后,诸葛亮又开始逐条分析起了田丰的论据:“我军内确实有着大量的新兵,把他们投入战场,亮也很是担忧。但,不经历战火的洗礼,单靠训练,他们永远不会成长为百战精兵,此役,正是锻炼他们的绝佳机会。异族人的装备极为简陋,刚好可以做我军新兵的磨刀石,让他们得以迅速成长起来,否则,日后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袁绍大军,他们又拿什么去一争长短?”
“另外,这场大雪来的突然,令我军毫无准备。这一点不假,但我们逆向思维一下,我军没有准备,难道那些鲜卑人便有准备吗?说起来,我军近一年来,休养生息,训练士卒,此刻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而鲜卑人遭此天灾,人人惶惶而自危、食不果腹,士气必然低落,以此分析,天时地利人和中,天降大雪,对我军和鲜卑同样不利;而地利之势,我军和鲜卑各占一半;就士气而言,我军比之鲜卑,占据着明显的人和优势。刀不磨,便要生锈;士气高涨而不为战,必然会导致我军的士气转落低谷,那样的话,我军这一年来的训练,便要彻底荒废了。”
“最后一点,我军财政吃紧也没错。大规模的作战确实也不太现实,不过我军只是主攻一路,另外两路以防守为主,这样的战略,以目前的财政还是能应付的来的。暂时先中断对燕京的扩建,把有限的财力调用到作战上来,足以保证我军的战斗了。至于战后,扩建燕京的资金,就要着落在鲜卑人身上了。大雪冻死了鲜卑人大量的牛羊,这些牛羊在鲜卑人手中,只能起到果腹的作用,变为鲜卑人的食物,可如果落到我们的手中,那就不一样了,羊毛、羊角、牛皮、牛黄等等,尽皆可以换来钱粮,只要此役我军一战而胜,何愁没有后续的钱粮呢?此为以战养战的道理。”
诸葛亮的长篇大论说完之后,立刻引起了所有武将和半数以上文官的热烈掌声,甚至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贾诩也忍不住站起身来,抚掌叫好。
在一片掌声中,田丰低下头细细思索了起来,反复考量着诸葛亮话中的可行性。良久之后,田丰霍然抬头,先是向着诸葛亮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孔明之见地,非常人所能及。时至今日,某才明白为何主公会对你如此费心栽培,你胸中,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策,某拜服。”
接着,田丰话锋一转,看向敖烈朗声说道:“主公,适才经过孔明的剖析,某不在阻止主公的决断。但是,某需要主公给某一个期限,毕竟,此役太过冒险。成,则我军实力大进;败,则我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敖烈也知道这一仗,确实冒了很大的风险。诸葛亮勾勒的前景虽然诱人,但那是基于战胜鲜卑人的基础上的,如果此役战败,就会坠入田丰所说的万劫不复之地,不但平白消耗大量的粮草,损耗大量的新兵,甚至还会因此导致幽、并的经济出现倒退,没有个两三年是不可能恢复过来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敖烈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敖烈的天性中充满了冒险精神,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的挑战,敖烈从来不会退缩,他只会一个一个的去克服面前的困难,一个一个的去战胜眼前的挑战,把困难和挑战,当做自己迈向巅峰的垫脚石!
“三个月!给某三个月时间!某会给大家一个答案,给幽并境内所有子民一个交代。”敖烈看着田丰,认真的说道。
如果是别人,自己的主公都已经做出如此的让步,肯定会借坡下驴,就此顺从了。可是田丰不会,他永远不知道什么叫顺从。听到敖烈给出的期限之后,田丰略一思索,然后缓缓的摇了摇头:“三个月,时间太长了。某不能同意把有限的钱粮全部当做此役的赌注。必须为日后留下必要的应急之需,所以,某只能给主公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主公同意,某将全心全意在后方整顿粮草,以供我军作战!”
听到田丰坚定地话之后,敖烈腾的一下站起身来,目不转睛的看着田丰,没有人能从他的面部表情上,看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站在田丰身边的顾雍,以为敖烈生气了,连忙暗中拉了一下田丰,然后对敖烈说道:“主公息怒。三个月便三个月,雍保证三个月之内,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不会短缺一粒粮食。”
阎柔这位老臣,也低声劝解着田丰:“元皓,不可再固执了,快向主公认错。”
谁料田丰似乎是没听到他们的话,依旧毫不退让的与敖烈对视着,口中说道:“两个月,最多两个月!”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武将以吕布为首,文臣以诸葛亮为首,全都站起身来,向着敖烈拜道:“请主公息怒。自古忠言逆耳,望主公三思!”
“哈哈哈,”敖烈忽然笑了出来,大笑着说道:“诸位以为某是那小肚鸡肠的袁本初么?此事,就依元皓先生所言,两个月之内,某必定大破鲜卑而归!”
笑声渐渐停止,敖烈带着认真的神色又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田元皓,就是某的一面镜子,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
田丰果然是个直性子,真不枉后世冠以其刚正犯上的帽子。作战计划已经由敖烈亲口拟定,大多数官员也都已经同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偏偏田丰异峰突起,说出这三个不可为战的理由来。
其实田丰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敖烈也清楚,自己现在的身家可经不起折腾,十五万幽并大军听起来很多,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年内刚入伍的新兵,他们踏上战场之后,能不被残酷的杀戮吓傻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此役战败,敖烈在想组织起十几万大军来,所需的销,真的不是他现在可以承受的了的。这也是敖烈一直坚持走精兵路线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啊。
见到敖烈沉默下来,田丰不依不饶的继续说道:“主公,因穷兵黩武而导致亡国的教训,自古至今已经太多太多了,我军应继续休养生息,使得境内兵精粮足、国富民安之后,方可挥军北上或南下。幽并乃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所以主公要么就不战,要战就要一战而定,尽量减少兵员的损失方为长久之计。类似眼前这样毫无把握的仗。能不战还是不要战的好。”
众所周知,田丰的家人都被袁绍杀害了,按理说,向外扩张势力,积攒力量,应该是田丰喜闻乐见的事,那样的话,距离敖烈挥兵南下攻打袁绍的日子,就会更近一步。可是田丰却极力主张罢战,从幽并的大局出发。剖析了罢战的理由。完全把私人恩怨抛诸脑后。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令人敬佩了。
敖烈按着桌案,向在座的官员们问道:“还有谁支持元皓先生的观点么?”
顾雍掌管着幽州的钱粮,深知以府库中的存储。确实经不起大战,于是默默站起身来,站到了田丰的身边,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场。顾雍之后,陆续又有几名官员站了出来,支持田丰的观点。刘虞麾下的老臣,现任燕京太守的阎柔,也在其列。
这样公然反对主公的既定战略,并且成群结伙的当着主公的面。表达不满的情况,恐怕也就只有在敖烈的州牧府中,才能出现了。侧面反映了敖烈对待下属的仁厚与宽容,这要是在袁绍麾下,田丰等人即便是不被惩罚。恐怕以后也不会得到重用了。幽并集团内部的宽和氛围以及敖烈大度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这场仗,是必需要打的。这一点,敖烈绝不会改变。历史上,中原大地后来饱受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五胡乱华的局面。而鲜卑,就是五胡中最重要的一支。因此,对于鲜卑的遏制甚至是彻底消灭,敖烈的决心是坚定地,是不容动摇的。他不能容忍对鲜卑的放纵,更不能容忍五胡乱华的局面,真的发生在中华大地上。
看出了敖烈的心思,诸葛亮站起来对田丰等人说道:“诸位,适才元皓先生所言,确有道理。可是,任凭鲜卑等异族侵略我大汉土地,令边疆子民生灵涂炭,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又于心何安?眼下袁绍的元气尚未恢复,正是我军克定北疆的大好良机,若是错过这次机会,日后袁绍与北疆异族相互勾结,两路进犯,我等又该如何抗拒?”
诸葛亮的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袁绍当初为了占据冀州,就曾经勾结过乌桓人,逼得原冀州牧韩服腹背受敌,最终自刎而亡,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怎么能不引起众人的重视?谁敢保证袁绍日后不会再次勾结乌桓甚至是鲜卑、匈奴来对付敖烈?
为自己的言论定下了大义的基调之后,诸葛亮又开始逐条分析起了田丰的论据:“我军内确实有着大量的新兵,把他们投入战场,亮也很是担忧。但,不经历战火的洗礼,单靠训练,他们永远不会成长为百战精兵,此役,正是锻炼他们的绝佳机会。异族人的装备极为简陋,刚好可以做我军新兵的磨刀石,让他们得以迅速成长起来,否则,日后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袁绍大军,他们又拿什么去一争长短?”
“另外,这场大雪来的突然,令我军毫无准备。这一点不假,但我们逆向思维一下,我军没有准备,难道那些鲜卑人便有准备吗?说起来,我军近一年来,休养生息,训练士卒,此刻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而鲜卑人遭此天灾,人人惶惶而自危、食不果腹,士气必然低落,以此分析,天时地利人和中,天降大雪,对我军和鲜卑同样不利;而地利之势,我军和鲜卑各占一半;就士气而言,我军比之鲜卑,占据着明显的人和优势。刀不磨,便要生锈;士气高涨而不为战,必然会导致我军的士气转落低谷,那样的话,我军这一年来的训练,便要彻底荒废了。”
“最后一点,我军财政吃紧也没错。大规模的作战确实也不太现实,不过我军只是主攻一路,另外两路以防守为主,这样的战略,以目前的财政还是能应付的来的。暂时先中断对燕京的扩建,把有限的财力调用到作战上来,足以保证我军的战斗了。至于战后,扩建燕京的资金,就要着落在鲜卑人身上了。大雪冻死了鲜卑人大量的牛羊,这些牛羊在鲜卑人手中,只能起到果腹的作用,变为鲜卑人的食物,可如果落到我们的手中,那就不一样了,羊毛、羊角、牛皮、牛黄等等,尽皆可以换来钱粮,只要此役我军一战而胜,何愁没有后续的钱粮呢?此为以战养战的道理。”
诸葛亮的长篇大论说完之后,立刻引起了所有武将和半数以上文官的热烈掌声,甚至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贾诩也忍不住站起身来,抚掌叫好。
在一片掌声中,田丰低下头细细思索了起来,反复考量着诸葛亮话中的可行性。良久之后,田丰霍然抬头,先是向着诸葛亮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孔明之见地,非常人所能及。时至今日,某才明白为何主公会对你如此费心栽培,你胸中,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策,某拜服。”
接着,田丰话锋一转,看向敖烈朗声说道:“主公,适才经过孔明的剖析,某不在阻止主公的决断。但是,某需要主公给某一个期限,毕竟,此役太过冒险。成,则我军实力大进;败,则我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敖烈也知道这一仗,确实冒了很大的风险。诸葛亮勾勒的前景虽然诱人,但那是基于战胜鲜卑人的基础上的,如果此役战败,就会坠入田丰所说的万劫不复之地,不但平白消耗大量的粮草,损耗大量的新兵,甚至还会因此导致幽、并的经济出现倒退,没有个两三年是不可能恢复过来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敖烈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敖烈的天性中充满了冒险精神,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的挑战,敖烈从来不会退缩,他只会一个一个的去克服面前的困难,一个一个的去战胜眼前的挑战,把困难和挑战,当做自己迈向巅峰的垫脚石!
“三个月!给某三个月时间!某会给大家一个答案,给幽并境内所有子民一个交代。”敖烈看着田丰,认真的说道。
如果是别人,自己的主公都已经做出如此的让步,肯定会借坡下驴,就此顺从了。可是田丰不会,他永远不知道什么叫顺从。听到敖烈给出的期限之后,田丰略一思索,然后缓缓的摇了摇头:“三个月,时间太长了。某不能同意把有限的钱粮全部当做此役的赌注。必须为日后留下必要的应急之需,所以,某只能给主公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主公同意,某将全心全意在后方整顿粮草,以供我军作战!”
听到田丰坚定地话之后,敖烈腾的一下站起身来,目不转睛的看着田丰,没有人能从他的面部表情上,看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站在田丰身边的顾雍,以为敖烈生气了,连忙暗中拉了一下田丰,然后对敖烈说道:“主公息怒。三个月便三个月,雍保证三个月之内,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不会短缺一粒粮食。”
阎柔这位老臣,也低声劝解着田丰:“元皓,不可再固执了,快向主公认错。”
谁料田丰似乎是没听到他们的话,依旧毫不退让的与敖烈对视着,口中说道:“两个月,最多两个月!”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武将以吕布为首,文臣以诸葛亮为首,全都站起身来,向着敖烈拜道:“请主公息怒。自古忠言逆耳,望主公三思!”
“哈哈哈,”敖烈忽然笑了出来,大笑着说道:“诸位以为某是那小肚鸡肠的袁本初么?此事,就依元皓先生所言,两个月之内,某必定大破鲜卑而归!”
笑声渐渐停止,敖烈带着认真的神色又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田元皓,就是某的一面镜子,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