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守孝结束
186守孝结束
不过看穆哥留下就是必须了,去学堂总不能再叫穆哥了,叫刘穆,好像也不好,因为带穆哥回金陵时,贾政对外宣称,穆哥是林家族侄,因为重病,托于他们养病。此时再说他姓刘,外头怎么想。贾政只能问穆哥,能不能学里叫要林穆。当然,只是登记时这么写,学里先生叫名字,不会连姓一块叫。
穆哥倒真不介意对外宣称他姓啥小事,让贾政不必为难,叫什么无所谓。贾政这才放心安排,让他和贾珠一块进了贾氏族学念起书来。包括骑射也学,不过贾珠能拉起一石半弓箭时,穆哥儿也能接起半石,小马一路慢跑,他也能骑得不错。
日子越久,界线好像也慢慢变消融,穆哥儿改跟他们一块吃饭了,是跟贾珠成了形影不离好友,不过那是同龄人亲近,有时外面天气不好,贾珠得外练习时,穆哥儿就会学里与贾敬,贾政一块清谈。
他身体不好,性子生生被逼得安静了。贾敬其实比贾政脑子好,修道人,其实是因为他思维放纵,向往着自由,向往随心所欲,只是现实逼得他放弃了。而贾政是奔着大儒去,于是对教书,对育人,越来越有心得,贾政是不敢把穆哥当一般孩子,而贾敬喜欢这个文雅安静孩子,身上透着道家那种随遇而安淡然气质。
三人其实是各说各,但是后总是能达到完美统一。各自回想,倒是都各有所得,本来卧病一年,穆哥就读了不少闲书,思维便不同于定式,之间相互碰撞之下,倒也撞出不少火来。
而其实和穆哥儿感情好,反而是小呆贾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块吃点心,讲故事培养出来战斗感情。穆哥出门上了学,看到好玩,也会给小呆带上一份。有时想起什么,便会让人带信,从京里自己家里,拿他当初小玩艺给小呆,就好像他比小呆大很多一样。
小呆现除了艾若和贾政,喜欢人就是穆哥哥了,每天到了时间,就跑到门口等着穆哥他们放学回来,也不知道是等着穆哥礼物,还是等着穆哥了。气得贾珠直捏他胖脸,说他是小叛徒。但也这样,让三人倒似乎真有了兄弟一般情谊,这是艾若和贾政没想到,这让他们很纠结。
穆哥儿是什么身份,其实至今他们也不知道。瑞亲王虽然已经成亲,但是家里没有这样大儿子。如果说不是皇室中人,那么他身边这些人又算什么?这不是一般家丁,而从穆哥言谈举指之中,也不像他们这样二等人家能有。还有送给小呆那些小玩艺,上面赫然打着内务府标记,这让她们觉得很头大,他们现不怕穆哥身份,而是怕有一天,穆哥回了他既定生活中去后,贾珠和小呆怎么办?会不会受伤?
惟一让他们好受点是,这两年,刘禹没他们附近出现过,只是逢年过节,派人过来送东西,也是按家里人口送东西,连贾母都有一份,不过只是一般礼品,不会让人多想。因为有穆哥存,基本上艾若算了一账,他们这两年,不但没支出,竟然还有盈余,总算也让她受伤心灵好过了一点。于是很乐给自己和府里又添了好些铺子。来年不管穆哥不,他们收入都会有长足发展。
不过也不知道,刘禹会怎么想,因为穆哥儿,养着贾家一大家子人,这笔账也不知道那位算过来没?
守孝期正式来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并不是真三年,到了日子,举行一个大大仪式,然后他们拜别了代善墓,举家就可以回京了。
贾敬本人不喜欢京城,可能觉得圣人京里,对他有着大大压迫感,于是不想回去。也跟圣人写了折子,圣人对他也不感冒,你不愿回来,要老家继续守孝,圣人有什么不满,直接就答应。
于是贾敬老实就宅金陵老家,办他族学,之前虽然是被逼无奈,办了三年,也有感情了,倒是也是个趣味。主要是他也觉得无聊了。就一个儿子,还送到贾赦那去了,他家里就老太太和他们夫妇俩,回京城了,没趣味,还不如原籍。
贾政回来说,贾敬不回京城时,艾若倒是很是惊喜了,对她来说,宁府将来,她都觉得很害怕。现贾敬老实有金陵原籍专心办族学,再说,谁不知道,他是被圣人厌弃人,若不是还有荣国府罩着,谁还知道有个宁国府。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宁荣二府是分不开。现贾敬很清醒,没回京里找事,怎么不让艾若开心不已。
所以到了他们守孝完成,艾若都动了不回京城心思了。江南多好,他们这儿办个书院,只要贾政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有什么意见。
和贾政商量,贾政听说要给他开书院,马上就来劲了,这二十七个月里,特别是后十个月里,贾政常带着家人,穆哥一起几乎走遍了江南各大书院,他真心喜欢办学,看得多了,他脑子里想法也很多了,艾若鼓励他把自己想法记录下来,将来总有机会实践。于是,这些日子里,贾政都不知不觉记录了很多感想,回头看,会有想法,这些东西会不断完善,而艾若也会加入她想法。
也不算是想法了,她从小读到大学,对现代人来说,真学校待时间比家里还长。也许她不会办学,但是她可是身经过无数老师,好些事情站学生想法跟贾政这老先生是不同,两人交谈时,也让穆哥儿,贾珠,小呆一块听着,大家一起讨论。
虽然穆哥儿很讶异,竟然他们这一家人,拿这么大事,一家人这么随便聊。一段时间之后,他竟然也习惯了,也能跟着一块聊聊天了,他虽然没这样家庭里生活过,但是吃过饭之后,一家人,一块坐坐聊聊天,孩子们抢着说话,父母也不生气,反正一家人,和和乐乐样子,让穆哥儿很是惊讶,原来家庭是可以这样。
当然穆哥儿不支持贾政留江南办学,哪办学不一样,本来文风来说,本就重南轻北,北方著名书院就不很多,当然要去需要贾政地方办学啊!主要是,他将来是要回京,那贾政一家不回去了,他得多寂寞啊!所以坚定反对了。
艾若忙说,对他们来说,有竞争才有进步。真这儿闯出名堂,才是真得到学界认同,这很重要。艾若和穆哥儿关系还真没什么进步,就是大夫和那病人关系,就算一起吃饭,艾若和穆哥儿似乎也是互不对盘。一听穆哥这么说了,自然明白他意思,于是马上反对,开玩笑,就是想离你们家远远,所以坚定忽悠着贾政。
贾政觉得两边说得都对,作为老师,当然也想有教无类,到学生需要他地方去,是艾若说得也没说,他也想得到学界认同,这种不是国子监能给,就算是他真把那些子弟教好了,他弄了一个大祭酒当当,其实也没用,他还不是鸿学大儒。但是江南办一个学院,真闯出名堂来,他就晋身清流之中了。若再教出一两个状元,榜眼什么什么,他就是名师了。再混几年,当大儒不是梦啊!
两相无法抉择之下,贾政同学又发挥了他忠君思想,守孝期满了,写了折子给老圣人,把情况一说,意思很简单:“您是老大,您说了算。您说,我是江南办学呢?还是回京里,继续自己当年未教育事业呢?
艾若瞪着贾政,这个人,过日子还真挺简单。啥责任也不负,真觉得果然当傻蛋果然幸福了。之前有代善,现好了,贾政直接把做主权交给老圣人了。
老圣人对贾政跟对贾敬果然不是一个态度了,看了贾政折子,很就给了回应。不是下圣旨哦,而是真回复折子,就是折子上直接写了朱批。直接说,爱办学是很好,先回来去国子监好好积累经验。口气很温和,就真像是个长辈一样,对晚辈谆谆教导,贾政马上感动了,赶紧让艾若收拾行李,他们回京。
艾若翻着白眼,却只能让人收拾行李了。不过她是很能自我安慰,守孝二十七个月,然后折子往来又几个月,然后,她们又拖了几天,所以,基本上,她算着拖了半年,硬生生江南过了春节才正式准备回去了。然后让周瑞家派人回去打理,她留下准备,不过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当然,还是叫人去苏州,叫林海他们过来,怎么说,他们离开江南之前,得让他们见见女儿是不是。
那个林海他们还有一年,但一年也挺长,金陵与苏州怎么说也比京城要近得多,真搬了,他们想见就难了。林海很就带着贾瑗他们一块过来了。(未完待续。
不过看穆哥留下就是必须了,去学堂总不能再叫穆哥了,叫刘穆,好像也不好,因为带穆哥回金陵时,贾政对外宣称,穆哥是林家族侄,因为重病,托于他们养病。此时再说他姓刘,外头怎么想。贾政只能问穆哥,能不能学里叫要林穆。当然,只是登记时这么写,学里先生叫名字,不会连姓一块叫。
穆哥倒真不介意对外宣称他姓啥小事,让贾政不必为难,叫什么无所谓。贾政这才放心安排,让他和贾珠一块进了贾氏族学念起书来。包括骑射也学,不过贾珠能拉起一石半弓箭时,穆哥儿也能接起半石,小马一路慢跑,他也能骑得不错。
日子越久,界线好像也慢慢变消融,穆哥儿改跟他们一块吃饭了,是跟贾珠成了形影不离好友,不过那是同龄人亲近,有时外面天气不好,贾珠得外练习时,穆哥儿就会学里与贾敬,贾政一块清谈。
他身体不好,性子生生被逼得安静了。贾敬其实比贾政脑子好,修道人,其实是因为他思维放纵,向往着自由,向往随心所欲,只是现实逼得他放弃了。而贾政是奔着大儒去,于是对教书,对育人,越来越有心得,贾政是不敢把穆哥当一般孩子,而贾敬喜欢这个文雅安静孩子,身上透着道家那种随遇而安淡然气质。
三人其实是各说各,但是后总是能达到完美统一。各自回想,倒是都各有所得,本来卧病一年,穆哥就读了不少闲书,思维便不同于定式,之间相互碰撞之下,倒也撞出不少火来。
而其实和穆哥儿感情好,反而是小呆贾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块吃点心,讲故事培养出来战斗感情。穆哥出门上了学,看到好玩,也会给小呆带上一份。有时想起什么,便会让人带信,从京里自己家里,拿他当初小玩艺给小呆,就好像他比小呆大很多一样。
小呆现除了艾若和贾政,喜欢人就是穆哥哥了,每天到了时间,就跑到门口等着穆哥他们放学回来,也不知道是等着穆哥礼物,还是等着穆哥了。气得贾珠直捏他胖脸,说他是小叛徒。但也这样,让三人倒似乎真有了兄弟一般情谊,这是艾若和贾政没想到,这让他们很纠结。
穆哥儿是什么身份,其实至今他们也不知道。瑞亲王虽然已经成亲,但是家里没有这样大儿子。如果说不是皇室中人,那么他身边这些人又算什么?这不是一般家丁,而从穆哥言谈举指之中,也不像他们这样二等人家能有。还有送给小呆那些小玩艺,上面赫然打着内务府标记,这让她们觉得很头大,他们现不怕穆哥身份,而是怕有一天,穆哥回了他既定生活中去后,贾珠和小呆怎么办?会不会受伤?
惟一让他们好受点是,这两年,刘禹没他们附近出现过,只是逢年过节,派人过来送东西,也是按家里人口送东西,连贾母都有一份,不过只是一般礼品,不会让人多想。因为有穆哥存,基本上艾若算了一账,他们这两年,不但没支出,竟然还有盈余,总算也让她受伤心灵好过了一点。于是很乐给自己和府里又添了好些铺子。来年不管穆哥不,他们收入都会有长足发展。
不过也不知道,刘禹会怎么想,因为穆哥儿,养着贾家一大家子人,这笔账也不知道那位算过来没?
守孝期正式来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并不是真三年,到了日子,举行一个大大仪式,然后他们拜别了代善墓,举家就可以回京了。
贾敬本人不喜欢京城,可能觉得圣人京里,对他有着大大压迫感,于是不想回去。也跟圣人写了折子,圣人对他也不感冒,你不愿回来,要老家继续守孝,圣人有什么不满,直接就答应。
于是贾敬老实就宅金陵老家,办他族学,之前虽然是被逼无奈,办了三年,也有感情了,倒是也是个趣味。主要是他也觉得无聊了。就一个儿子,还送到贾赦那去了,他家里就老太太和他们夫妇俩,回京城了,没趣味,还不如原籍。
贾政回来说,贾敬不回京城时,艾若倒是很是惊喜了,对她来说,宁府将来,她都觉得很害怕。现贾敬老实有金陵原籍专心办族学,再说,谁不知道,他是被圣人厌弃人,若不是还有荣国府罩着,谁还知道有个宁国府。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宁荣二府是分不开。现贾敬很清醒,没回京里找事,怎么不让艾若开心不已。
所以到了他们守孝完成,艾若都动了不回京城心思了。江南多好,他们这儿办个书院,只要贾政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有什么意见。
和贾政商量,贾政听说要给他开书院,马上就来劲了,这二十七个月里,特别是后十个月里,贾政常带着家人,穆哥一起几乎走遍了江南各大书院,他真心喜欢办学,看得多了,他脑子里想法也很多了,艾若鼓励他把自己想法记录下来,将来总有机会实践。于是,这些日子里,贾政都不知不觉记录了很多感想,回头看,会有想法,这些东西会不断完善,而艾若也会加入她想法。
也不算是想法了,她从小读到大学,对现代人来说,真学校待时间比家里还长。也许她不会办学,但是她可是身经过无数老师,好些事情站学生想法跟贾政这老先生是不同,两人交谈时,也让穆哥儿,贾珠,小呆一块听着,大家一起讨论。
虽然穆哥儿很讶异,竟然他们这一家人,拿这么大事,一家人这么随便聊。一段时间之后,他竟然也习惯了,也能跟着一块聊聊天了,他虽然没这样家庭里生活过,但是吃过饭之后,一家人,一块坐坐聊聊天,孩子们抢着说话,父母也不生气,反正一家人,和和乐乐样子,让穆哥儿很是惊讶,原来家庭是可以这样。
当然穆哥儿不支持贾政留江南办学,哪办学不一样,本来文风来说,本就重南轻北,北方著名书院就不很多,当然要去需要贾政地方办学啊!主要是,他将来是要回京,那贾政一家不回去了,他得多寂寞啊!所以坚定反对了。
艾若忙说,对他们来说,有竞争才有进步。真这儿闯出名堂,才是真得到学界认同,这很重要。艾若和穆哥儿关系还真没什么进步,就是大夫和那病人关系,就算一起吃饭,艾若和穆哥儿似乎也是互不对盘。一听穆哥这么说了,自然明白他意思,于是马上反对,开玩笑,就是想离你们家远远,所以坚定忽悠着贾政。
贾政觉得两边说得都对,作为老师,当然也想有教无类,到学生需要他地方去,是艾若说得也没说,他也想得到学界认同,这种不是国子监能给,就算是他真把那些子弟教好了,他弄了一个大祭酒当当,其实也没用,他还不是鸿学大儒。但是江南办一个学院,真闯出名堂来,他就晋身清流之中了。若再教出一两个状元,榜眼什么什么,他就是名师了。再混几年,当大儒不是梦啊!
两相无法抉择之下,贾政同学又发挥了他忠君思想,守孝期满了,写了折子给老圣人,把情况一说,意思很简单:“您是老大,您说了算。您说,我是江南办学呢?还是回京里,继续自己当年未教育事业呢?
艾若瞪着贾政,这个人,过日子还真挺简单。啥责任也不负,真觉得果然当傻蛋果然幸福了。之前有代善,现好了,贾政直接把做主权交给老圣人了。
老圣人对贾政跟对贾敬果然不是一个态度了,看了贾政折子,很就给了回应。不是下圣旨哦,而是真回复折子,就是折子上直接写了朱批。直接说,爱办学是很好,先回来去国子监好好积累经验。口气很温和,就真像是个长辈一样,对晚辈谆谆教导,贾政马上感动了,赶紧让艾若收拾行李,他们回京。
艾若翻着白眼,却只能让人收拾行李了。不过她是很能自我安慰,守孝二十七个月,然后折子往来又几个月,然后,她们又拖了几天,所以,基本上,她算着拖了半年,硬生生江南过了春节才正式准备回去了。然后让周瑞家派人回去打理,她留下准备,不过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当然,还是叫人去苏州,叫林海他们过来,怎么说,他们离开江南之前,得让他们见见女儿是不是。
那个林海他们还有一年,但一年也挺长,金陵与苏州怎么说也比京城要近得多,真搬了,他们想见就难了。林海很就带着贾瑗他们一块过来了。(未完待续。